漢語拼音 | Ye hu luo bo zi
|
維藥名 | 亞瓦賽維孜歐如合
|
別名 | 堵胡《回回藥方三十六卷》,獨胡、百子如力 節(jié)祖如里白日、吐胡米 改再爾 代西提《明凈詞典》。
|
考證 | |
中藥材基原 | 為傘形科植物野胡蘿卜的干燥成熟果實。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野胡蘿卜Daucus carota 1.
二年生草本,高20~120cm。全株有硬毛。根肉質(zhì),細長,圓錐形。莖單一,上部分枝,表面有棱槽,節(jié)間中空;~有長柄,桶的基部擴大成鞘狀,葉片廣橢圓形或卵形,2~3回羽狀分裂,終裂片線形至被針形,上部葉無柄,葉的裂片窄,葉鞘披針形,邊緣膜質(zhì)。復(fù)傘形花序,有多數(shù)傘輻,傘輻不等長,果期時聚成團;總苞片多數(shù),3深裂或羽狀分裂;小傘彩花序有多數(shù)小花,小總苞片多數(shù),線形,有時上部3裂,邊緣白色膜質(zhì);萼齒小,三角狀卵形,花瓣白色或淡紅色,倒卵形,頂端凹缺,具內(nèi)折的小舌片(邊緣花的花瓣不等長)。果實背腹扁,長3~4mm,寬約2mm,分果有5條主棱和4條次核,棱上有短鉤刺或白色的刺毛;油管在每一次校下1條,合生面上2條,心皮輛不分裂;ㄆ5~6月,果期7~8月。
主產(chǎn)于我國新疆伊寧、昭蘇、新源、鞏留等地,新疆南部地區(qū)有時也混生在胡蘿卜中。
|
栽培與養(yǎng)殖 | |
采收加工 | 秋季果實成熟時,割取地上部分,曬干,打下果實,除去雜質(zhì),曬至足干。
|
藥材鑒別 | 果實為雙是果,廣橢圓形,商品多數(shù)已裂成分果,長3~4mm,寬1.5~2.5m。表面棕黃色或灰黃色,頂端有殘留花柱,基部鈍圓,有時帶小果柄,背面主核不顯著,次棱4條,發(fā)育成狹翅,翅線密生1列黃白色的鉤刺,長可達1.5mm,棱間凹陷處散生短柔毛;分果結(jié)合面平坦,有3條弧形脈線(維管束),脈緣上有短柔毛。橫切面略呈五角形,一面較寬平,在接合面有油管2條,在背面每次樓下有1條油管。體輕,搓碎時有特異芳香,味微辛苦。
顯微鑒別 果實橫切面:背面稍隆起,具4條翅狀次棱,棱上有大形鉤刺一般在500~1000μm;在次棱間的主棱上,生有短柔毛,長100~400μm。外果皮為l列切線延長的扁平細胞;中果皮由數(shù)列薄壁細胞組成,在各次棱下均有1個大形油管,合生面有油管2條,長50~120μm,內(nèi)含棕黃色油狀物;次棱間各有1不明顯主棱,其內(nèi)有一小形維管束;內(nèi)果皮為l~2列的薄壁細胞,細胞狹長,在切片中常模糊不清。種皮為1列薄壁細胞,內(nèi)含棕紅色物質(zhì)、內(nèi)胚乳豐富,由多角形薄壁細胞組成,壁稍厚,內(nèi)含脂肪油、糊粉粒,并可見糊粉粒中細小草酸鈣簇晶。
粉末特征;油管碎片眾多,深棕色,由數(shù)個細胞組成,直徑50~120μm。鉤刺基部寬大,細胞呈多角形或長扁形,先端漸尖,全鉤刺見由多列狹長的薄壁細胞構(gòu)成,在粉末中多見碎片,亦有較完整者。短柔毛主體為1長形薄壁細胞,基部有數(shù)個表皮細胞,形成枕狀墊(枕狀毛)。小腺毛橢圓形。
理化鑒別 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5ml,振搖后放置30min,濾過。取濾液適量,加甲醇稀釋后,以DMS-200型紫外光可見光譜儀進行紫外光譜掃描,在波長285nm、323nm處有明顯吸收峰。
|
化學(xué)成分 | 果實含揮發(fā)油約2%,油中含細辛醚(asa-rone),甜沒藥烯(β-bisabolene),巴豆酸(tiglic acid),細辛醛(asarylaldehvd),牻牛兒醇(geraniol);另含芳樟醇(linalool), α-蒎烯,檸檬烯,香柑油烯(bergamotene),胡蘿卜烯(daucene),欖香指素(elemicin),α-姜黃烯(α-curcumenJ,樟烯(camvhene),α-松油烯(α-terpinene),松油烯-4-醇(terplnene-4-ol),α-松油醇(α-terpineol),乙酸龍腦酯,丁葵內(nèi)酯(decalactone),β-芹子烯(β-sc-liene),α-古蕓烯(gurlunene),胡蘿卜醇(daucol),胡蘿卜次醇(Carotol),其他還含黃酮類,糖,季銨生物堿,氨基酸,胡蘿卜苦苷(daucuslne),菠烯(β-pinene), 1-香檜烯(1-sabinene),牻牛兒醇乙酸酯等[1]。
|
藥理作用 |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二級干三級熱,味辛。
《注醫(yī)典》:“一級干、三級熱!
|
功效 | |
主治 | 主治濕寒性或黏液質(zhì)性疾病,如小便不利,肝硬化腹水,經(jīng)水不下,痰多咳嗽,腎臟結(jié)石,膀胱結(jié)石等。
1、《注醫(yī)典》“開通阻塞等、治各種阻塞等、”
2.《拜地依藥書》“祛寒止痛,愈傷止瀉,燥黏止咳,填補精液,補胃消食,激發(fā)性欲等。治腹寒疼痛,小兒腸黏膜損傷,黏積咳嗽,精液稀少,胃虛積食,性欲低下等。”
3.《藥物之園》:“解毒驅(qū)蟲,壯骨止痛等。治毒蟲叮傷,腸道生蟲,關(guān)節(jié)疼痛等!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3~5g。外用:適量?扇肷、湯劑、糖漿劑、洗劑、敷劑等制劑。
|
注意事項 | |
代用藥 | 若本品缺貨,可用旱芹子、胡蘿卜子代。
|
附方 | |
制劑 | |
參考文獻 | 化學(xué)成分 [1]劉勇民,等維吾爾藥志(上班),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755 藥理 [1]劉勇民,等、維吾爾藥志(上冊),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755 |
維藥名出處 | 《注醫(yī)典》
|
參考 | 《中華本草》民族藥卷:維吾爾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