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tu ren shen ye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馬齒莧科植物櫨蘭的葉。 |
動植物形態(tài) | 一年生草本,高達(dá)60cm,肉質(zhì),無毛。主根粗壯有分枝,外表棕褐色。莖直立,有分枝,圓柱形,基部稍木質(zhì)化。葉互生;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5-7cm,寬2.5-3.5cm,先端漸尖或鈍圓,全緣,基部漸狹而成短柄。圓錐花序頂生或側(cè)生;二歧狀分枝,小枝及花;烤甙;花小兩性,淡紫紅色,直徑約6mm;萼片2,早落;花瓣5,倒卵形或橢圓形;雄蕊10枚以上;子房球形,花柱線形,柱頭3深裂,先端外展而微彎。蒴果近球形,直徑約4mm,3瓣裂,熟時灰褐色。種子多數(shù),細(xì)小,扁圓形,黑色有光澤,表面具細(xì)腺點(diǎn)。花期6-7日期9-10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河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田野、路邊、墻腳石旁、山坡溝邊等服濕處。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二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葉多皺縮破碎,墨綠色至黑棕色。完整者展平后呈倒卵形或倒卵狀技針形,長5-10cm,寬2.5-4.5cm,全緣,表面光滑。鮮品肉質(zhì),翠綠色。氣微,味淡。 顯微鑒別 葉橫切面:表皮細(xì)胞1列。葉肉組織無明顯分化,細(xì)胞含草酸鈣簇晶,直徑約40μm。主脈維管束外韌型。 粉末特征:墨綠色。①葉上、下表皮細(xì)胞均為不規(guī)則形,氣孔平軸式,以下表皮為多。②導(dǎo)管多為螺紋、環(huán)紋,直徑12-20μm。③草酸鈣簇晶,直徑20-40μm。④淀粉粒單粒,類圓形,直徑約4μm,層紋、臍點(diǎn)均不明顯;復(fù)粒少數(shù),由2-3分粒組成。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甘;性平 |
歸經(jīng) | |
功效 | 通乳汁;消腫毒 |
功效分類 | 解毒藥 |
主治 | 乳汁不足;癰腫疔毒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1.治乳汁稀少:鮮土人參葉,用油炒當(dāng)菜食。2.治癰療:鮮土人參葉,和紅糖搗爛敷患處。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出自《福建中草藥》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Folium Talini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Talinum Paniclatum( Jacq·) Gaertn. [T.patens(Jacq)Willd.] |
科屬分類 | 馬齒莧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