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hù)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xué)考研
醫(yī)學(xué)論文
醫(yī)學(xué)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xué)全在線 > 藥學(xué)理論 > 中國中藥 > 正文:白頭翁 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化學(xué)成分查詢
    

白頭翁

  
別名 野丈人、胡王使者、白頭公
漢語拼音 bai tou weng
英文名 Chinese Pulsatilla Root, Root of Chinese Pulsatilla
藥材基原 毛茛科植物白頭翁、細(xì)葉白頭翁、蒙古白頭翁、 興安白頭翁、朝鮮白頭翁和鐘萼白頭翁的根。
動植物形態(tài) 1.白頭翁,多年生草本,高15-35cm。根狀莖粗,直徑8-15mm。基生葉4-5,開花時長出地面,葉3全裂;葉柄長7-15cm,被密長桑毛;葉片輪廓寬卵形,長4.5-14cm,寬6.5-16cm,上面疏被毛,后期脫落無毛,下面密被長柔毛,3全裂,中央全裂片有柄或近無柄,3深裂,中央深裂片楔狀卵形,或狹楔形,全緣或有齒,
側(cè)深裂片不等2淺裂;側(cè)全裂片無柄或近無柄,不等3深裂;1-2,花后生長,高15-35cm,苞片3,基部合生,簡長3-
10mm,裂片條形,外面密被長柔毛,內(nèi)面無毛;花兩性,單朵,直立,花梗長2.5-5.5cm;萼片6,排成2輪,狹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2.8-4.4cm,寬9-20mm,藍(lán)紫色,外面密被柔毛;花瓣無;雄蕊多數(shù),長約為萼片之半;心皮多數(shù),被毛。瘦果長3-4mm,被長柔毛,頂部有羽毛狀宿存花柱,長3.5-6.5cm;ㄆ4-5月,果期6-7月。
2.細(xì)葉白頭翁,多年生草本,高15-25cm;~4-5,開花時長出地面.葉二至三回羽狀復(fù)葉;葉柄長5-8cm,有時長達(dá)14cm,疏被白色柔毛;葉片輪廓狹橢圓形或卵形,長7-8.5cm,寬2.5-4cm,羽片3-4對,下部的有柄,上部的無柄,羽片又作羽狀細(xì)裂,裂片線狀披針形或線形,有時卵形,寬1-2.5mm,無端常銳尖,邊
緣稍反卷,成長葉兩面無毛,或沿葉脈稍被長柔毛;ㄝ阌腥崦;苞片3,長2.8-3.4cm,基部合生,簡長5-6mm,裂片線形
或線狀披針形,寬1-1.5mm,外面被長柔毛;花兩性,單朵,直立,花梗長約1.5cm,結(jié)果時長達(dá)15cm;萼片6,排成2輪,卵狀長圓形或橢圓形,長2.2-4.2cm,寬1-1.3cm,藍(lán)紫色,先端微尖或鈍,外面被長柔毛;花瓣無;雄蕊多數(shù),長約為萼片之半;心皮多數(shù)。瘦果長約4mm,密被長柔毛,頂部有羽毛狀宿存花柱,長約3cm;ㄆ5月,果期6月。
3.蒙古白頭翁,多年生草本,高16-22cm。根狀莖粗,直徑5-8mm。基生葉6-8,開花時長出地面,葉3全裂;葉柄長3-10cm,疏被毛;葉片輪廓卵形,長2-3.2cm,寬1.2-3.2cm,上面幾無毛,下面被長柔毛,3全裂,中央全裂片具細(xì)長柄,又3全裂,小裂片寬0.8-1.5mm,有1-2小齒;側(cè)生全裂片與中央全裂片相似,均無柄;ㄝ1-2,高16-22cm,疏生長柔毛;苞片3,長1.5-2cm,基都合生,筒長
約2mm,裂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全緣或有1-2小裂片,外面被柔毛;花兩性,單朵,直立,花梗長約4cm,結(jié)果時長達(dá)16cm;萼片6,排成2輪,長圓狀卵形,長2.2-2.8cm,寬約8mm,紫色,先端微尖,外面密被絹狀毛;花瓣無;雄蕊多數(shù),長約為萼片之半;心皮多數(shù)。瘦果長約2.5mm,被長柔毛,頂部有羽毛狀宿存花柱,長約2.5-3cm;ㄆ7月,果期8-9月。
4.興安白頭翁,多年生草本,高25-40cm。根狀莖粗5-7mm。基生葉7-9,開花時長出地面,葉3全裂;葉柄長2.8-15cm,被柔毛;葉片輪廓卵形,長4.5-7.5cm,寬3-6cm,上面近無毛,下面沿葉
