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Da huang
|
苗藥名 | |
苗藥拼音 | |
別名 | 朱木薩,西莫興
|
考證 | |
中藥材基原 | 為家科植物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或藥用大黃的根莖。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1.掌葉大黃 Rheum palmatum L.
多年生高大草本。根莖粗壯。莖直立,高2m左右,光滑無毛,中空。基生葉大,有肉質(zhì)粗壯的長柄,約與葉片等長;葉寬心形或近圓形,徑達(dá)40cm以上,3~7掌狀深裂,裂片全緣或有齒,或淺裂,基部略成心形,有3~7條主脈,上面無毛或稀具小乳突,下面被白毛,多分布于葉脈及葉綠;莖生葉較小,互生;葉鞘大,淡褐色,膜質(zhì)。圓錐花序大形,分枝彎曲,開展,被短毛;花小,數(shù)朵成簇,互生于枝上,幼時(shí)呈紫紅色,花梗細(xì),長3~4mm,中部以下具1關(guān)節(jié);花被6,2輪,內(nèi)輪稍大,橢圓形,長約1.5mm;雄蕊9,花藥稍外露;子房上位,三角形,花柱3,向下彎曲,柱頭頭狀,稍凹,呈“V”字形。瘦果三角形,有翅,長9~10mm,寬7~8mm,頂端微凹,基部略呈心形,棕色;ㄆ6~7月,果期7~8月。
生于山地林緣半陰濕的地方。分布于甘肅、青海、四川、西藏等地。
2.唐古特大黃 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2m左右,與上種相似。莖無毛或有毛。基生葉略呈圓形或?qū)捫男,直?0~70cm,3~7掌狀深裂,裂片狹長,常再作羽狀淺裂,先端銳尖,基部心形;莖生葉較小,柄亦較短。圓錐花序大形,幼時(shí)多呈濃紫色,亦有綠白色者,分枝緊密,小枝挺直向上;花小,具較長花梗;花被6,2輪;雄蕊一般9枚;子房三角形,花柱3。瘦果三角形,有翅,頂端圓或微凹,基部心形。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于山地林緣較陰濕的地方。分布于甘肅、青海、四川、西藏等地。
3.藥用大黃 Rheum Officinale Bail L.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5m左右。莖直立,疏被短柔毛,節(jié)處較密。基生葉具長柄,葉片圓形至卵圓形,直徑40~70cm,掌狀淺裂,或僅有缺刻及粗鋸齒,先端稅尖,基部心形,主脈通常5條,基出,上面無毛,或近葉脈處具稀疏的小乳突,下面被毛,多分布于葉脈及葉緣;莖生葉較小,柄亦短;葉鞘簡狀,疏被短毛,分裂至基部。圓錐花序,大形,分技開展,花小,徑3~4mm,4~10朵成簇;花被6,淡綠色或黃白色,2輪,內(nèi)輪者長圓形,長約2mm,先端圓,邊緣不甚整齊,外輪者稍短;雄蕊9,不外露;子房三角形,花柱3。瘦果王角形,有翅,長8~10mm,寬6~9mm,頂端下凹,紅色;、果期6~7月。
多生長于排水良好的山地。分布于湖北、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
栽培與養(yǎng)殖 | 生物學(xué)特性 喜冷涼氣候,耐寒,忌高溫。野生于我國西北及西南海拔2000m左右的高山區(qū);家種多在1400m以上的地區(qū)。冬季最低氣溫為一10℃以下,夏季氣溫不超過30℃,無霜期150~180d,年雨量為500~1000mm。對土壤要求較嚴(yán),一般以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zhì)、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質(zhì)壤土最好,黏重酸性土和低洼積水地區(qū)不宜栽種。忌連作,需經(jīng)4~5年后再種。
