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氏病源》小兒諸淋候∶小兒諸淋者,腎與膀胱熱也。膀胱與腎為表里,俱主水。水入小腸下于胞,行于陰,為小便也。腎氣下通于陰,陰,水液之道路。膀胱,津液之腑。膀胱熱,津液內(nèi)溢而流于澤,水道不通,水不上不下,停積于胞,腎氣不通于陰。腎熱,其氣則澀,故令水道不利。小便淋瀝,故謂為淋。其狀∶小便出少起數(shù),小腹急痛引臍是也。又有石淋、氣淋、熱淋、血淋、寒淋、諸淋,形證隨名,具說于后章,而以一方治之者,故謂諸淋也。
茅先生小兒生下有諸般淋瀝。砂石淋所出砂石,此腎中有客熱。冷淋,遺下白色,時時滴瀝,此下焦極冷。
熱淋,澀痛不出,此腎中有客風(fēng)。血淋如血,此五臟甚熱,熱極之候。其所治前件諸淋,用滑石散夾羊灰散與服即愈(二方并見本門中)。如調(diào)理冷淋,要夾溫藥與服。如見面黑色,肚膨脹,不進(jìn)食,惡叫唇縮,死候不治。
張渙謹(jǐn)按∶小兒小便淋澀,與大人無異,亦由膀胱有熱所致。諸淋難澀,甚者,臍下妨悶,心神煩熱。
《嬰童寶鑒》∶小兒淋者,膀胱積熱,尿莖不通,乃淋澀痛也。
《嬰童寶鑒》∶小兒尿時啼哭,而尿少者,綠氣滯膀胱,莖中澀痛者,淋也。
《玉訣》小兒淋瀝候歌∶
小便淋瀝膀胱熱,氣滯因風(fēng)腸里結(jié)。聚積胞中砂石淋,熱極氣攻還變血。此候解熱,利下小腸風(fēng)毒妙矣。
又一云∶此患利小便,去風(fēng)毒,即無誤也。
又一《玉訣》小兒淋瀝候歌一同,云∶先與姜黃散,(方見血淋門,《鳳髓經(jīng)》方同。)次與石韋散(方見本門)利小便,通心氣。
《石壁經(jīng)》三十六種內(nèi)五種淋瀝候歌∶
五淋之病熱相傳,一一須分病本源;蚣唇刑渖e,忽然餐食在脾間。次后復(fù)還歸腎臟,至今淋瀝小便 。但觀眼尾紅筋見,(一云∶但看眼尾紅云見。)有血相和汗不干。(一云∶青筋垂至耳旁邊。)肚上青筋垂至腹,(《鳳髓經(jīng)》云∶垂至伏,注云∶伏,乃陰囊也。定知砂石痛難安。雨唇干燥如皮退,(四十八候,此一句∶舌上如同粟米樣。)此是風(fēng)淋定惡痊。下陰不腫氣不急,下陰才腫氣相煎。先與寬腸海金散,(《鳳髓經(jīng)》云∶先與寬腸散子吃。)必能通達(dá)使安全。
此因膀胱熱使然也,或熱逼水聚結(jié)砂石,若肺經(jīng)氣滯,使小腸不分,亦為淋疾。脾積而飲食不足,亦為此疾。治當(dāng)去膀胱毒瓦斯,次寬胞,脹即愈也。(海金散方見本門。)
《鳳髓經(jīng)》歌括一同,有注云∶血淋宜與姜黃散(方見血淋門),熱淋宜與石韋散(方見本門玉訣方同。)
《千金》地膚子湯 治小兒熱毒入膀胱中,忽患小便不通,欲小便則澀痛不出,出少如血,須臾復(fù)出方。
地膚子 瞿麥 知母 黃芩 枳實(麩炒) 升麻 葵子 豬苓(各六銖) 海藻 橘皮 通草(各三銖) 大黃(十八銖)
上十二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一日至七日兒一合為三服;八日至十五日兒,一合半為三服;十六日至二十日兒,二合為三服;四十日兒,以此為準(zhǔn);五十日以上,七歲以下,以意加藥益水。
《千金》治小兒淋方。
上用車前子一升,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
《千金》又方
《千金》又方
上取蜂房、亂發(fā)燒灰,以水服一錢匕,日再。
《千金》治淋痛方。
上用豬脂酒服三合,日三。小兒服一合,臘月者。
《圣惠》∶煉臘月豬脂,去滓。每服一栗殼,暖酒一合,攪勻空心午間各一服。
陶隱居及《圖經(jīng)》小兒淋閉方。
上以衣魚摩臍及小腹,即溺通也。
《圣惠》治小兒諸淋,臍下妨悶,心神煩熱。石燕丸方
石燕(細(xì)研) 瞿麥 梔子仁 滑石(細(xì)研) 木通(銼) 葵子 海蛤(細(xì)研。以上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蔥白湯下七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諸淋澀,水道中痛,臍下痞滿。石韋散方
石韋(去毛) 葵子 木通(銼) 赤茯苓 車前子 瞿麥 榆白皮(銼。以上各半兩) 滑石(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蔥白五寸,煎至六分,去滓,分為二服。如人行十里,再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諸淋,及熱結(jié)赤澀不通。木通散方
木通 桑根白皮(各銼) 冬葵子 川芒硝(各一分) 滑石(半兩)
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服以蔥白湯調(diào)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諸淋澀痛不利。石韋散方
石韋(去毛) 赤芍藥 川大黃(銼,微炒) 麥門冬(去心,焙) 甘草(炙微赤,銼) 川升麻 川樸硝(以上各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諸淋澀,臍下連兩膀胱妨悶及大腸氣壅。牽牛子丸方
牽牛子(微炒) 川大黃(銼,微炒) 川升麻 郁李仁(湯浸,去皮,炒,研入) 川樸硝(各半兩) 滑石 海蛤(各一兩。細(xì)研)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用溫水研下七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諸淋澀,心煩悶亂。車前子散方
