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執(zhí)業(yè)中藥師《答疑周刊》第15期
問題索引:
一、【問題】辛涼解表藥小結(jié)。
二、【問題】薄荷、蟬蛻的功效。
三、【問題】葛根的性能特點。
四、【問題】蟬蛻、牛蒡子的主治。
具體解答:
一、【問題】辛涼解表藥小結(jié)。
解表藥分為兩類:辛溫解表藥和辛涼解表藥。下面主要介紹辛涼解表藥的功效和主治,并且標注了近5年的考查情況。近5年中這一章考查4-5分,這一章的學習也為后面的解表劑打下基礎(chǔ)。
中藥 |
功效 |
主治 |
薄荷 |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氣(2016B) |
風熱感冒,風溫初起;頭痛、目赤、咽喉腫痛;麻疹,風疹;肝氣郁滯,胸脅脹悶 |
牛蒡子 |
疏散風熱,宣肺透疹,解毒利咽,消腫療瘡 |
風熱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風熱;咽喉腫痛(2018C);癰腫瘡毒,痄腮 |
蟬蛻 |
疏散風熱,利咽透疹,明目退翳,解痙(2016B) |
風熱感冒,咽痛音;麻疹不透,風疹瘙癢;目赤翳障(2018C);驚風抽搐,破傷風 |
桑葉 |
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涼血止血(2018C、2017B、2015A) |
風熱感冒,溫病初起咳嗽;肺熱燥咳;頭暈頭痛,目赤昏花;血熱咳血、吐血 |
菊花 |
散風清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2018C) |
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眼目昏花;瘡癰腫毒 |
葛根 |
解肌退熱,生津止渴,透疹,升陽止瀉(2016C) |
外感發(fā)熱頭痛,項背強痛(2019A);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熱痢,泄瀉 |
柴胡 |
疏散退熱,疏肝解郁,升舉陽氣 |
感冒發(fā)熱,少陽寒熱往來;胸脅脹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子宮脫垂、脫肛、胃下垂等 |
升麻 |
發(fā)表透疹,清熱解毒,升舉陽氣 |
風熱頭痛,麻疹不透;口瘡,咽喉腫痛,陽毒發(fā)斑;脫肛、胃下垂、子宮脫垂 |
蔓荊子 |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祛風止痛(2017B) |
風熱頭痛,頭昏、牙痛;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肢體拘急 |
淡豆豉 |
解表,除煩 |
- |
浮萍 |
宣散風散,透疹,利尿(水) |
- |
木賊 |
疏散風熱,明目退翳,涼血止血 |
- |
注意桑葉、菊花的對比記憶,葛根的解肌功效(桂枝也有解肌的功效)。此外,在解表藥中,內(nèi)風、外風均可以治療的是防風、蟬蛻。在解表藥中,用于治療風水水腫的藥物有:麻黃、香薷、浮萍。
二、【問題】薄荷、蟬蛻的功效。
A.平肝明目
B.息風止痙
C.涼血止血
D.祛風止痛
E.疏肝,透疹
1.薄荷除宣散風熱外,又能
2.蟬蛻除疏散風熱外,又能
答案:E、B
解析:薄荷【功效】宣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肝。記憶:薄荷水清頭目,不喝咽真(疹)干(肝)。
蟬蛻【功效】疏散風熱,透疹止癢,明目退翳,息風止痙。記憶:蟬閃著明亮的大眼睛欣賞風景(息風止痙)。
三、【問題】桂枝的性能特點。
某男,28歲。2天前感冒,癥見惡寒發(fā)熱、頭痛、鼻塞、項背強痛,舌苔薄白,脈浮。醫(yī)師辨證選藥組方時,為減輕項背強痛癥狀,宜選用的藥是
A.葛根
B.白芷
C.藁本
D.桂枝
E.羌活
答案:A
解析:葛根的功效:解肌退熱,透疹,生津,升陽止瀉。葛根既疏散肌腠經(jīng)絡(luò)之邪氣,能解肌發(fā)表退熱,為治項背強痛之要藥。
解題的關(guān)鍵詞“項背強痛”,只能對應(yīng)葛根。
四、【問題】蟬蛻、牛蒡子的主治。
A.地膚子
B.蔓荊子
C.木賊
D.蟬蛻
E.牛蒡子
1.某女,2歲;硷L熱感冒5天,近2日見音啞咽痛、驚哭夜啼,宜選用的藥是
2.某男,30歲;挤螣峥人,咯痰不爽1周,近日突發(fā)風熱癢疹。宜選用的藥是
答案:D、E
解析:蟬蛻【功效】疏散風熱,透疹止癢,明目退翳,息風止痙。【主治病證】(1)風熱感冒,溫病初起,音啞咽痛。(2)麻疹不透,風疹瘙癢。(3)風熱或肝熱目赤翳障。(4)小兒驚哭夜啼,破傷風。
平時學習中注意一點:功效不能推導的主治可能是考查的重點,此題的“音啞咽痛”功效沒有對應(yīng)的利咽開音,可以結(jié)合“知了”暑夏的叫聲,就不難推導這個主治了。
牛蒡子【功效】疏散風熱,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腫療瘡!局髦尾∽C】(1)風熱感冒,溫病初起。(2)風熱或肺熱咳嗽、咯痰不暢,咽喉腫痛。(3)麻疹不透,風熱疹癢。(4)熱毒瘡腫,痄腮。
在辛涼解表藥中,提及到“肺熱”的只有兩個,一個是桑葉清肺潤燥用于肺熱燥咳;還有一個就是牛蒡子能宣肺,祛痰止咳,此題只能選牛蒡子。
>>>2020年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網(wǎng)絡(luò)課程<<<
想獲取更多資訊敬請關(guān)注醫(yī)學全在線網(wǎng)-執(zhí)業(yè)藥師頻道;還可關(guān)注我們的微信醫(yī)學全在線官方微信。
執(zhí)業(yè)藥師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