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濰坊醫(yī)學院碩士學位授權點 |
|||||
來源:醫(yī)學全在線 更新:2006-9-2 考研論壇 | |||||
生理學(071003)
生理學學位點為二級學科碩士點。生理學教研室(含應用神經電生理學研究室)1990年被定為院級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 本學位點主要研究方向:①肌電圖學(含單纖維肌電圖);②誘發(fā)電位學(含視、聽、體感誘發(fā)電位);③血管生理學。 肌電圖學、誘發(fā)電位學是臨床早期診斷神經、肌肉疾患敏感而可靠的電生理學指標,是CT不能替代的臨床診斷神經系統(tǒng)功能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對神經肌肉的生理學、病理學及藥理學的研究亦具有重要的價值。單纖維肌電和誘發(fā)電是當代計算機技術與生理學相結合的產物。本學位點的上述兩個方向的研究在國內醫(yī)學院校尚無先例,處領先水平。 血管平滑肌功能調節(jié)的研究是生理學重要的研究領域之一。本學位點已從整體、離體血管條和細胞分子水平進行了較為充分的研究,并取得了突出進展。自1989年起,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1項;省科委、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3項;省衛(wèi)生廳、教育廳課題多項,并取得多項重大研究成果。其中,獲省科委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自然科學基金技術成果三等獎1項,省教育廳應用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院級獎多項。發(fā)表論文(包括《生理學報》、《中華物理醫(yī)學雜志》、《中國應用生理學雜志》等)180余篇;著作2部、教材多部;取得國家發(fā)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F(xiàn)開設本科生課程3門(生理學、麻醉生理學、眼耳鼻喉生理學),且多年來在研究生教學中取得優(yōu)秀成績。 本學位點人才結構梯隊合理,有正教授3人、副教授6人、實驗師2人、助教1人,有較高水平的學術帶頭人。本學位點培養(yǎng)用現(xiàn)代電生理方法和現(xiàn)代分子生物學手段進行應用生理學研究的高級人才。
撰稿人:劉儒林
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100101)
解剖學碩士點1993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獲碩士學位授予權,院級重點學科。至今共招收研究生19人。 該碩士點的主要研究方向:顱底應用解剖學研究、耳鼻喉應用解剖學研究、神經解剖學研究、淋巴應用解剖學研究。顱底應用解剖和耳鼻喉應用解剖一直是臨床神經外科和眼耳鼻喉科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其研究成果對于臨床相關手術的開展、新術式的研究與確立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近年來與臨床合作完成了視神經管應用形態(tài)學研究、鼓室神經和下鼓室竇的應用解剖學研究、耳科應用解剖學研究等多項立項課題的研究,并通過11期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應用解剖學習班和兩期顱腦外科應用解剖學習班對上述成果進行了推廣,收到了很好的社會效益。1999年,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應用解剖學習班被衛(wèi)生部批準為首批國家級繼續(xù)醫(yī)學教育項目。2001年,顱腦外科應用解剖學習班又被衛(wèi)生廳批準為省級繼續(xù)醫(yī)學教育項目。應用神經解剖學研究是近年來解剖學研究的熱點,該碩士點在中樞神經發(fā)育、神經損傷與修復、老年性癡呆等領域的研究都有所建樹,獲得了一批有價值的成果。淋巴解剖學研究對于腫瘤發(fā)病機制、腫瘤轉移、腫瘤治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該碩士點對葉綠素顯示液在惡性腫瘤淋巴清掃中的應用研究方面、粘附分子在淋巴細胞穿越血管內皮過程中的作用研究等方面都有所突破,部分工作填補了國內空白。 在研究生教學中,重視教學方法的改革、教材建設和實驗室建設,使本學科培養(yǎng)的學生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較強的實踐能力、寬闊的專業(yè)適應性,且基礎與臨床并舉。