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民間中醫(yī) > 正文:針刺法練習八式
    

醫(yī)師交流:針刺法練習八式

1. 基本手法
  1.1 直刺式(一式)
  左手五指伸直,掌指關節(jié)屈曲成90度,將手置于床面或大腿上(端坐位,以下各式皆持此體位),使手掌與床面成90度;右手拇、食指捏緊呈持針狀,其余三指自然伸直(以下此姿勢稱持針位)。將右手拇、食、中指緊靠在左手掌大、小魚際之間。然后右手拇、食指上下移動,呈"針刺"狀運動,開始時"針刺"頻率較慢,力量較小,逐漸加快頻率,加大用力。注意:"進針"前右手腕稍向上提,"針刺"時應由手腕發(fā)力,拇、食指隨即用力;"進針"的幅度不宜過大,以不超過1 cm為宜,每次練習200~300次。該法是為四肢、軀干部肌肉較豐厚處需直刺的穴位而設,如合谷、足三里、關元、大腸俞等。
  1.2 斜刺式(二式)
  左手姿勢同一式,右手呈持針位。將右手掌心向左平放在左手2~5指上,右手中指端頂在左手勞宮穴上。然后做側向"針刺"動作,"針刺"的頻率、力度同一式。注意:"進針"時應由拇、食指發(fā)力,手腕自然用力、輕微屈伸予以配合;"進針"幅度約0.5 cm,每次練習200~300次。該法是為體側的穴位而設,如平臥位時的消濼、會、風市、豐隆及需要平刺、斜刺的穴位。
  1.3 夾針平刺式(三式)
  左手握拳,將拳的第一節(jié)指骨面平放在床面或大腿上,使掌背與床面成60~70度;右手呈持針位,掌心向下平放在左手掌背上。然后緊貼掌背做"針刺"動作,"針刺"的頻率較一式慢,力度稍大。注意:"進針"時應由拇指、食指、手腕同時發(fā)力;"進針"運動從小魚際側開始,逐漸向第一掌骨移動,然后回到小魚際,周而復始,以體會不同方向、不同平面進針時的感覺;"進針"幅度較大,約1.5~2 cm,每次練習100~200次。該法是為頭部穴位而設,如百會、通天、率谷等。
  1.4 平刺式(四式)
  左手五指伸直、分開,平放在床面或大腿上;右手呈持針位,將中指端頂在左手4,5指指縫中的赤白肉際,中指與床面成15度。然后做側向"針刺"動作,頻率同一式,力度稍小。注意:"針刺"時應由拇指、食指、手腕同時發(fā)力;"進針"運動從4,5指指縫開始,10~20次后移至3,4指指縫,再至2,3指指縫,然后回到4,5指指縫重新開始;"進針"幅度較小,約0.5 cm,每次練習200~300次。該法是為八邪、八風,以及印堂、迎香、地倉等需要平、斜刺的穴位而設。
  1.5 雙手直刺式(五式)
  右手呈持針位,中指與床面或大腿上面成90度,指端頂在床面上,如床面過硬,可在床面與中指端之間墊一軟墊;左手拇、食指呈捏持狀平放在床面上,拇、食指指端緊靠在右手中指的指肚上,體會右手拇、食指捏持針柄,左手拇、食指捏持針身的感覺。然后雙手拇、食指做垂直向"針刺"動作,"針刺"的頻率、力度同一式。注意:"針刺"時兩手的頻率、力度完全一致;"進針"幅度約1~1.5 cm;"進針"前右手腕輕微上提,然后發(fā)力下刺,雙手拇、食指隨即用力,每次練習200~300次。該法是為皮膚比較厚韌部位的穴位而設,如定喘、肩中俞及項部、腰背部夾脊穴等。
  1.6 旋后位刺式(六式)
  左手自然屈曲,手腕順時針旋轉到極限,將手放在床面上或兩腿之間(兩腿并攏);右手呈持針位,中指頂在左手掌少府穴上。然后右手拇、食指做右后向的"針刺"運動,"針刺"的頻率、力度同一式。注意:右手腕與右手拇、食指同時發(fā)力;"進針"幅度約1.5 cm,每次練習100~200次。該法是為由于患者體位所限,醫(yī)生持針手需在旋后位"進針"時而設。
  1.7 上刺式(七式)
  左手五指伸直,掌指關節(jié)屈曲成90度,將食、中、無名指頂在床面或大腿上,并與床面成90度;右手呈持針位,將右手中指頂在左手勞宮穴上。然后右手拇、食指做垂直狀向上"針刺"運動,"針刺"的頻率、力度同一式。注意:右手"針刺"時左手應稍用力下壓,以避免左手掌在"針刺"時過度上下移動;"針刺"時由拇、食指發(fā)力,手腕輕微屈伸與之配合;"進針"幅度約1 cm,每次練習100次。該法是為在某些體位醫(yī)生需向上針刺時而設,如患者坐位或俯伏坐位針刺運動區(qū)(頂顳前斜線)下點,又如患者仰臥位,膝關節(jié)屈曲針刺委陽、委中、承筋等。
