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分類 | 老班藥(瑤族經(jīng)典用藥)
|
二級分類 | 十八鉆
|
分類 | 大紅鉆
|
年份 | dormh bough nzunx
|
別名 | |
來源 | |
形態(tài)特征 | 常綠水質(zhì)藤本,老藤外皮為厚的灰褐色木栓。單葉王生,紙質(zhì),卵狀長橢圓形,頂端漸尖,基部楔形,進近全緣;▎涡,雌雄同株,淡黃色,單生于葉腋;雄蕊柱頭狀,頂無線狀鉆形附屬物。聚合果近球形,直徑2.5~5厘米,熟時紫黑色;ㄆ5~8月,果期8~12月。
|
生態(tài)分布 | 生于山坡林下,攀于樹上。產(chǎn)于廣西全州、蒼梧、金秀等縣市;分布于云南、貴州、廣東等省份。
|
采集加工 | 全年可采,去栓皮,洗凈切片曬干備用。
|
性味 | 味辛,性微溫。
|
功效 | 祛風除濕,理氣止痛,活血散瘀,消腫,舒筋活絡。
|
傳統(tǒng)應用 | |
用法用量 | 115~30克,水煎服或浸酒服;外用根皮適量搗敷或研粉水調(diào)敷。
|
方例 | 1.風濕痛 ①大紅鉆(異形南五味子)、過山風(南蛇藤)、刺手風(珠芽艾麻)、鴨仔風(褐毛黎豆)、白面風(羊耳菊)各30克,(地龍蜂)15克,米雙酒500毫升浸泡,每天內(nèi)服3次,每次30毫升。②大紅鉆(異形南五味子)、過山風(南蛇藤)、刺手風(珠芽艾麻)、九層風(雞血藤)、金錢風(排錢草)各15克,水煎服,藥渣再加雙(姜)鮮30克,拍爛,水煎洗。③大紅鉆(異形南五味子)、九節(jié)風(接骨金粟蘭)、麻骨風(小葉買麻藤)、大鉆(厚葉五味子)、小鉆(南五味子)、大散骨風(白背清風藤)、小散骨風(簇花清風藤)、刺手風(珠芽艾麻)、小白背風(芒毛苣苔)各15克,水煎服,或配豬骨頭燉服或浸酒服。
2.婦女月癆 大紅鉆(異形南五味子)、麻骨風(小葉買麻藤)、四方鉆(四方藤)、大散骨風(白背清風藤)、白面風(大力王)、小白背風(芒毛苣苔)、古影亮(毛背桂櫻)、林寨亮(救必應)、樸莫亮(楓香)皮、上山虎(海金子)、下山虎(白珠樹)、入山虎(兩面針)、谷樟亮(樟樹)根、大鉆(厚葉五味子)、竹葉風(大羅傘)、獨龍矮(血黨)各10~15克,水煎取汁沖米雙酒250毫升,每天3次,2天服完。
|
化學成分 | 根中含異安五酸[1]。莖中含有南五味子內(nèi)酯A,β-谷甾醇[2],新南五味子酸A,(24Z)-3-氧-8,24-羊毛甾二烯-26-酸[3],開環(huán)新南五味子酸A[4,5],(24Z)-3,4-開環(huán)-4(30),8,24-羊毛甾三烯-3,26-二酸[(24Z)-3,4-secolanosta-4(30),8,24-triene-3,26-dioicacid][5,6],126-乙酰氧基黑老虎酸,12β-羥基黑老虎酸,12α-乙酰氧基黑老虎酸,12α-羥基黑老虎酸[7]。另外還分得5個新木脂素類化合物異形南五味子素A、B、C、D、E,以及南五味子素,內(nèi)南五味子素,4-谷甾烯-3-酮[8]。
|
藥理 | 本品中含水脂素,在體外及體內(nèi)試驗中均具有抗脂質(zhì)過氧化活性[1]。
|
化學成分參考文獻 | [1]代平等:高等農(nóng)學校,《化學學報》,1990,(4):423。 [2]Chen Y P,et al.Phytochemistry,1990,29(10):3358. [3]Kangquri K,et al.Planta Med,1989,55(3):297. [4]Kamigoori K,et al.C A,1989,111:84079d. [5]Li L N,et al.Planta Med,1989,55(3):300. [6]Kamigoori K,et al.C A,1989,111:140474t. [7]Li L N,et al.Planta Med,1989,55(3):548. [8]徐國鈞等:《常用中藥材品種整理和質(zhì)量研究——雞血藤類專題研究》,1990:60。 |
藥理參考文獻 | [1]陳道峰等:《中草劑》,1994,25(5):238。
|
附注 | |
出處 | 中國瑤藥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