已畢業(yè)的10名碩士生中,有3人考取了博士,4人成為新工作單位所在學科的業(yè)務骨干。本學科碩士生在校期間發(fā)表論文20余篇,參加國內學術交流8人次、國際學術交流1人次。 該碩士點現(xiàn)擁有50m2神經解剖研究室1個,40m2應用解剖研究室1個,擁有腦立體定位儀、組織切片機、手術顯微鏡、微機等儀器設備140臺件(其中,800元以上61臺件),總價值達30余萬元。碩士點常年訂閱《解剖學報》、《解剖學雜志》、《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等數(shù)種專業(yè)期刊,定期購置教學、科研所需的專著和其它參考書。 研究生主要專業(yè)課程有:神經解剖學、耳鼻喉應用解剖學、局部解剖學。 組織胚胎學專業(yè)碩士點于1996年以優(yōu)異的成績通過了省教育廳組織的教學評估,被院確定為優(yōu)質課程。1998年始招收碩士研究生,至今共招收9人。 該碩士點主要有兩個研究方向:神經內分泌與實驗胚胎學、血細胞發(fā)生與調控。神經內分泌與實驗胚胎學主要研究內分泌疾病、內分泌與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發(fā)病機制和高溫致神經管發(fā)生畸形的原理,在理論和實驗方法方面已獲得多項創(chuàng)新性成果。血細胞發(fā)生與調控主要研究血細胞發(fā)生障礙與白血病的發(fā)生機制,并探討多種因素對血細胞發(fā)生的調控作用,多年來與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合作取得了多項國內領先的成果。 在研究生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教學方法的改革,重視教材建設,編寫研究生用講義3部,2001年在山東省解剖學會教學研討會上獲得優(yōu)秀教學論文1篇。本專業(yè)點培養(yǎng)的學生理論基礎比較扎實,實踐能力較強,有比較寬的專業(yè)適應性和應用性,已畢業(yè)的碩士生中有1人攻讀博士學位。碩士生在校期間在國內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10余篇,參編講義2部。 該點已擁有90m2的實驗室,其中有50m2的細胞培養(yǎng)室、20m2的免疫組化室和20m2的貴重儀器室,F(xiàn)有儀器設備:二氧化碳培養(yǎng)箱、相差倒置顯微鏡、研究用顯微鏡、空氣凈化臺和低溫冰箱等;還有計算機4臺,價值約計10余萬元。 研究生主要專業(yè)課程:組織學與胚胎學、醫(yī)用電鏡技術、組織學技術。 該點有教授3人,有博士學位的2人,省中青年學術骨干和學科帶頭人培養(yǎng)對象2人,院級拔尖人才2人,年齡結構合理,年齡均在50歲以下,45~50歲1人,40~45歲1人,40歲以下1人,是一支比較年輕的教師隊伍。 撰稿人:王金平 張圣明
免疫學(100102)
免疫學碩士點的前身是1982年建立的校級免疫學研究室,從1984年開始,曾和山東醫(yī)科大學生化制藥教研室合作培養(yǎng)研究生。1991年11月被山東省教育廳評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同時命名為分子免疫學實驗室;在此基礎上1992年成立了免疫學教研室。1993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免疫學碩士學位授權學科。 該點1994正式招收碩士研究生,至今已招收碩士研究生14人,已獲得免疫學碩士學位者7人,有4人考取博士研究生,1人出國留學。目前尚有在讀碩士研究生7人,另外還有在讀同等學歷碩士學位者10人。 該碩士點的主要研究方向:抗傳染免疫、腫瘤免疫、免疫分子的活性表達和自身免疫疾病。 該室先后承擔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衛(wèi)生部青年自然科學基金、省科委、省自然科學基金、省教育廳、省衛(wèi)生廳和市科委多項科研課題,特別是在轉移因子和抗傳染免疫方面的研究取得多項研究成果。 經過多年的學科建設,特別是被批準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后,該室在抗傳染免疫、腫瘤免疫、分子免疫活性表達和自身免疫病等領域開展了較系統(tǒng)的工作,取得了較大成績,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抗傳染方面,以危害我國人民健康的乙型肝炎為工作重點,從乙型肝炎的免疫學發(fā)病機制、乙肝慢性化的原因及治療方法進行了探討,并取得多項研究成果。如抗乙肝特異性轉移因子,已獲衛(wèi)生部新藥證書。