脈疏被柔毛,3全裂或近羽狀分裂,中央全裂片有細(xì)長柄,又3全裂,裂片深裂,深裂片寬線形或狹楔形,全緣或上部有2-3,小裂片或牙齒;側(cè)全裂片無柄或近無柄,不等3深裂,深裂片全緣或有數(shù)牙齒或2-3小裂片;ㄝ2-4個有柔毛;苞片3,長4-5cm,基部合生,筒長1.2-1.4cm,裂片似基生葉的裂片,外面密
被柔毛;花兩性,單朵,近直立,花梗長約7.5cm,結(jié)果時增長,被密柔毛;萼片6,排成2輪,橢圓狀卵形,紫色,長約2cm,寬0.5-1cm,先端微鈍,外面密被短柔毛;花瓣無;雄蔥多數(shù);心皮多數(shù),被柔毛。瘦果長約3mm,密被柔毛,頂部有羽毛狀宿存花柱,長5-6cm;ㄆ5-6月,果期6-7月。
5.朝鮮白頭翁,多年生草本,高14-28cm。根狀莖粗5-7mm;~4-6,開花時長出地面,葉3全裂;葉柄長4.5-14cm,密被柔毛;葉片輪廓卵形,長3-7.8cm,寬4.4-6.5cm,3全裂,中央全裂
片有細(xì)長柄,又3全裂,全裂片二回深裂,末回裂片披針形或狹卵形,寬1.5-2.2mm,全緣或具疏齒;側(cè)全裂片無柄,二回深裂,裂片具疏齒;ㄝ1-3,被毛;苞片3,長3-4.5cm,基部合生,筒長0.8-1.2cm,裂片線形或狹長圓形,全緣或上部有3小裂片,外面密被柔毛;花兩性,單朵,花梗長2.5-6cm,有綿毛,
結(jié)果時增長;萼片6,排成2輪,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1.8-3cm,寬6-12mm,紫紅色,先端圓或微鈍,外面密被柔毛,內(nèi)面近無毛;花瓣無;雄蕊多數(shù),長約為萼片之半;心皮多數(shù),被毛。瘦果長約3mm,有短柔毛,先端有羽毛狀宿存花柱,長約4cm;ㄆ4-5月,果期5-6月。
6.鐘萼白頭翁,多年生草本,高14-20cm。根狀莖粗2.5-4mm;~5-8,開花時長出地面,葉二至三回羽狀復(fù)葉;葉柄長2.5-12cm,被長柔毛;葉片輪廓卵形或狹卵形,長2.8-6cm,寬2-3.5cm,上面近無毛,下面被疏柔毛,羽片3對,斜卵形,羽狀細(xì)裂,末回裂片狹披針形或狹卵形,寬約1mm,先端急尖;ㄝ1-2,直立,有柔毛;苞片3,長約1.8cm;基部合生,筒長約2mm,苞片3深裂,深裂片狹披針形,不分裂或有3小裂片,外面被長
柔毛;花兩性,單朵,稍下垂,花梗長2.5-4.5cm,結(jié)果時長達(dá)22cm;萼片6,排成2輪,橢圓狀卵形或卵形,長1.4-1.9cm,寬8-9mm,紫褐色,先端稍向外彎,外面被絹狀絨毛;花瓣無;雄蕊
多數(shù);心皮多數(shù),被柔毛。瘦果長約4mm,有長柔毛.先端有羽毛狀宿存花柱,長1.5-2.4cm;ㄆ5-6月,果期6-7月。
資源分布 1.分布 于東北、華北及陜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河南、湖北、四川。 2.分布于東北及內(nèi)蒙古、河北、寧夏。 3.分布于黑龍江、內(nèi)蒙古、甘肅、 青海和新疆。 4.分布于黑龍江、吉林、 遼寧和內(nèi)蒙古。 5.分布于黑龍江、吉林和遼寧。 6.分布于新疆。
生態(tài)環(huán)境 1.生于平原或低山山坡草地,林緣或干旱多石的坡地。 2.生于草原或山地草坡或林緣。 3.生于山坡、沙地或高山草地。 4.生于石礫地、林間空地或灌木叢中。 5.生于山坡草地或路旁。 6.生于海拔1900-2600m的山地草坡。
藥用植物栽培 1.生物學(xué)特性 喜涼爽干燥氣候。耐寒,耐旱,
不耐高溫。以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壤土生長最好,沖積土
和粘壤土次之,而排水不良的低洼地不宜栽種。
2.栽培技術(shù) 種子繁殖:早春或晚秋播種。早春多在3-4月
播種育苗,條播,行距3-4.5cm,播后覆土,以蓋住種子為度。
至第2年早春,越冬幼苗未萌芽前,按行株距30cm×9cm進(jìn)行
移栽。分株繁殖:在老珠尚未萌發(fā)時連根挖起,分株栽植。
3.田間管理 幼苗期宜施氮肥,抽苔時要摘除花蕾,以利根部發(fā)育,經(jīng)常注意澆水、松土和除草等管理工作。
采收和儲藏 種植第3、4年的3-4月或9~10月采根,一 般以早春3-5月采挖的品質(zhì)較好。采挖出的根,剪去地上部 分,保留根頭部白色茸毛,洗去泥土,曬干。
藥用部位
生藥材鑒定 1.性狀鑒別 (1)白頭翁 根長圓柱形
或圓錐形,稍彎曲,有時扭曲而稍扁,長5-20cm,直徑
0.5-2cm。表面黃棕色或棕褐色,有不規(guī)則的縱皺紋或
縱溝,中都有時分出2-3支根,皮部易脫落而露出黃色
