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xiao yi ba zhua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中國蕨科植物毛葉粉背蕨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陸生小型蕨類植物,植株高10-20cm。根莖短而直立,先端被棕色披針形鱗片,邊緣淡棕色半透明。葉厚紙質(zhì),簇生;葉柄栗褐色,長5-15cm,幼時密被黃棕色卵圓披針形鱗片,老時漸稀疏;葉片五角形,長寬約5-10cm,或長稍大于寬,三回羽狀深裂;羽片5-7對,彼此以狹翅相連,基部1對羽片最大,近三角形,長4-5cm,二回羽狀深裂;末回小羽片3-4對,長3-8mm,寬約2mm,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羽狀深裂,裂片全緣,彼此以寬缺刻分開,向上漸短縮,背面被白色粉末并密生淡棕色或棕色闊披針形鱗片。孢子囊群由少數(shù)孢子囊組成;囊群蓋狹,膜質(zhì),全緣,不斷裂。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云南中部。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700-1000m的干熱河谷林緣。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收,洗凈,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甘;溫 |
歸經(jīng) | |
功效 | 健脾益氣 |
功效分類 | 健脾益氣藥 |
主治 | 脾胃虛弱;小兒疳積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Aleuritopteris squamosa(Hope et C.H.Wright)Ching[Pellaea squamosa Hope.et C.H.Wright] |
科屬分類 | 中國蕨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