栽培技術(shù) 用種子繁殖,也可用子芽(母株根莖上的芽)繁殖。種子繁殖:大黃品種易雜交變異,應(yīng)選品種較純的三年生植株作種株,7月中、下旬待種子大部變黑褐色時(shí),連莖割回,陰干,脫粒。備用。用育苗移栽、直播法兩種。分春播和秋播,一般以秋播為好。育苗,可條播或撒播。條播者橫向開溝,溝距25~30cm,播幅10cm,深3~5cm,每1hm2用種量30~75kg。撒播是將種子均勻撒在畦面,薄覆細(xì)土,蓋草,每1hm2用種量75~105kg。發(fā)芽后于陰天或晴天午后將蓋草揭去。苗出齊后,及時(shí)除草、澆水。如幼苗太密,可結(jié)合第1次除草間苗。苗期追施稀薄人畜糞尿2~3次,初冬回苗后用土、草或落葉覆蓋,至次年萌芽時(shí)揭去覆蓋物。春播者于第2年3~4月移栽,秋播者于第2年9~10月移栽。選很有中指粗的幼苗,將側(cè)根及主根的細(xì)長部分剪去,按行距70cm、株距50cm開穴,穴深30cm左右,每穴栽苗1株。春季移栽的蓋土宜淺,使苗葉露出地面,以利生長;秋季移栽蓋土宜厚,應(yīng)高出芽嘴5~7cm,以免冬季遭受凍害。直播法,按行距60~80cm、株距50~70cm穴播,穴深3cm左右,每穴播種5~6粒,覆土2cm左右。每1hm2用種子22.5~30kg,苗期管理與育苗移栽法相同。間苗1~2次,在苗高10~15cm時(shí)定苗,每穴1株。子芽繁殖:在收獲大黃時(shí),將母株根莖上萌生的健壯而較大的子芽摘下,按行株距55cm×55cm挖穴,每穴放1子芽,芽眼向上,覆土6~7cm,踏實(shí)。栽種時(shí)在切割傷口涂上草木灰,以防腐爛。
田間管理 栽后第2年進(jìn)行中耕除草3次。第3年在春、秋季各進(jìn)行1次。第4年在春季進(jìn)行1次。追肥在每次中耕除草后進(jìn)行,春夏季施油餅或人畜糞水,秋季施土雜肥及炕上灰塞蔸防凍,如堆肥中加入磷肥效果更好。大黃根莖肥大,不斷向上生長,所以每次中除、追肥時(shí),都應(yīng)培土,以促進(jìn)根莖生長,又能防凍。大黃移栽后在第3、第4年的5~6月間,抽薹開花,除留種以外,均應(yīng)及時(shí)摘除花薹,以免消耗大量養(yǎng)料,以利根莖發(fā)育。
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根腐病、輪紋病、瘡痂病、炭疽病、霜霉病等,可采用綜合防治法,實(shí)行輪作;保持土壤排水良好;及早拔除病株燒毀,病株處的土壤用石次消毒;消除枯枝落葉及雜草,消滅過冬病源;發(fā)病前或發(fā)病時(shí)用1:1:120波爾多液噴霧或澆灌。蟲害有金龜子和蚜蟲,可用化學(xué)藥劑毒殺。金龜子為害亦可在早晨捕殺或夜晚點(diǎn)燈誘殺成蟲。
|
采收加工 | 9~10月間選擇生長3年以上的植株,挖取根莖,切除莖葉、支根,刮去粗皮及頂芽,風(fēng)干、烘干或切片曬干。
|
藥材鑒別 | 性狀鑒別 本品呈圓柱形,圓錐形或塊片狀,長3~17cm,直徑3~10cm。除盡外皮者表面黃棕色至紅棕色,可見類白色網(wǎng)狀紋理或有部分棕褐色的栓皮殘留。質(zhì)堅(jiān)實(shí),斷面淡紅棕色或黃棕色,顆粒性。根莖橫切面髓部較大,有星點(diǎn)(異常維管束)環(huán)列或散在;根形成層環(huán)明顯,木質(zhì)部發(fā)達(dá),具放射狀紋理,無星點(diǎn)。氣清香,味苦微澀。嚼之粘牙,有沙粒感。
均以外表黃棕色、錦紋明顯、質(zhì)堅(jiān)實(shí)、氣清香、味苦而微澀、嚼之粘牙者為佳。
顯微鑒別 根橫切面:木栓展及皮層大多已除去,偶有殘留。韌皮部篩管群明顯,薄壁組織發(fā)達(dá)。形成層成環(huán)。木質(zhì)部射線較密,寬1~2列細(xì)胞,內(nèi)含棕色物;導(dǎo)管非木化,稀疏排列。薄壁細(xì)胞含草酸鈣簇晶,并含多數(shù)淀粉粒。
