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河北中醫(yī)1987,(2):12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黃芪15-30g,鱉甲15g,天冬15g,泰艽12g,茯苓12g,柴胡12g,知母10g,生地12g,白芍15g,黨參12g,肉桂5g,炙甘草10g。 |
加減 | 失眠重加炒棗仁15g;氣都重加香附10g。 |
功效 | |
主治 | 功能性低熱。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功能性低熱30例中,男4例,女26例。結(jié)果:經(jīng)早、中、晚1日3次測體溫均在37℃以下,伴隨癥狀消失,連續(xù)3個月病情穩(wěn)定為治愈,共21例;體溫控制在37℃以下,伴隨癥狀基本消失,遇情緒波動或過度勞累后仍有反復(fù)為顯效,共5例;體溫變化不大,伴隨癥狀明顯好轉(zhuǎn)者為好轉(zhuǎn),共3例;治療前后體溫和癥狀無改善為無效,共1例。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