  1.8 縱橫行針式(八式)
  右手五指自然屈曲,拇指肚靠在食指末節(jié)橈側面,然后2~4指輕微屈伸,拇、食指呈捻針狀運動,每次練習100~200次,注意拇、食指之間的摩擦力應較小,旨在練習行針的技巧,提高行針的頻率。然后拇、食指之間相互用力以增加摩擦系數,繼續(xù)練習100~200次,旨在增加指力及行針時的力量。最后右手五指自然伸直,拇、食指指肚輕觸在一起,拇指沿食指指肚到中指指肚做縱向捻針狀運動,每次練習100~200次,注意"捻針"頻率宜快,力量宜小,旨在練習縱向行針的技巧,提高縱向行針的頻率。
  在基本手法練習過程中,右手要體會持針、進針的感覺,以提高練習效果。同時,在練習第二、四式過程中,隨著"進針"頻率逐漸加快,"進針"力度逐漸加大,右手拇、食指持針的力量("捏力")也要逐漸加大,以增加持針的力量,以防在需要捏持針身針刺某些較厚韌部位的穴位時指力不夠,導致針身"打滑"。床面與凳面等高時練習效果最佳。
  2 輔助手法
  輔助手法練習可作為基本手法練習的準備活動,以增加手指、手腕的柔韌性和靈活性。亦可在基本手法練習過程中與其反復交替使用,解除手部疲勞、僵硬,保證練習順利進行,提高練習效果。
  2.1 雙手五指自然伸直,雙手腕同時做順時針和逆時針旋轉各4次,然后換向再做4次,注意手腕旋轉應自然,不需過度用力。
  2.2 雙手五指自然伸直,兩手虎口處相互交叉(左手拇指在上),右腕屈曲,左手輕推,使右手拇指靠近前臂內側面,然后左手有節(jié)奏的推壓右手拇指,每次練習16次。左手用力應由輕到重,以右手拇指能耐受為度,不可過度用力,以免拉傷拇長、短伸肌腱和拇長展肌腱。
  2.3 右手五指伸直,左手2~4指屈曲,握住右手2~4指上部,左手前推,使右手腕、右手掌指關節(jié)背伸,然后放松,每次練習16次。左手推力以后手能耐受為度。
  2.4 雙手五指自然伸直,十指指肚頂靠在一起,雙手相互推壓,使十指背伸,然后放松,每次練習16次。推壓用力由輕到重,不可過度用力。
  2.5 雙手五指自然伸直,十指交叉頂靠在一起,雙手腕配合做縱向向前旋轉8次,再反方向(向后)旋轉8次。然后雙手腕反轉,掌心向前,雙肘關節(jié)伸直向前推頂,再屈曲肘關節(jié),每次練習8次。
  2.6 右手五指并攏、自然伸直、掌心向下,左手拇、食指指肚相向,輕輕捏住右手拇指,由指尖向第一掌骨手腕端推擦16次。然后右手掌翻轉,掌心向上,左手拇、食指捏住右手食指端,由指端經手掌向手腕推擦16次,依次做到小指。最后左手拇指、其余四指捏住右手腕,由手腕部向肘窩推擦,推擦到肘窩時,右肘關節(jié)順勢屈曲伸直1次,連做4次。左手捏持及推擦用力可稍大,但應以右手、前臂感覺舒適無痛為度。該節(jié)練習完畢時,右手掌應有熱感,若無熱感可增加推擦次數。
  3 結語
  針刺操作以指力、腕力、技巧為本。傳統(tǒng)練針法雖可使初學者體會持針、進針、行針的感覺,具備最基本的針刺、行針技能,但在提高指力、腕力、技巧等方面存在明顯缺陷。與傳統(tǒng)方法比較,本練習法有以下特點:①指、腕力提高迅速、明顯,高質量完成1次本法練習,需做各種方向的針刺、行針動作2000次左右,耗時約30 min,其"運動量"之大絕非傳統(tǒng)方法可比,幾乎達到指、腕力量的極限,這是迅速提高指、腕力的前提和保證。②全面提高練習者的針刺技能(巧):本法所設各式考慮到了人體各部穴位、患者各種體位、醫(yī)生各種手位等,通過練習可全面提高在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部位進行針刺及行針的能力和技巧,使進針輕巧有力,行針緩急有度,得氣迅速,療效提高。
  該法簡便易學,若堅持練習,可使針刺技能在較短時間內得到明顯提高。

-----------針罐板塊為何總是說“無權發(fā)帖呢”?是不是版主設計了權限什么的?
-----------非常想學習針灸和推拿,但沒有基礎,也無指導老師,汗……
-----------學習一下~~
-----------附圖就更好了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