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Mo yao
|
苗藥名 | |
苗藥拼音 | |
別名 | |
考證 | |
中藥材基原 |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1.沒藥樹 Commiphora myrrha Eng L.
低矮灌木或喬木,高約3m。樹干粗,具多數(shù)不規(guī)則刺狀的粗枝;樹皮薄,光滑,小片狀剝落,淡橙棕色,后變灰色。葉散生或叢生,單葉或三出復(fù)葉,柄短,小葉倒長卵形或倒披針形,中央一片長7~18mm,寬4~8mm,遠(yuǎn)較兩側(cè)一對為大,鈍頭,全緣或于末端稍具鋸齒。花小,叢生短枝上;萼杯狀,宿存,上具4鈍齒;花冠白色,4瓣,長圓形或線狀長圓形,直立;雄蕊8,自短杯狀花盤邊緣伸出,直立,不等長,花粉囊卵形;子房3室,每室各具胚珠2枚,花柱短粗,柱頭頭狀。核果卵形,尖頭,光滑,棕色,外果皮革質(zhì)或肉質(zhì)。種子1~3枚,但僅1枚成熟,其余均萎縮;ㄆ谙募。
分布于非洲和亞洲西部。
2.愛倫堡沒藥樹 Balsamodendron ehrenbergianum Berg.
小型無刺喬木或灌木。三出復(fù)葉,簇生于短枝上,具長柄,光滑或具短毛,小葉倒卵形或長圓形,先端短尖或鈍圓。花1朵或2朵于葉簇旁伸出;花梗中部有小苞片2枚。核果卵形,略壓縮,一側(cè)略隆起,短喙?fàn)睿?室,果皮堅硬,黃色;種子無胚乳。
分布于紅海兩側(cè)的海濱地區(qū),以及阿拉拍半島從北緯22°向南至索馬里海濱一帶。
|
栽培與養(yǎng)殖 | |
采收加工 | 11月至翌年2月或6~7月采收。本品多由樹皮的裂縫處自然滲出;或?qū)淦じ钇,使樹脂從傷口滲出。初呈黃白色的液體,接觸空氣后逐漸凝固而成紅棕色硬塊。采得后去凈樹皮及雜質(zhì),置干燥通風(fēng)處保存。
|
藥材鑒別 | 性狀鑒別 本品呈不規(guī)則顆粒狀或黏結(jié)成團(tuán)塊,直徑約2.5cm,有的較小或更大。表面黃棕色至紅棕色或黃棕色相間,無光澤或有時無光澤部分與有光澤部分相間。質(zhì)堅脆,破碎面顆粒狀,有油樣光澤,打碎后的薄片有亮光或半透明。氣香而特異。味極苦,嚼之粘牙。
以塊大、棕紅色、香氣濃、雜質(zhì)少者為佳。
理化鑒別 (1)本品與水研磨,形成黃棕色乳狀液。
(2)本品乙醚浸出物或揮發(fā)油置于蒸發(fā)皿中,待乙醚揮發(fā)散后,皿底的薄膜狀殘渣用溴或發(fā)煙硝酸蒸氣熏后;即顯紫紅色。
(3)取本品粉末少許,加新鮮配制的香草醛鹽酸試液數(shù)滴。揮發(fā)油含量高者,立即顯紫紅色;含量低者則初顯黃色,漸變成紫紅色。
|
化學(xué)成分 | 含樹脂25%~35%,揮發(fā)油2.5%~9%,樹膠57%~65%,樹脂的大部分能溶于醚,不溶性部分含α及β罕沒藥酸(heerabomyrrholic acid),可溶性部分含α、β及γ沒藥酸(commiphoric acid),沒藥尼酸(commiphorinic acid),α及β罕沒藥酚(herabomyrrhol),尚含罕沒藥樹脂(heeraboresene)[1],沒藥萜醇(commiferin)[2]。
揮發(fā)油在空氣中易樹脂化,含丁香油酚(eugenol),間甲苯酚(m-cresol),枯醛(cuminaldehyde),蒎烯(pinene),檸檬烯(limonen),桂皮醛(cinnamic aldehvde),罕沒藥烯(beer-abolene)等[1],并含多種味哺倍半萜類化合物:莪術(shù)呋喃烯(curzerene,isofuranogermacrene),烏藥根烯(lindestrene),呋喃桉-1,3-二烯(furanoeudesma-1,3-diene),莪術(shù)呋喃二烯(furan-odiene)[3]。
|
藥理作用 | 1.降血脂作用 同屬植物穆庫爾沒藥(Commi-Phora murul)含油樹脂部分能降低飼氫化植物油所致雄兔高膽固醇血癥,并能防止動脈壁斑塊的形成,也能使家兔體重有所減輕[1]。從該樹脂分離出2個固醇類,即反式和順式4,17(20)-孕甾-3,16-二酮,在離體和整體試驗證明有降血脂和分解脂肪作用,并可抑制肝勻漿膽固醇的合成;并能明顯抑制ADP、腎上腺素和5-羥色胺誘發(fā)的血小板抑制[2]。 2.甲狀腺素樣作用 大鼠每日服順式4,17(20)-孕甾-3,16-二酮10mg/kg,可使其甲狀腺攝碘增加,甲狀腺過氧化物酶和蛋白酶活性增加,肝臟和二頭肌耗氧量增加[3]。 3.收斂作用 沒藥酊劑對黏膜有收斂作用,口腔、咽部潰瘍時可用于口腔洗劑中;亦可用于胃腸無力時以興奮腸蠕動[4]。 4.抗炎、鎮(zhèn)痛與退熱作用 沒藥的多種同屬植物均被發(fā)現(xiàn)有抗炎等作用。如沒藥的油樹脂石油醚提取物500mg/kg給大鼠灌胃,可明顯抑制角叉菜膠與棉球肉芽腫所致炎癥,此提取物在小鼠也有明顯的退熱作用[5]。 5.抗菌作用 沒藥水浸劑在試管內(nèi)對堇色毛癬菌、同心性毛癬菌、許蘭黃癬菌等多種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6]。 |
性味 | 味苦,性平。
|
功效 | 活血,止痛,消腫,生肌。
|
主治 | 主治跌打損傷,癤瘡,協(xié)日烏素病,刃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煮散劑,3~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未調(diào)敷。
|
注意事項 | |
附方 | |
制劑 | |
臨床研究 | |
參考文獻(xiàn) | 化學(xué)成分
(1)中國醫(yī)學(xué)科學(xué)院藥物研究所.中草藥有效成分的研究(第一分冊)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72.396
(2)徐國釣.藥材學(xué).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63.377
(3)Maraduru A,et a1.C A,1989,110:9202ly
藥理
(1)Sathavata V 1,et a1.Ind J Med Res,1969,57(10):1950
(2)Mester 1,et a1.Planta Med,1979,37(4):367
(3)Trinathi Y B,et
|
苗藥名出處 | |
參考 | 《中華本草》蒙藥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