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映山紅子
|
漢語拼音 |
du juan hua guo shi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杜鵑花科植物杜鵑花的果實(shí)。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落葉或半常綠灌木,高2-5m。多分枝,幼枝密被紅棕色或褐色扁平糙伏毛,老枝灰黃色,無毛,樹皮縱裂。花芽卵形,背面中部被褐色糙伏毛,邊緣有睫毛。葉二型;春葉紙質(zhì),較短,夏葉革質(zhì),較長,卵狀橢圓形或長卵狀披針形,長3-6cm,寬2-3cm,先端銳尖,具短尖頭,基部楔形,全緣,表面疏被淡紅棕色糙伏毛,背面密被棕褐色糙伏毛,脈上更多。花2-6朵,成傘形花序,簇生枝端;花梗長約5-8mm;花萼5深裂,裂片卵形至披針形,長3-7mm,外面密被糙伏毛和睫毛;花冠寬漏斗狀,玫瑰色至淡紅色、紫色,長3-5cm,5裂,裂片近倒卵形,上方1瓣及近倒2瓣里面有深紅色斑點(diǎn);雄蕊10,稀7-9,花絲中下部有微毛,花藥紫色;子房卵圓形,5室,長5-8mm,密被扁平長糙毛,花柱細(xì)長。蒴果卵圓形,長1-1.2cm,密被棕色糙毛,花萼宿存;ㄆ4-6月,果期7-9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長江流或以南各地,東至臺(tái)灣,西到四川、云南。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丘陵山地或平地,疏灌叢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chǔ)藏 |
8-10月果熟時(shí)采收,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cè)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dòng)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甘;辛;性溫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活血止痛
|
功效分類 |
活血止痛藥
|
主治 |
跌打腫痛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研末,1-2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 |
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R·in-
dicum Sweet var.simsii Maxim;R.indicum(L.) Sweet var.
Ignescens Sweet]
|
科屬分類 |
杜鵑花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