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大鴨公藤、石蘿藤、石蔓藤、大葉甜果子。 |
漢語拼音 | niu er teng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鼠李科植物黃背勾兒茶的根、莖。 |
動植物形態(tài) | 黃背勾兒茶 藤狀灌木,高7-8m。全株無毛。小枝圓柱形,平展,黃色或變褐色,有時被粉。葉互生;葉柄長1-2.5cm,無毛;托葉早落;時片紙質,卵圓形、卵狀橢圓形或長圓形,長7-15cm,寬3-7cm,先端鈍或圓,具小突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上面綠色,下面干時常金黃色;側脈每邊6-9對,兩面凸起;▋尚,圓錐花序生于小枝頂端,花梗長2-3mm;萼片5,卵狀三角形;花瓣5,闊倒卵形,稍短于萼片;雄蕊5,與花瓣等長;子房與花盤分離,2室,花柱2叉。核果近圓柱形,長7-11mm,直徑4-5mm,先端具小尖頭,基部有盤狀宿存花盤,成熟時紫紅色或紫黑色,有酸甜味;ㄆ6-8月,果期翌年5-7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陜西、甘肅、湖北、四川、云南、西藏。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1200-4000m的山坡、灌叢或林下。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全年均可采,莖切段,根切片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辛;涼 |
歸經 | |
功效 | 清熱;止痛;活血調經 |
功效分類 | 清熱藥;止痛藥;活血調經藥 |
主治 | 胸腹脹痛;痢疾;帶下;跌打損傷;筋骨痛;崩漏;月經不調 |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9-15g,治跌打損傷可用至30g以上。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Berchemia flavescens(Wall.)Brongn.[Zizyphus flavescens Wall.;Berchemia hypochrysa Schneid.] |
科屬分類 | 鼠李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