根莖橫切面:髓部寬廣,其中常見黏液腔,內(nèi)有紅棕色物;異常維管束散在,其形成層成環(huán),木質(zhì)部位于形成層外方,韌皮部位于形成層內(nèi)方,射線呈星狀射出。
粉末特征;(1)掌葉大黃 粉末黃棕色。①草酸鈣簇晶直徑20~160μm。②具緣紋孔、網(wǎng)紋、螺紋及環(huán)紋導(dǎo)管非木化。③淀粉粒甚多,單粒類球形或多角形,直徑3~45μm,臍點(diǎn)星狀;復(fù)粒由2~8分粒組成。
(2)唐古特大黃 粉末黃棕色。①簇晶直徑12~55~77~130μm,棱角大多長寬而尖。②淀粉粒單粒圓球形或類圓形,直徑3~24μm,臍點(diǎn)幾全為星狀,也有裂縫狀;復(fù)粒較多,由2~6~12分粒組成。③網(wǎng)紋導(dǎo)管較多見,導(dǎo)管直徑11~144μm。
(3)藥用大黃 粉末深棕色。①簇晶直徑13~92~100~170μm,棱角大多短尖。②淀粉粒單粒類圓球形或長圓形,直徑5~44μm,臍點(diǎn)呈裂縫狀、點(diǎn)狀、“人”字狀或易狀;復(fù)粒較多,由2~3~8分粒組成,有的分粒大小懸殊。③網(wǎng)紋導(dǎo)管較多,具緣紋孔導(dǎo)管,具緣紋孔橢圓形、斜方形或橫向延長,排列緊密;導(dǎo)管直徑16~48~190μm。
理化鑒別(1)微量升華取 粉末少量,進(jìn)行微量升華,置顯微鏡下觀察,可見菱狀針晶或羽狀結(jié)晶。
(2)熒光檢查 ①取本品的稀乙醇浸出液,點(diǎn)于濾紙上,滴加稀乙醇擴(kuò)散后,呈黃色至淡棕色環(huán),置紫外光燈下觀察,顯棕色至棕紅色熒光(不得顯亮藍(lán)色熒光)。②取本品劈開新斷面,于熒光燈下觀察,一般呈棕色熒光,少數(shù)呈淡藍(lán)色或淡藍(lán)紫色熒光,易與非正品大黃混淆,可用正品大黃對照觀察。非正品大黃斷面呈極明顯的紫色熒光。
(3)取粉末0.1g,加水50m1,置水浴上加熱30min,濾過,濾液中加鹽酸2滴,用乙醚提取2次,每次20m1,除去乙醚層,水層加鹽酸5m1,置水浴中加熱30min,冷后,再用乙醚20ml提取,分取乙醚層,加碳酸氫鈉試液10m1,振搖,水層顯紅色。(檢查羥基蒽醌衍生物)
(4)薄層色譜 取樣品粉末0.1g,加甲醇20m1,浸漬lh,濾過,取濾液5m1,蒸干,加水5ml溶解后,加鹽酸0.5m1,于水浴上加熱30min,立即冷卻,用乙醚15ml分2次提取,合并乙醚提取液,蒸去乙醚,殘?jiān)勇确耹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大黃對照藥材,同法制成對照溶液。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1,分別點(diǎn)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使成條狀,以苯-甲酸乙酯-甲醇-甲酸-水(3:1:O.2:O.05:0.5)混合液的上層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再以己烷-石油醚(60~90℃)-甲酸乙酯-甲酸-水(3:1:1.5:0.1:0.5)混合液的上層液為第2次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在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供試品與對照藥材在相應(yīng)的位置上,呈現(xiàn)5個相同顏色的黃色條紋。由上至下分別為大黃酸、蘆薈大黃素、大黃素、大黃素甲醚、大黃酸。
|
