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枝子皮
|
漢語拼音 |
da pao tong pi
|
英文名 |
Bark of Delavay Schefflera
|
藥材基原 |
為五加科植物穗序鵝掌柴的莖皮。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喬木灌木,高3-8m。莖粗大,外表暗褐色;小枝粗壯,幼時(shí)必生黃棕以星狀絨毛,后即脫落;具白以片狀髓心。掌狀復(fù)葉有小葉4-7;葉柄長4-16cm,最長可至70cm,幼時(shí)密生星狀絨毛,成長圓形,卵狀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6-20cm,最長可達(dá)35cm,寬2-8cm或稍寬;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鈍形至圓形;全緣具疏離不整齊粗齒或1-3淺裂至深裂,上面無毛,下面密生灰白以或黃棕色星狀絨毛,主脈粗而明顯;側(cè)脈8-12對,上面坦或微隆起,下面稍隆起,網(wǎng)脈上面稍下陷,稀平坦,下面為絨毛掩蓋而不隆起;o梗,穗狀花序聚生成大圓錐花序頂生,長12-10cm,主軸和分枝幼時(shí)均密被星狀絨毛,后毛逐漸脫落,分枝長10-30cm;苞片卵形,長4-5mm,小苞片三角狀卵形,長1-2mm,均密被星狀絨毛;萼長1.5-2mm,疏被星狀短柔毛,邊緣有4-5齒;‘花瓣4-5,三角狀卵形,長約2mm,無毛,花白色;雄蕊5,花絲長約3mm;子房下位,4-5室;花柱合生成柱狀,柱頭不明顯,花盤隆起。果實(shí)球形,直徑約4mm,紫黑色,幾無毛;宿存花柱長1.5-2mm;ㄆ10-11月,果期翌年1月。
|
資源分布 |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chǔ)藏 |
全年均可采,剝?nèi)∏o皮,多為鮮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dòng)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苦;澀;性微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祛風(fēng)除濕;舒筋活絡(luò)
|
功效分類 |
接骨藥;生肌藥
|
主治 |
風(fēng)濕痹痛;跌打損傷;骨折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貴州民間藥物》:治未破皮之骨折,用鮮大泡通皮一把,搗爛拌燒酒,先將骨折處復(fù)位,后包上藥,再上夾板,一、二日換藥一次。
|
考證 |
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Cortex Schefflerae delavayi
|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 |
Schefflera delavayi (Franch.) Harms.
|
科屬分類 |
五加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