該成果已轉讓廠家并投入批量生產,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抗腫瘤方面,利用單克隆抗體技術、反義基因技術及受體導向技術對白血病和肝癌的治療進行了研究,多項成果獲得獎勵。在分子免疫和自身免疫病方面,我室已獲多株可表達生物活性蛋白的基因工程菌株和單克隆抗體雜交瘤細胞株,如IL-12雙亞基共表達載體的構建和抗單鏈DNA雜交瘤細胞的制備等已達國內先進水平,這一切為我們下一步的工作上新的臺階打下了良好基礎。 自1991年以來,該實驗室共主持完成衛(wèi)生部、省科委、省教育廳、省衛(wèi)生廳、省自然科學基金等課題16項,獲得科研經費40余萬元。該室共獲得省、部、廳局級科研成果8項,發(fā)表論文150余篇,主編及參編著作7部。最近,免疫學專著《臨床免疫學》即將由科學出版社出版。 比較有代表性的成果有:“注射用抗乙肝特異性轉移因子”1990年向衛(wèi)生部申報生物制品新藥,經過衛(wèi)生部指定的全國8個醫(yī)院的Ⅰ,Ⅱ,Ⅲ期臨床研究后,于1996年8月獲衛(wèi)生部頒發(fā)的新藥證書——(96)衛(wèi)藥準字S—6號,這是我國第一個由國家批準的治療乙肝的生化新藥!耙炯賳伟16S RNA序列測定及系統(tǒng)發(fā)育地位”1995年獲省教育廳理論成果一等獎,1996年獲省科委科技進步理論成果三等獎;“雙抗體間接夾心ELISA法的建立及在EHF研究中的應用”1995年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單克隆抗體(ZH805)柔紅霉素結合物特異性導向治療粒細胞白血病的研究”1996年獲山東省科委科技進步二等獎;“流行性出血病毒特異性轉移因子的研究”1993年獲省教育廳科技進步理論成果三等獎;“乳腺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基因擴增及免疫組化的研究”1997年獲省教委理論成果三等獎;“丁型肝炎免疫病理損傷機制的研究”1997年獲省教育廳應用成果三等獎;“間接夾心ELISA法的建立及在教學上的應用”2000年獲省級教學成果三等獎。 該室作為高等院校開放式重點實驗室,已與國內外一些著名大學、研究機構建立了合作、交流關系,如美國霍普金斯大學醫(yī)學院、北京大學、上海醫(yī)科大學、山東大學等。10年來,該室共接受校內外研究工作人員、碩士研究生來室開展學位課題研究、專題實驗及科研咨詢等達200余人次。利用本室科研條件完成的研究課題有20余項。10年來,本學科教師出國考察訪問2人次,出國進修3人次。邀請境外專家來訪2人次,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6人次,參加國內學術研討會30余人次,校外做學術講座16人次,本學科先后3人擔任過省免疫學學會及基礎免疫學分會、省醫(yī)學微生物與免疫學學會的副理事長、常務理事、委員等職。 該實驗室由省和學校共投入重點建設經費180余萬元,購置較先進的實驗儀器達30余臺套,如國外進口的大型落地式Backman高速冷凍離心機、伯樂公司臺式高速冷凍離心機、PE公司基因擴增儀、超聲細胞破碎儀、酶標儀、超純水器各1臺;丹麥產和日本產凍干機各1臺;超低溫冰箱兩臺;低壓層析系統(tǒng)、Amicon中空纖維超率系統(tǒng)、電泳系統(tǒng)、核酸分析系列裝置系統(tǒng)各1套;日本產Olympus熒光顯微鏡和多能顯微鏡各1臺、細胞培養(yǎng)用倒置顯微鏡兩臺;CO2孵箱3個;β-液體顯爍計數(shù)儀和γ-放射免疫計數(shù)儀各1臺;凈化工作臺6個;微機4臺。該室設立了分子免疫室、細胞免疫室、傳染免疫室、腫瘤免疫室、臨床免疫室、同位素室、共用儀器室、圖書資料室等,實驗室總面積達600m2。另外還夠置了5萬余元的科技圖書資料,為進一步開展教學與科學研究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 該實驗室現(xiàn)有科研人員1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講師2人,助教2人,高級實驗師1人,實驗師2人;有博士學位的4人(包括博士后1人)、碩士學位2人;年齡結構比較合理,55歲以上2人,46~55歲2人,40歲以下9人。 撰稿人:馮永堂
內科學(100201)
