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菅根、地筋、土筋、螞蚱草根
|
漢語拼音 |
jian mao gen
|
英文名 |
rhizome of Villose Themeda
|
藥材基原 |
為禾本科植物菅的根莖。
|
動植物形態(tài) |
菅,多年生草本,稈高達(dá)3m,具粗壯之根頭與須根。葉鞘無毛;葉舌鈍圓,先端微凹,具小纖毛:葉片線形,偽圓錐花序大型,長達(dá)1m;總狀花序長17-25mm,佛焰苞長2-3.8cm,無毛;下方2對總苞狀雄性小穗長10-15mm,無毛;兩性小穗2-3個,長8-9mm,無芒或有長達(dá)6mm之直芒,基盤具棕色柔毛;第一穎革質(zhì),密生棕色柔毛,第2穎與第1穎同質(zhì)同長,背部被棕色柔毛;ü8-11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華中華南、西南各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長于山坡草地。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挖,洗凈,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辛;甘;性溫
|
歸經(jīng) |
肺;肝;腎;膀胱經(jīng)
|
功效 |
祛風(fēng)散寒;除濕通絡(luò);利尿消腫
|
功效分類 |
解表藥;通經(jīng)藥
|
主治 |
風(fēng)寒感冒;風(fēng)濕麻木;小便淋痛;水腫;骨折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搗汁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①治風(fēng)寒感冒:螞蚱草根一兩,鐵筷子五錢。煎水②治風(fēng)濕麻木:螞炸草根一兩,石南藤五錢,白龍根三錢,泡酒服;又可擦患處。③治骨折:螞蚱草嫩根一兩,臭草一兩。加米酒搗絨,炒熱包患處。(選方出《貴州民間藥物》)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出自《本草綱目》
1.《本草圖經(jīng)》:菅,亦茅類也。陸璣《草木硫》云:菅似茅而滑、無毛,根下五寸中有白粉者,柔韌宜為索,漚之尤善,其未漚者名野菅,《詩》所謂白茅菅兮是此也。入藥與茅等。
2.《綱目》:菅茅只生山上,似白茅而長,入秋抽莖,開花成穗如獲花,結(jié)實尖黑,長分許,粘衣刺人,其根短硬如細(xì)竹根,無節(jié)而微甘,亦可入藥,功不及白茅。《爾雅》所謂白華、野菅是也。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Rhizoma Themedae Villosae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Themeda gigantea Haok. Var.villosa (Poir.) Keng
|
科屬分類 |
禾本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