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黃煌先生“不求其全,但求其真”的治學思想對傳統(tǒng)中醫(yī)認識的利弊
下面請大家先看黃煌先生的原文:
不求其全,但求其真。2012年來臨之際,這是我最想說的一句話。
求全,就是要面面俱到,要滴水不漏,要如珠走盤。求真,則是要實事求是,有一說一,有二說二,憑眼睛看,用手去摸。求全,能讓人覺得你老到,你學問深邃無邊,你沒有瑕疵可挑剔;而求真,能讓人覺得你實在,你的心也透亮,一眼見底。
我無法求其全,故轉求其真。特別是經方的應用,我希望在實實在在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地方開始,那就是方證的識別:到底這張方對哪些病有效?對哪種體質比較安全?有無客觀的特征可以識別?有無明確的抓手可以把握?有無確鑿的證據(jù)可以依憑?我不希望有大的驚人的理論發(fā)明,也不求那些全新的指標,我只是根據(jù)自己的條件和可能,在診室里,在病床前,在手可及眼可到的地方,去仔細觀察,認真總結。唯求每案給我一點小小的經驗和心得,那些實用的,可操作性的經驗,讓我產生一種成就感。
經方論壇的宗旨是立足臨床,研究經方的現(xiàn)代應用,貫穿其中的精神是求真。這里不是中醫(yī)的大世界,僅僅是經方的小花園。這里不需要絢麗的圖片和電子屏,也無需讓人眼花繚亂的燈光,而且還不一定都是雍容華貴的
牡丹芍藥或飽經滄桑的蒼松翠柏,但一定是開著帶有露水的小花,長著青翠的嫩草,空氣中彌漫的是泥土的芬芳。
-----------下面是和子針對黃煌先生以上言論的文章:
論“求其真,亦求其全”
“求其真,亦求其全”是我個人學習
傷寒雜病論的自我要求。
經方論壇里有些學者先生抱著“不求其全,但求其真”的認識仲景經方醫(yī)學的態(tài)度來研習經方或者引導初學。這個學習方法的八字方針也未嘗不可,只要是真能沙里淘金,去雜蕪而得精純,不以偏概全,以點代面,能讓初學者能夠真正全面地認識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從而入仲景之門,入經方研習應用之門,那當然是再好不過的了,能提出這八字方針的學習方法的學者自然也是居功至偉的了。
但是,學問,尤其是關乎人性命的醫(yī)學學問,又特別是具有民族傳統(tǒng)文化特質的中醫(yī)學問,她的學習路子從大方向說不外乎兩條,一是從流至源,二是從源至流。從流至源是一個千里之行起于足下,九層之臺起于壘土的自然漸進的過程,當學人有一定的臨床見識閱歷后,她們這時對傷寒金匱的認識是有著許多獨特的認識體會的,這個時候的學習經典,遠比在課堂上照本宣科得來的真切深刻,一般學人,包括我自己都是這樣走過來的,做臨床,讀經典,讀經典,做臨床,這個反復的學習實踐過程是伴隨著自己一生的,也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才能去反復地認識中醫(yī)的真,中醫(yī)的全,什么是中醫(yī)的真,什么是中醫(yī)的全。
從源到流地學習中醫(yī)的方法,這個基本上是要求學人具有天資聰穎的素質的,也是要求學人具有一定的傳統(tǒng)文化的修養(yǎng),同時也是要要求一位相對具有全面深邃的學識,要具眼,要有高屋建瓴從理法和實踐上相對全面正確地認識中醫(yī)的師者。如是,對于初學者來說,從源入手才不會有可能的誤入歧途。這個就好像長江黃河的源頭,源水歧道甚多,稍不留心,便會誤了以后的泱泱正道。
關乎人性命的醫(yī)學學問,學習方法相對的“全與真”并不相悖。全體即真,真即全體,這個就好如一個整體的“人”,手腳四肢,眼耳鼻舌,軀體與精神意識,請問大家,哪一部分是真,哪一部分是假,,口舌能代表這個“人”嗎?手足能代表這個“人”嗎?中醫(yī)有治病求本的治療原則,中醫(yī)有因時,因地,因人的三因制宜,中醫(yī)有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的治療原則,中醫(yī)有陰陽五行,臟腑,表里寒熱虛實,中醫(yī)有空中之機,氣至而有效等等全面而又真實的理法與實踐的基礎,這是一個全真的整體,真全的圓融。我們不能說因人制宜是真的,而因地因時雖然全面就不太可能是真的,是這樣的嗎?,又比如,
桂枝可以治療氣上沖,這是真的,但桂枝也可以治療疼痛,麻木等等,這個難道不真嗎?
當然,中醫(yī)本來全真一體的鏡面上在數(shù)千年的傳承中也不免有些不切臨床實際的荒誕雜說附著于其上,這些塵埃是要在實踐中掃去的,不然是有害于那些照鏡子的中醫(yī)初學者,以為中醫(yī)這面鏡子不能照人的,或者以為中醫(yī)這面鏡子只有一角才能照影,以為這一角才是中醫(yī)的真實,全面的鏡子不見,只認一角,這會是中醫(yī)的本來面目嗎?
中醫(yī)的學問,全不礙真,真不礙全。在關于眾生性命健康的學問上,中醫(yī)學人應當自我嚴格要求,在學問上盡量相對地要求求全,而少理法上的遺算,這個要求不是讓人覺得你老到,你學問深邃無邊,你沒有瑕疵可挑剔,不是面面具到,滴水不漏,而是一個中醫(yī)人在而今醫(yī)患關系相對惡劣的時代,一則保護自己,一則盡最大努力去關愛救護病人。其實這也是一名醫(yī)者的職業(yè)本分,醫(yī)者做學問的基本要求。醫(yī)者盡心隨緣,虛名如我何爾?中醫(yī)學人的相對求真,在于臨床實踐的實效,為病家確實地解決痛苦,不務這之外的虛,名,利,權,色等等與醫(yī)務無關的種種誘惑。
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就是一個全真一體的典范,從方藥入,理法絲毫不可離,從理法入,方藥絲毫不可離,理事圓融一體,全即是真,真即是全,不能以一理代替眾理,一特殊藥效代替眾效,學仲圣傷寒雜病論,“不求其全,但求其真”的學習方法要深思。
“人命關乎天,用藥須審慎,寒熱溫涼細斟酌。治病如用兵,運籌當妙算,君臣佐使祥調度。”我智不及,但既為醫(yī)者,當盡最大努力向這個目標前進。
-----------反過來就是陳士浙?
-----------來看看 大概的了解一下
-----------只有敬服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