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清·《溫病條辨》!缎l(wèi)生部藥品標準》(1989年)。 |
劑型 | 丸劑;沖劑 |
藥物組成 | 羚羊角粉、金銀花、桔梗、淡竹葉、淡豆豉、甘草、荊芥、牛蒡子、連翹、薄荷。 |
加減 | |
功效 | 清熱解表。 |
主治 | 外感風熱,流行性感冒,扁桃體炎,傷風咳嗽,頭暈發(fā)熱,咽喉腫痛,舌紅苔薄,脈浮數(shù)。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
藥理作用 | 主要有解熱,抗炎,鎮(zhèn)痛,鎮(zhèn)靜,抗病原微生物及增強免疫功能等作用。 1.解熱:羚翹解毒丸1.26g/kg劑量灌胃給藥,對注射大腸桿菌內毒素20μg/kg致熱的家兔有明顯的退熱作用。給藥后1小時即開始發(fā)揮解熱作用,維持2小時以上,作用強度與阿司匹林(0.23g/kg)相似(1)。另有報道羚翹解毒丸2g/kg、4g/kg灌胃給藥2小時后,均能明顯抑制鮮啤酒酵母引起的大鼠體溫升高,o.5g/kg灌胃給藥對傷寒菌苗致熱家兔有明顯的解熱作用,且第4、5、6小時作用較強。而其方中單味藥羚羊角粉、金銀花、桔梗、淡竹葉、甘草、荊芥、連翹、薄荷等都分別具有良好的解熱作用,使全方解熱作用增強。另有實驗表明其方中羚羊角粉中含微量元素鋅較多,由于發(fā)熱是引起血液中鋅減少的原因之一.故推測其良好的解熱作用與之有關。 2.抗炎;巴豆油致小鼠耳腫脹實驗表明羚翹解毒九8g/kg、4g/kg劑量灌胃給藥能明顯抑制耳腫脹度,顯示出抗炎作用。小鼠皮膚毛細血管通透性實驗也表明羚翹解毒丸具有抗炎作用,并且該藥經(jīng)60 Co-γ射線輻照之后,其抗炎生物活性不受影響。另外,其方中金銀花、桔梗、甘草、荊芥、連翹都分別具有較強的抗炎作用。 3.鎮(zhèn)痛:熱板法實驗表明羚翹解毒丸有明顯的鎮(zhèn)痛作用,服藥2小時后即能明顯提高小鼠痛閾值,作用維持3小時以上。足跖電刺激實驗也證明按4g /kg劑量給小鼠灌服本藥,1小時后開始起效,2小時時作用與阿斯匹林相似,持續(xù)5小時以上,表明該藥有較強的鎮(zhèn)痛作用。另有實驗表明羚翹解毒丸8g/kg、4g/kg劑量對熱板法和醋酸扭體法所致小鼠疼痛反應均有較強的鎮(zhèn)痛作用。 4. 鎮(zhèn)靜:單味羚羊角能抑制小鼠自主活動,延長水合氯醛和硫噴妥鈉的睡眠時間,協(xié)同戊巴比妥鈉的催眠作用,并能對抗中樞興奮藥的作用,表現(xiàn)出較強的鎮(zhèn)靜作用。此外,羚翹解片方中甘草、薄荷、桔梗也同樣具有較好的鎮(zhèn)靜作用。 5. 抗病原微生物:體外抑菌試驗表明,羚翹解毒丸對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及福氏痢疾桿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且藥物經(jīng)60 Co-γ射線輻照后,其抑菌濃度不變。其方中單味藥甘草、金銀花、薄荷、連翹、淡竹葉等對呼吸道常見致病菌或病毒也顯示出良好的體外抑制作用。 6. 免疫作用:小鼠炭粒廓清實驗表明,羚翹解毒丸8g/kg、4g/kg劑量均可顯著增強小鼠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的吞噬功能。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