化學(xué)成分 | 三種大黃均含蒽醌類成分,其中游離蒽醌有大黃酚(chrysophanol),大黃素(emodin),大黃素醚(php-scion),蘆薈大黃素(aloe-emodin),大黃酸(rhein)。結(jié)合型蒽醌有大黃酚-l-葡萄糖苷,大黃酚-8-O-β-D-葡萄糖苷,大黃素-1-O-β-D-葡萄糖苷,大黃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黃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大黃素甲醚-8-O-β-D-龍膽二糖苷,蘆薈大黃素-8-O-β-D-葡萄糖苷,蘆薈大黃素-3-O-β-D-葡萄糖苷,大黃酸-8-O-β-D-葡萄糖苷,大黃酸-8-O-β-D(6′-草酰)-葡萄糖苷,大黃酸雙葡萄糖苷A、B、C、D。雙蒽酮有掌葉大黃二蒽酮(Palmidin)A、B、C,番瀉苷元(srheidin)A、B、C,番瀉苷(sennosiBe)B、B、C、D、E、F。二苯乙烯苷類:唐古特大黃和掌葉大黃均含有4,3′,5′-三羥基芪-4-葡萄糖苷,3,4,3′,5′-四羥基芪-3-葡萄糖苷,4,3′,5′-三羥基芪-4-(6″-沒食子酰)-葡萄糖苷;藥用大黃中僅含有4,3′,5′-三羥基芪-4-葡糖苷。色酮類:藥用大黃中含有2,5-二基-7-羥基苯并-y-吡喃酮,5-羧基-7-羥基-2-甲基苯并-Y吡喃酮,7-羥基-2-(2-羥基)丙基-5-甲基苯并-Y-吡喃酮,5-羧基-7-葡萄糖氧基-2-甲基苯并-γ-吡喃酮,5-乙;-7-羥基-2-甲基苯并-Y-吡喃酮。禁酚苷類:酸模素-8-葡萄糖苷,6-羥基酸模素-8-葡萄糖苷,決明黃素-8-葡萄糖苷,決明黃素-8-(6′草酰)-葡萄糖音。苯丁酮類:從唐古特大黃中分離出蓮花掌苷(lindleyin),異蓮花掌苷(isolindleyin);從掌葉大黃中分離出苯丁酮葡萄糖苷。鞣質(zhì)及其他成分:大黃中含有1,6-二沒食子酰-2-桂皮酰葡萄糖,1-沒食子酰-2-桂皮酰葡萄糖,2-桂皮酰葡萄糖,右旋-兒茶素,左旋-表兒茶素,表兒茶素,沒食子酸,棓酰葡萄糖(6-O-galloyl-glucose),二氧棓酰葡萄糖,三氧格酰葡萄糖,丙氰定B-13′-棓酸鹽,表兒茶酸-3′-氧棓酸鹽,丙氰定B-23-3′-二氧棓酸鹽,肉桂酰葡萄糖棓靈等[1]。
|
藥理作用 | 1.瀉下作用 大黃致瀉的主要成分是蒽醌苷,其中番瀉苷A的活性最強(qiáng)。大黃的作用部位主要在大腸,使大腸內(nèi)水分增加,蠕動亢進(jìn)而致瀉;部分蒽苷由小腸吸收,在體內(nèi)被還原為蒽酮(酚)而進(jìn)入大腸發(fā)揮作用。腸壁神經(jīng)叢的參與可能也是瀉下機(jī)制之一,久煎后則因蒽苷被破壞而呈止瀉作用,大黃因含多量鞣質(zhì),小劑量反呈收斂作用;停藥后?僧a(chǎn)生繼發(fā)性便秘[1,2]。 2.利明作用 麻醉犬十二指腸給大黃煎劑可促進(jìn)膽汁分泌,并使明紅素和膽汁酸含量增加[3,4]。 3.保肝作用 大黃對實(shí)驗(yàn)性肝損傷有明顯保護(hù)作用,能顯著逆轉(zhuǎn)四氯化碳引起的肝組織脂肪浸潤及纖維化,微粒體腫脹,減輕肝臟病理改變[5,6]。 4.抗胃和十二指腸潰瘍 采用大鼠應(yīng)激性及幽門結(jié)扎型胃潰瘍模型證明,給予生大黃、酒燉大黃和大黃炭等對應(yīng)激性胃潰瘍均有治療和預(yù)防作用,明顯縮小出血面積和出血灶數(shù)量,還能降低胃液量、胃液游離酸及胃蛋白酶活性[7]。由乙醇引起的大鼠胃黏膜損傷,大黃煎劑有保護(hù)胃黏膜作用,能提高胃壁前列腺素E2的含量,防止乙醇對胃黏膜損傷等[8]。 5.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大黃的抗菌譜廣,對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分枝桿菌、痢疾桿菌、傷寒及副傷寒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抗菌機(jī)制是抑制菌體糖代謝,以及蛋白質(zhì)和核酸的合成。