內科學學科點于2000年成為二級碩士學位授予學科,內科學中的三級學科——內分泌與代謝病專業(yè)是1996年批準獲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學科,到目前為止,內科學學位點已招收和培養(yǎng)碩士研究生29人。 內分泌專業(yè)點有四個研究方向:糖尿病慢性病發(fā)病基礎與臨床研究、骨質疏松癥與分子生物學研究、靜脈導管激素測定對腎上腺病變的定位研究、胰島移植治療1型糖尿病及免疫干預研究。承擔衛(wèi)生部、山東省科委等各級科研項目20余項,完成16項,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二、三等獎5項、廳局級6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250余篇。在臨床研究中,糖尿病腎病的遺傳學標記達國內領先水平;腎上腺靜脈導管激素測定技術對腎上腺病變定位診斷與應用達國際先進水平;在國際上率先開展了免疫特許區(qū)胰島移植治療1型糖尿病的研究,使移植物能夠長期存活,該項研究屬國際首創(chuàng)。在基礎研究方面,開展的骨質疏松分子遺傳學、糖代謝的信號傳導、糖尿病動物模型的建立、糖尿病基因文庫等研究均填補了國內空白。該點還與美國加洲大學、生命科學公司合作開展了轉基因動物以及細胞核移植技術等方面的應用研究。 心血管病專業(yè)點有心律失常和心肌病兩個研究方向。自80年代以來,該點對261名嚴重心動過緩的患者實施了心臟起搏。進入90年后又對40余例陣發(fā)性房顫、房撲或房速而房室傳導功能正常的慢-快綜合征患者進行了AA1(心房起搏)起搏,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承擔并完成了上級課題10余項,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衛(wèi)生廳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濰坊市科技進步一、三等獎5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120余篇。目前開展的擴張性心肌病的多部位心臟起搏治療和經導管關閉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的研究,以及對自動奪獲型和單根電極VDD新型起搏器的臨床應用,均填補了省內空白。 血液病專業(yè)點有兩個研究方向:再生障礙性貧血和白血病的基礎與臨床研究。該點從80年代末率先在國內建立AA兔動物模型,采用先進技術,先后承擔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山東省科委等課題14項,完成9項,其中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省教育廳、衛(wèi)生廳科技成果和科技進步三等獎5項,濰坊市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對再生障礙性貧血發(fā)病提出“酶損傷在先”和“血細胞膜蛋白紊亂”的新觀點,已被最新版《內科學》全國統(tǒng)編教材和多家雜志社所引用!癐L-2、IL-6及其受體與多發(fā)性骨髓瘤的研究”達國內領先水平。在國內重要學術刊物上發(fā)表研究論文160余篇。目前開展的“補腎活血方藥對再生障礙性貧血造血干細胞凋亡調控作用的研究”和“內分泌激素對血細胞發(fā)生調控的研究”將填補國內空白。 在研究生的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教學方法的改革,重視教材建設,編寫教材、參考書12部。本學科點培養(yǎng)的學生理論基礎比較扎實,臨床實踐能力較強,有比較寬的專業(yè)適應性和應用性,已畢業(yè)的碩士生中有6人攻讀博士學位。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本學科碩士生在校期間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60余篇。 內科學碩士點已擁有2000m2的實驗室,設有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細胞培養(yǎng)室、放免室、藥物分析蛋白質純化實驗室、血細胞分析室等近20個實驗室。設有床位:內分泌專業(yè)點100余張、心血管病50余張、血液病40余張,F(xiàn)有儀器設備:基因擴增儀、數(shù)字圖像處理系統(tǒng)、紫外投射分析系統(tǒng)、二氧化碳培養(yǎng)箱、全自動糖化血紅蛋白儀、相差倒置顯微鏡、研究用顯微鏡、空氣凈化臺和低溫冰箱等,總價值達1300余萬元。配有計算機20余臺、復印機、電腦掃描儀、電腦投影儀、打印機等,價值約計400余萬元。還有圖書1.5萬余冊,國內外期刊80余種。 研究生主要專業(yè)課程:計算機、外語、高級生化技術、電鏡技術、分子生物學技術、內分泌代謝學、血液病學、心血管疾病。 撰稿人:董硯虎 張圣明
兒科學(100202)
