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方載于陳修園《時方妙用》、《時方歌括》二書,是陳氏采錄的驗方。他在《時方歌括》中說:“此方余從海壇得來,用之多驗!北痉降慕M成和服法:
百合30g,
烏藥9g,水2杯,煎7分服。并謂:“治心口痛,服諸熱藥不效者,亦屬氣痛!薄稌r方妙用》中則載:“氣痛,脈沉而澀,乃七情之氣郁滯所致,宜百合湯(微涼)!薄盎鹜,脈數(shù)而實,口渴面赤,身熱
便秘,其痛或作或止,宜百合湯!笨梢姳痉皆瓰橹委
胃脘痛屬氣郁化火,或熱積中脘,,服熱藥無效或增劇者而設(shè)。
早在20世紀40年代,筆者應(yīng)用本方,并將氣郁氣滯之胃脘痛分為偏寒、偏熱兩種。偏寒者,選用辛溫行氣之方;偏熱者,即用本方,每收佳效。
如曾治陳姓患者,男,44歲。脘痛而脹,按之痛減,
嘈雜,暖氣,泛酸,知饑納呆,舌苔微黃,質(zhì)淡紅,脈弦細。曾服理氣止痛諸方,初尚有效,繼則復痛如故。因思此證痛而兼脹,必屬氣痛;嘈雜泛酸,知饑納少,服辛溫行氣之藥不效,其病偏熱無疑。故用百合湯。服3劑之后,痛脹減輕大半,繼服數(shù)劑而愈。
此外,某些胃脘熱痛者,初用清熱之藥能使癥減,但終不徹底,反復發(fā)作,經(jīng)改用百合湯治療,效果十分突出。如一王姓患者,男,40歲。胃脘
灼痛,吞酸,口苦,便干,舌苔黃,脈滑數(shù),服用苦寒“清熱之劑,病反復不愈,乃改予百合湯。服4劑后,熱痛基本消失,繼服數(shù)劑獲愈。
在臨床治療胃脘痛的處方中,百合湯確是對氣郁化火或熱痛者效果較為突出的一首方劑。一般治氣痛的處方中,多用辛溫香燥之行氣藥,這對于單純氣滯者較適用。但是對氣郁日久而化火者,則不宜繼續(xù)香燥行氣,而當配涼潤之品,百合湯即符合此義。一般熱痛而火勢甚者,治療可苦寒直折;但如遇熱不盛,或用苦寒藥后熱勢已減,則不可過用苦寒。此時當以性微寒之百合配辛溫行氣之烏藥,使其熱得清,氣得行,則疼痛可止。
百合湯療效卓著,其故何也?在《本經(jīng)》中載:“百合,味甘平,主邪氣腹脹
心痛!笨娤S骸侗静萁(jīng)疏》亦謂:“百合得金之氣,而兼天之清和,故味甘平亦應(yīng)寒……解利心家之邪熱,則心痛自瘳!标愋迗@亦謂:“百合合眾瓣而成,有百脈一宗之象。其色白而入肺,肺主氣,肺氣降而諸氣俱調(diào)!保ā夺t(yī)學從眾錄》)百合有治心腹疼痛之功,其關(guān)鍵在于百合入手太陰肺經(jīng),能降肺氣。肺為諸氣之總司,肺氣得降則諸氣皆調(diào)。且百合甘潤微寒,兼清熱;烏藥辛溫行氣止痛。《本草從新》謂其能“疏胸腹邪逆之氣,一切病之屬氣者皆可治”。兩藥相配,一涼一溫,柔中有剛,潤而不滯,故對胃脘部的氣痛、熱痛均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