煎劑對許蘭黃癬菌、堇色毛癬菌等多種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體外對流感病毒及乙型肝炎病毒抗原也有抑制作用。浸劑對溶組織變形蟲、陰道滴蟲均有一定抑殺作用[9]。 6.抗炎作用 給小鼠灌服大黃煎劑能顯著抑制巴豆油致小鼠耳部急性滲出性炎癥;對大鼠甲醛性、蛋清性足跖腫脹,大鼠和小鼠的棉球肉芽腫增生均有抑制作用[10,11]。 7.止血作用 大黃能降低毛細(xì)血管通透性,改善脆性,促進(jìn)骨髓制造血小板,縮短凝血時(shí)間。還可促進(jìn)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有利于血栓形成[12,13]。 8.其他作用 大黃醇或水提取物有降血脂作用[14]。大黃、大黃酸、大黃素給家兔灌服有利尿作用[15]。大黃素和大黃酸對小鼠黑色素瘤和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16]。 |
性味 | 味苦、酸,性涼。效稀、輕、浮、糙等。
1.《金光注釋集》:“味酸,消化后味甘,效稀、糙、輕、浮!
2.《無誤蒙藥鑒》:“大黃根,性涼、平,能瀉諸病!
|
功效 | 泄瀉,清熱,解毒,收斂瘡瘍,消食。
|
主治 | 主治毒熱,中毒,腑熱,協(xié)日熱,瘡瘍,便秘,閉經(jīng),胎衣不下,積食。
1.《論說醫(yī)典》:“瀉毒熱,腑熱,祛巴達(dá)干!
2.《蒙醫(yī)傳統(tǒng)驗(yàn)方》:“清協(xié)日熱,燥協(xié)日烏素。莖葉除巴達(dá)干寒!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煮散劑,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項(xiàng) | 孕婦慎用。
|
附方 | 1.治下行赫依功能紊亂,腹脹,便秘,閉經(jīng) 大黃、訶子、堿花(制)各50g。制成煮散劑。每日1~2次,每次3~5g,煎服或煎湯灌腸。(《蒙醫(yī)藥選編》三味大黃湯)
2.治便秘,腹脹,積食 山柰45g,大黃40g,訶子、光明鹽、堿花(制)、土木香各25g。制成散劑。每次1.5~3g,每日1~2次,溫開水送服。(《蒙醫(yī)藥選編》六味安消散)
3.治閉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diào),腰腿痛 當(dāng)歸50g,血竭、刺柏葉、大黃各25g。制成散劑。每次1.5~3g,每日1~2次,用黃酒服。(《蒙醫(yī)傳統(tǒng)驗(yàn)方》四味當(dāng)歸散)
|
制劑 | |
臨床研究 | |
參考文獻(xiàn) | 化學(xué)成分
(1)陰健,等.中藥現(xiàn)代研究與臨床應(yīng)用.北京:學(xué)苑出版社,1993.61
藥理
(1)難波恒雄,等.漢方研究(日),1978,(11):422
(2)江文君,等.國外醫(yī)學(xué)·中醫(yī)中藥分冊,198O,(4):4
(3)葉望云,等.武漢醫(yī)學(xué)院學(xué)報(bào),1981,1O(4):55
(4)陳瓊?cè)A.新醫(yī)藥學(xué)雜志,1974,(5):34
(5)荊慶,等.天津醫(yī)藥,1976,(6):283
(6)程經(jīng)華,等.中國大黃第一次學(xué)術(shù)討論會匯編,1987.112
(7)江文君,等.中藥通報(bào),1985,1O
|
苗藥名出處 | |
參考 | 《中華本草》蒙藥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