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lái)源 | 《朱氏集驗(yàn)方》卷十二。
|
藥物組成 | 灶灰汁(即是餅藥)、蠣殼灰(篩細(xì))、糯米(舂白)。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癰疽,一切毒瘡。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上先將瓦盆載餅藥在日里曬,要得稍溫,仍將1把灰、1把米,層層撒在瓦盆內(nèi),其灰、米上約留半寸餅藥,就把在日里曬;灰、米發(fā)變?nèi)缃鞘蛉,時(shí)或添餅藥在日里曬。如用藥時(shí),取出上件藥以淡餅藥調(diào)之,入缽中研成膏,用手敷在瘡上,以早為上。如瘡方發(fā)腫時(shí),便可敷藥,才干便敷,以消散為效,不可中輟;其腫又移在別處,再以藥如前敷之,才移便是作效;如瘡已聚膿血,則以藥敷四畔,只留其頭,使之血出,亦以血盡瘡口合為度。其瘡口或皮膚有破損處,千萬(wàn)不可敷藥,痛不可忍。如婦人、小兒只宜用清水或十分淡餅藥調(diào)之,或以信紙先安在瘡上,然后以藥敷紙上,更宜斟酌。無(wú)日則以火代之,先用餅藥在溫火上熏熱,既入米灰,則不可用火煮。
|
用藥禁忌 | |
臨床應(yīng)用 | |
藥理作用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