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安徽中醫(yī)學院學報1989,8(4):31 |
劑型 | 膏劑 |
藥物組成 | 肉桂、白頭翁、馬齒莧、小茴香等。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小兒腹瀉。 |
制備方法 | 上藥各適量,研粉。麻油煉丹后摻入藥粉收膏,每張膏藥重3g。 |
用法用量 | 用時將膏藥用文火烘化后貼敷于神闕穴處。3日內(nèi)效果不顯者可更換1次。 |
用藥禁忌 | 用藥期間停用其它治療。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治療小兒腹瀉200例中,年齡最小在6個月以下,最大8歲,平均8個月;病程最短2日,最長2年;中醫(yī)辨證屬虛寒型者150例,屬實熱型者50例。療效標準:用藥后1日內(nèi)大便不超過2次,性狀及鏡檢正常為痊愈;1日內(nèi)大便次數(shù)減少,需2日后才能達痊愈標準者為有效;用藥5日無改變者為無效。結(jié)果:虛寒型150例,痊愈90例,好轉(zhuǎn)58例,總有效率98.7%;實熱型50例,痊愈10例,好轉(zhuǎn)35例,總有效率為90%。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