車前子 麥門冬(去心) 石燕(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圣惠》又方
冬葵子(一兩) 瞿麥(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圣惠》又方
上取小豆葉,搗絞取汁。每服一合,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茅先生治小兒諸般淋滑石散方
滑石(末) 地龍(去土)
上二味等分為末。每服半錢一錢,用燈心、通草、甘草煎湯調(diào)下
茅先生治小兒諸淋羊灰散方
上用 羊須,燒灰為末。每服一錢,用熱酒調(diào)下。
《嬰孺》治小兒、大人淋。葵子m.quanxiangyun.cn/shiti/湯方
陳葵子 石韋(去毛。各三分) 棗(三十個,去核) 滑石(八兩)
上以水五升,煮三升。一服一升,小兒減服。
《嬰孺》又方
滑石(一分半) 石韋(去毛,二分)
上為末,醋水服一刀圭,大人二方寸匕。
《嬰孺》治小兒小便赤澀。車前湯方
上相合,一、二歲為四服;三、四歲為三服;百日兒一合。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小兒小便淋澀不通。如圣散方
海金砂 滑石(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一字或半錢,煎燈心湯調(diào)下。
張渙石燕丹方 治小便淋澀痛悶。
石燕(燒赤,醋淬,放冷細(xì)研) 瞿麥 滑石(各一兩) 木通(銼) 海蛤(細(xì)研。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xì)末,煉蜜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以蔥白湯下,食前。量兒大小加減。
張渙石韋散方 治諸淋澀水道中痛,臍下妨悶。
石韋(一兩,去毛) 冬葵子 木通(銼) 赤茯苓(各半兩) 車前子 瞿麥 榆白皮(銼) 滑石 甘草(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蔥白五寸,煎至六分,去滓,溫服。如人行十里再服。量兒大小加減。
張渙葵子散方 治腎熱水結(jié),化瀉有淋。甚者,水道中澀痛不可忍。
冬葵子(一兩) 石楠 榆白皮(銼) 石韋(去毛) 木通(銼。以上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半錢,以蔥白湯下,日二服。量兒大小加減。
張渙又方滑石散
滑石 栝萎根 石韋(去毛。各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半錢,煎大麥飲清調(diào)下,日二服。量兒大小加減。《圣惠》專治石淋。
張渙朱砂散方 治心神煩躁,小便赤澀不通。
朱砂(別研細(xì),一兩) 滑石 犀角(屑。各半兩) 黃芩 甘草(炙微赤,銼) 車前子(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散,入朱砂同拌勻。每服半錢,煎竹葉湯調(diào)下,食前。
《嬰童寶鑒》治小兒淋澀滑石散方
滑石 瞿麥 葵子(炒) 蕓苔子 甘草(炙) 山梔仁 郁金 海金砂(各一分,末)
上件研勻,用燈心、蔥湯調(diào)下半錢。
《九 衛(wèi)生》寸金散
蒲黃 滑石(各一分)
上同為細(xì)末。每服一錢,煎燈心湯調(diào)下,沙糖水亦妙。
《聚寶方》通神散 治小兒五疳淋方。
石燕子(一枚,先為細(xì)末,再研) 石韋(半兩)
上二味為細(xì)末。每服一字,煎三葉酸漿草湯調(diào)下。甚者再三服,瘥。忌生冷油膩。
《玉訣》石韋散 通小便淋熱澀痛方。
石韋(去毛) 瞿麥 海金砂 滑石 木通 甘草(炙。以上各等分)
上為末。每一錢,炒燈心煎湯調(diào)下。
《三十六種》治五淋車前子散方
車前子 滑石
上等分為末,粥飲調(diào)下。
《三十六種》治五淋樸硝散方
樸硝(三分,別研) 滑石(半兩) 甘草(炙,二錢)
上為末。m.quanxiangyun.cn/hushi/每服半錢,蔥湯調(diào)下。
《四十八候》治五淋海金散方
海金砂(二錢) 滑石 甘草(炙) 扁竹 郁金(皂角煮三五次。以上各一錢) 木通 瞿麥 大黃(蒸。各一分)
上細(xì)末。每服一錢,煎木通湯下。風(fēng)淋,蔓荊子湯;冷淋,白姜湯,日進(jìn)三服。
《吉氏家傳》治淋瀝兼醫(yī)瘡毒。甘露散方
上件為末。每服半錢,井華水調(diào)下,米泔亦得。
白附子 滑石(各末。等分)
上件以酸漿子汁調(diào)下。
長沙醫(yī)者鄭愈傳治淋瀝通神散方
石燕子(一個,去 ) 石韋(一分) 海金砂 木通(各二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酸漿草湯下甚妙。不過三服。
長沙醫(yī)者鄭愈傳治小兒小便結(jié)熱澀淋等退熱梔子散方
梔子仁(七個) 芍藥(二錢) 木通(三錢)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入燈心三兩條,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