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 蜜丸
蜜丸就是以
蜂蜜為粘合劑調和粉碎的中藥做成的圓球形中藥制劑。蜜丸是傳統(tǒng)常用中藥劑型之一,崩解緩慢,作用緩慢。作為粘合劑使用的蜂蜜在成品中占比例大于藥粉,蜂蜜有滋潤腸肺補虛的作用,故蜜丸多用于滋補劑、鎮(zhèn)咳祛痰劑、潤腸緩瀉劑適用久病體虛病人。
制作流程:
蜜丸制作流程分為粉碎、煉蜜、和坨、制丸、上衣、包裝等步驟。
1,粉碎,藥物粉碎本版有專貼介紹此不贅述。
2, 煉蜜,蜂蜜必須煉制后方可使用,煉制可以殺滅蜂蜜中的微生物去除水分和一些雜質,增加粘度,使配出的藥丸粘軟適度不易霉變,耐久儲,不與生蔥相反。選用質稠香甜含水少無雜質的上好蜂蜜放入銅鍋鋁鍋搪瓷鍋或砂鍋中放火上加熱,先用武火加熱至沸后改用文火慢熬。煉制過程中不可片刻稍離,要不停用木勺銅勺或鋁勺攪拌撩澆,并撇去浮沫雜質,防止溢鍋。煉制到所需火候時迅速離火,乘熱用銅網篩或不銹鋼網篩過濾即可。煉蜜火候要嚴格掌握 一般夏季宜老點冬季嫩點。煉蜜火候分嫩蜜、中蜜、老蜜三種。嫩蜜煉至蜂蜜顏色稍稍變深,用手捏略有粘性而不拉絲,溫度約105--115℃左右即可。適用于含油脂、粘液質、糖分的配方。中蜜,煉至鍋中出現(xiàn)紅色光亮氣泡,用手捏時粘手并能拉出黃色短絲時即可。溫度約116--118℃。適用于含纖維較多或金石類甲殼鱗介較多的配方。老蜜,煉至出現(xiàn)棕紅色氣泡,攪動費力手捏很黏,可以拉出白色長絲,滴在水上漂浮成珠 嚐之粘牙即可。溫度約119--122℃。適用于含大量纖維甲殼鱗介金石的配方。
3,和坨。將煉至適當火候的蜂蜜按照夏季1:1冬季1:1.5的大致比例加入事先研好的藥粉中,以光滑的竹木棒攪拌均勻,像和面一樣揉和,揉成面團,揉好后蓋上干凈的濕毛巾或紗布棉布略醒一時。關于用蜜的比例可以根據據體情況適當調整。如含纖維素多比較松散的藥粉用蜜量宜多,含樹脂膠質糖分及油脂類多的用蜜量宜少,但損益不超過上述比例的十分之一。具體操作可根據自己經驗調整。
4,制丸,制丸方法很多 有機器制丸,搓丸板制丸,藥丸準子制丸(模具制丸),手工制丸,方法很多,現(xiàn)將最簡單的手工制丸方法和模具制丸介紹一下。手工制丸不需借助工具最方便簡單,適合小量配方。方法是用戥子稱分稱藥坨,按服用劑量分成所需重量小坨如6克 9克 12克等,分成小坨后用手揉捻至光滑圓形即可。模具制丸需要預先制造模具即藥丸準子,傳統(tǒng)多用木制竹制,我嘗試用20毫升一次性注射器改裝方便好用。取新的20毫升注射器設法切掉針筒底部。將藥坨稱取相應重量填入針筒將針筒按在桌面把針栓用力下壓把針筒里的藥坨壓實,然后拿起針筒把藥坨擠出 ,量取藥坨高度。把針栓的一邊翅從活塞頂上剪掉相同高度,只剪一半,全剪不結實容易斷,然后在同樣剪掉對應的一邊。然后把藥坨裝入針筒插入針栓壓實,然后用12號注射針頭從針筒外邊對準針栓的缺口緊貼活塞上緣用力扎進去從另一邊扎出,對側同樣扎一根,把針栓固定在這個高度。然后用止血鉗把針頭小心彎轉不讓針尖刺人。這樣這個模具就做好了,每次向針筒里填藥填滿后輕輕一推,一個小藥坨就做好了,用
手掌搓圓就行了。這樣可以減去每次稱藥的麻煩提高速度。熟練后誤差不會超過0.5克。如用搓丸板需先分坨再搓條,再制丸,也可以用丸條機制條。用搓丸板還需要用丸藥油潤滑防粘,丸藥油通常用食用植物油最好是
芝麻油,每斤加入90到120克(一般夏天加120g冬天加90g)潔凈
蜂蠟加熱融化攪勻即成。用時涂在手上搓丸板上即可防粘。
5,上衣,蜜丸一般上
朱砂衣或赭
石衣亦有上
雄黃衣
茯苓衣
百草霜衣京墨衣等衣的 方法是將衣粉研極細,曬干備用。藥丸做好后放入瓷盆或搪瓷盆或水丸罐,滾動藥丸,待藥丸表面光滑有水光時 撒入衣粉滾動藥丸至衣粉均勻粘附在藥丸表面,如此連續(xù)上衣三次即可。不可滾動過久否則掛衣太深,衣粉用量增加。掛衣后不可滾動過久,否則衣粉入里反而難看。衣粉用量大約每斤藥丸用衣粉9——12g。
6,包裝,將上衣的藥丸用紫外線燈照射消毒,以蠟紙單個包裹密儲干燥陰涼處備用。這樣就算完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