兒科學碩士點是1998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的,該學科是學院的重點學科,至今共招收兒科學碩士研究生10人。 該碩士點主要有3個研究方向:小兒神經病學、遺傳與優(yōu)生、新生兒病學。 小兒神經病學是兒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學科,其中小兒驚厥與癲癇、小兒腦性癱瘓與急性偏癱及脫髓鞘病變是本學科研究的主要內容。本學科擁有多種神經電生理,影像學,分子生物學等方面的先進儀器和設備(如腦電圖、腦電地形圖、肌電圖、神經誘發(fā)電位、CT,MRI,SPECT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設備及中心實驗室、核醫(yī)學有關檢測設施),本學科與全國同類學科建立了廣泛的聯(lián)系,其主要導師近20年來參加了全國歷屆小兒神經病學術會議及國際會議,進行了廣泛的學術交流。近年來本學科從分子生物學的高度對小兒驚厥與癱瘓的發(fā)病機制、多種細胞因子及遺傳在小兒驚厥與癲癇發(fā)病中的作用和意義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為該病的診斷治療提供了科學依據(jù),開辟了新的途徑,該研究成果達到國內先進、省內領先水平,獲省教育廳、計生委、衛(wèi)生廳、省科協(xié)四項科技進步獎。此外本學科還對小兒急性偏癱、脫髓鞘病變的病因學等進行了研究和探討并取得階段性成果。 小兒遺傳病是21世紀人類的主要疾病,國外已克隆了部分遺傳病的相關基因序列,而正在著手基因治療的探索。在我國隨著“母嬰保健法”的實施,上海、北京也開展了PKU、血友病、遺傳骨疣等病的基因克隆,目的在于減少遺傳病患兒的出生,提高我國人口素質。近年來我們在該領域先后承擔了省廳級以上課題8項,其中“多基因遺傳病發(fā)病規(guī)律與優(yōu)生措施的研究”首次提出了“遺傳易患性”在先天性心臟病、高熱驚厥、支氣管哮喘等病的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應用于子代復發(fā)風險估價后,減少了這類遺傳病患兒的出生。本研究經專家鑒定達國內領先水平并獲山東省計生委科技進步二等獎,論文發(fā)表于Am J Cardiology(1997)和中華系列雜志4篇后,美國醫(yī)學會兒科主席Haggerty R.博士來信邀請參加AMSPDC 1998年8月的國際兒科學會。在基因擴增方面由劉長云教授完成的腦膜炎奈瑟菌DNA片段的引物并擴增成功,該技術專利轉讓上海萬迪公司并生產試劑盒,已產生了很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該研究專家鑒定達90年代國際水平,成果獲山東省教育廳科技成果三等獎。本研究方向有較好的工作基礎、科研經費充足。近期目標是:①繼續(xù)開展 PKU新突變點的克隆PAHcDNA序列分析;②進一步用Southern印跡雜交技術,RFLP分析驚厥患兒HSP70基因序列和等位基因頻率;③繼續(xù)完成優(yōu)生優(yōu)育的課題,包括產前檢查及環(huán)境致畸的研究。上述研究內容將對減少遺傳患兒的出生和提高我國人口素質均有著重要意義。 在新生兒疾病研究方面,該碩士點注重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及新生兒腦損傷相關的研究,特別是遺傳性殘疾對智力低下的研究,結合遺傳病家族史對二胎的優(yōu)生學研究,在山東省計生委推廣本研究課題以來,對減少我省遺傳患兒的出生,提高我省人口素質產生了極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在研究生的教學方面,重視教學方法的改革和教材建設,擬出版研究生教材2部(神經病學和兒科遺傳學)。另外1996年獲院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1998年獲院教學成果三等獎1項。 兒科學碩士點擁有研究室30m2 ,臨床兒科病房床位40張,配有計算機2臺,超靜工作臺1臺,培養(yǎng)箱、干燥箱、離心機、萬能顯微鏡、腦電地形圖儀、心電監(jiān)護儀、嬰兒高壓氧艙等大型儀器設備近百萬元。目前已實現(xiàn)計算機與校園網(wǎng)和Internet聯(lián)網(wǎng) 。 研究生主要專業(yè)課程有兒科學、小兒神經病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等。 撰稿人:劉長云
|
|||||
文章錄入:凌云 責任編輯:凌云 | |||||
【發(fā)表評論】【加入收藏】【告訴好友】【打印此文】【關閉窗口】 |
評論僅代表網(wǎng)友觀點,與本站無關,請遵守相關法律 |
評論加載中...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lián)系站長 | RSS導航頁面 | 版權申明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