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并頭草、狹葉
韓信草、牙刷草。
來源 為唇形科植物
半枝蓮Scutellada barlmta D.Don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15~50cm。莖方形,無毛。葉對生,三角狀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0.7~3.2cm,寬0.4~1.5cm,基部截形或圓形,邊緣具波狀疏鈍齒,下面有腺點;葉柄短或近無;▎紊谇o或分枝上部葉腋,成偏側(cè)總狀花序;花萼紫色,長約2cm,上唇背部盾片高約1mm,果時增大;花冠藍(lán)紫色,長約1.3cm,冠筒基部前方囊狀,下唇中裂片梯形;雄蕊4,二強(qiáng)。小堅果扁球形,具瘤;ㄆ5~10月,果期6~11月。生于田邊、路旁。
采制 夏、秋二季莖葉茂盛時采收,洗凈,曬干。
產(chǎn)地 藥材產(chǎn)于河北、山西、陜西、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貴州、福建、廣東、云南、臺灣。
化學(xué)成分 含野
黃芩苷(scutellarin)、野黃芩素(scutellarein)、
紅花素(cartharein)、異紅花素(isocartharein)及生物堿。
藥理 用美藍(lán)試管法篩選試驗,對急性粒細(xì)胞性
白血病白細(xì)胞有很輕度的抑制作用;浸劑經(jīng)
乙醇提取,提取物的結(jié)晶對動物有利尿作用;煎劑在體外對金黃色
葡萄球菌、福氏
痢疾桿菌、
傷寒桿菌、大腸桿茼、綠膿桿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 生寒,味辛、苦。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化瘀利尿。用于
疔瘡腫毒,咽喉腫痛,
毒蛇咬傷,跌仆傷痛,
水腫,
黃疸。用量15~30g,鮮品30~60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患處。
配伍應(yīng)用 ①疔瘡腫毒,蛇蟲咬傷:單味內(nèi)服及外敷。②腎性水腫:配
車前子等。③肝炎:配
紫參、
蒲公英等。④
肺癌:配瓜萎、
重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