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與胃癌有密切關系,1972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其列為癌前期狀,而將胃粘膜的上皮化生及腺上皮不典型增生(ATP)列為癌前病變。近年來國內外學者普遍認為幽門螺桿菌(Hp)感染與慢性活動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有密切關系,因此Hp與胃癌的關系已引起人們關注,現(xiàn)就我們對Hp與胃癌關系的研究報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
本組1000例有消化道癥狀進行內鏡檢查的門診及住院病人進行Hp有關檢查。男709例,女291例,年齡12歲~81歲。274例連續(xù)內鏡活檢標本的組織學研究,并與同期廣州一所醫(yī)院連續(xù)內鏡活檢材料對照。3852例Hp流行病學調查材料。
1.2 方法
所有進行內鏡檢查病人均在胃竇幽門前區(qū)活檢做細菌學培養(yǎng)、尿素酶快速檢查及組織切片染色檢查。Hp流行病學調查方法包括一般個人資料,文化社會因素,健康狀況,生活飲食習慣等48個量變的問卷調查。然后采集血清檢查HBsAg,ALT及用ELISA法測定HpIgG抗體;普查前與Hp陽性病人組織學和細菌學檢測對照,敏感性100%,特異性91%。
1.3 動物試驗
用5只成年狗在Hp感染前后進行內鏡檢查并活檢,以觀察Hp感染前后的胃粘膜變化。每只狗在第1次內鏡檢查后灌注Hp活菌液5ml(含菌數(shù)約108/ml)。以后每周內鏡觀察并活檢1次,共8周。
2 結果
2.1 內鏡檢查病人Hp陽性率
平均為53%,其中胃潰瘍Hp陽性率為73.2%,十二指腸潰瘍81%,慢性活動性胃炎為76.7%,胃癌為75.5%,慢性淺表性胃炎為41.3%。胃癌及癌前期狀態(tài)患者Hp檢出率顯著高于慢性淺表性胃炎(P<0.01)亦高于蘭州地區(qū)Hp流行病學調查平均陽性率(63.8%)。
2.2 蘭州與廣州同一時期比較
蘭州地區(qū)胃癌檢出率為9.9%,廣州地區(qū)為30%,(P<0.05)。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與胃潰瘍比例蘭州為2.9:1廣州為14:1,消化性潰瘍與胃癌Hp陽性率兩地基本相同,但非潰瘍性消化不良Hp檢出率兩地有顯著差異,蘭州為71.6%,廣州為47.7%(P<0.05),Hp相關性胃炎中,重度萎縮和腸發(fā)生率見表1。
表1 蘭州與廣州連續(xù)內鏡檢查病人組織學對比
年齡組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合計 |
Hp陽性率(%) | 廣州 | 3.6 | 41.1 | 68.8 | 63.9 | 66.7 | 47.7 |
蘭州 | 70.5 | 69.4 | 75.0 | 70.6 | 72.2 | 71.6 | |
中重度萎縮性胃炎百分率(%) | 廣州 | 0 | 5.9 | 9.1 | 22.2 | 16.7 | 9.1 |
蘭州 | 9.6 | 11.5 | 22.6 | 45.8 | 43.8 | 25.2 | |
中重度腸化率(%) | 廣州 | 0 | 5.9 | 9.1 | 11.1 | 16.7 | 6.5 |
蘭州 | 9.6 | 7.6 | 15.6 | 37.5 | 31.1 | 19.3 |
結果顯示蘭州地區(qū)Hp感染率明顯高于廣州,中、重度萎縮和腸化生率高,年齡也較廣州提前,以后隨年齡增長萎縮及腸化發(fā)生率及程度也逐漸加重,這有可能是蘭州胃癌發(fā)生率高于廣州地區(qū)的因素之一。
3852例大樣本人群Hp感染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蘭州地區(qū)Hp感染陽性率平均為63.8%,高于國內廣州的47.3%及廣西的40.2%,10歲以下兒童感染率已高達42%~55%,此期兒童感染率平均每年以4%左右速度遞增,可稱為www.med126.com“劇增期”,10~40歲每年以1%速度遞增,可稱為“緩增期”,40歲以后Hp感染率基本保持穩(wěn)定,不再繼續(xù)上升,可稱為“平坦期”。
2.3 動物試驗結果
實驗狗在實驗前內鏡及活檢組織檢查胃粘膜均未見明顯病變,Hp各項檢查均為陰性,灌注Hp活菌液后,有3只狗在1W后胃粘膜有活動性胃炎改變,Hp細菌學培養(yǎng)、尿素酶試驗及組織學檢查均為陽性,說明慢性活動性胃炎的發(fā)生與Hp感染有密切關系。
3 討論
本研究資料顯示,Hp感染與慢性活動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密切相關,動物試驗結果亦支持這一結論。而胃癌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有諸多因素,但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及胃粘膜不典型增生、腸上皮化生等胃癌前期狀態(tài)及癌前病變已被認為其與胃癌發(fā)生密切相關。蘭州地區(qū)為胃癌高發(fā)區(qū),1970年~1985年胃癌死亡率男性為32.12/10萬,女性為20.34/10萬,常規(guī)內鏡檢查,連續(xù)內鏡活檢及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均顯示Hp感染陽性率每年10/10萬)。兒童期Hp感染率亦高于上海、廣州及一些西方國家,在一些胃癌低發(fā)的西方國家20歲以前Hp感染率相當?shù)停?0歲以后才逐漸上升。這種Hp感染及發(fā)生率的差異,有可能是胃癌發(fā)病率不同的因素之一。
連續(xù)內鏡活檢結果顯示,蘭州地區(qū)中、重度萎縮和腸化發(fā)生率明顯高于廣州地區(qū),年齡也較廣州提前,這支持Hp感染和胃癌發(fā)病相關學說,Hp由于其寄生胃粘膜表面不溶性粘液層下,受到堿性粘液的保護,同時Hp能釋放尿素酶分解尿素,產生大量氨以中和胃酸,從而使其在適宜的pH環(huán)境中生長。故有人認為一旦感染Hp很難自動清除,甚至終身受累。即兒童期一旦受Hp感染,首先發(fā)現(xiàn)的是慢性活動性胃炎,隨著年齡增長和時間推移,有人發(fā)展為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腸上皮化生——腺上皮不典型增生,最終有可能發(fā)展為胃癌,所以對受Hp感染人群,進行系統(tǒng)的抗菌治療,清除Hp,不但可以防治慢性活動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而且可能會降低胃癌發(fā)病率。
但本項研究同時還顯示Hp與十二指腸潰瘍關系也很密切,但為什么該病流行病學特點與胃癌發(fā)病相距甚遠,即十二指腸潰瘍病患者很少有發(fā)生胃癌者,值得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