木部,且常朽蝕成凹洞,可見
縱向突起的網(wǎng)狀花紋;根頭部稍膨大,有時分叉,頂端殘
留數(shù)層鞘狀葉柄基及幼葉,密生白色長絨毛。質(zhì)硬脆,
折斷面稍平坦,黃白色,皮部與木部間有時出現(xiàn)空隙。氣
微,味微苦澀。
以條粗長,質(zhì)堅實者為佳。
2)細(xì)葉白頭翁 根較細(xì),長圓柱形,分枝少;皮部不脫落。
(3)蒙古白頭翁 根較細(xì)短,圓柱形,直徑5-8mm,分枝少。
4)興安白頭翁 根細(xì)長圓柱形,長達(dá)16cm,直徑5-
7mm.有少數(shù)支根。
(5)朝鮮白頭翁 根長約8cm,上部直徑5-
7mm,下部有少數(shù)支根;外表黃褐色。
(6)鐘萼白頭翁 根細(xì),直徑約5mm,支根細(xì)長。
2.顯微鑒別 白頭翁根橫切面:表皮、皮層、
內(nèi)皮層通常已脫落。韌皮部寬廣,外側(cè)細(xì)胞棕
色,壁木栓化;韌皮纖維單個散在或數(shù)個成束,直
徑15-35μm,壁較厚,有的根無纖維。形成層環(huán)
明顯。木質(zhì)部射線較寬;導(dǎo)管呈圓多角形,單個散在或數(shù)個成群,直徑25-85μm;
木纖維直徑至42μm,壁稍厚,非木化。較粗的根,中央常為薄壁細(xì)胞。
3.粉末特征:灰棕色。①韌皮纖維梭形或紡錘形,長100-
390μm,直徑16-42μm,壁木化。②非腺毛單細(xì)胞,直徑13-
33μm,基都稍膨大,壁大多木化,有時可見螺狀或雙螺狀紋理。
③具緣紋孔、網(wǎng)紋及螺紋導(dǎo)管,直徑10-72μm。
中藥化學(xué)成分 白頭翁根含白頭翁皂甙(pulchinenoside)A、
B、C、D,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3β,
23-二羥基-△20(29)-羽扇豆烯-28-酸〔3-O-α-L-rhamnopyranosyl-(1
→2)α-L-arabinopyranosyl-3β,23-dihydroxylup△-20(29)-en-28-oic
acid〕,白頭翁皂甙(pulchinenoside)A3、B4,皂甙
(saponin)1、2,白樺脂酸-3-O-α-L阿拉伯吡喃糖甙(betulinic
acid 3-O-α-L-arabinopyranoside),白樺脂酸(betulinic acid),3-氧代
白樺脂酸(3-oxobetulinic acid),蘿卜甙(daucosterol),白頭
翁素(anemonin),原白頭翁素(protoanemonin)。
朝鮮白頭翁根含威靈仙表二糖皂甙(CP3a),威靈仙二糖皂
甙(CP2),皂甙Ⅱ及皂甙Ⅲ。
鐘萼白頭翁根含白頭翁甙(pulsatiloside)A、B、C、D,牡
丹草甙(leontosidel)A、 B、D,蹄草甙(calcoside)D,威巖仙皂甙
(cauloside)D、F。
理化性質(zhì)
中藥化學(xué)鑒定 理化鑒別 (1)取白頭翁根粗粉4g,加乙醇20ml,加熱回 流1h,濾過。濾液置水浴上濃縮至約6ml,放冷,加丙酮適量,則 析出沉淀,濾過。速取沉淀少量(約5mg),置試管中,加醋酐 1ml溶解,沿管壁加硫酸1ml,兩液接面處顯紅色或紅紫色環(huán)。 (檢查皂忒)。 (2)薄層色譜 取粗粉1g,置索氏提取器中加氯仿提取 4h,取出紙筒揮干氯仿,加甲醇提取6h,濃縮后移入5ml容量瓶 中,以甲醇定容作供試品溶液。取白頭翁皂甙A、B,加甲醇制成 對照品溶液。以氯仿-甲醇-水(65:35:10)作展開劑展開,10% 硫酸顯色,100℃烘10min,供試品色譜中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位 置處,顯相同的斑點(diǎn)。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炮制方法 揀凈雜質(zhì),洗凈,潤透后切片曬干。
劑型
中藥制藥工藝
藥理作用 1.抗阿米巴原蟲:白頭翁煎劑及其皂甙在體外和體內(nèi)都能抑制溶組織阿米巴原蟲生長,但都需大劑量。在體外試驗中,煎劑在1:40時,能完全抑制阿米巴蟲的生長;1:60時培養(yǎng)液中已出現(xiàn)有圓縮的囊前型,皂甙則在1:200能完全抑制原蟲生長,1:500時即出現(xiàn)園縮的囊前型,1:1000時出現(xiàn)滋養(yǎng)體感染大白鼠的治療作用。煎劑及皂甙都能效的抑制鼠腸內(nèi)阿米巴原蟲的生長,低有效量均為1.0g(生藥)/kg(相當(dāng)于鹽酸依米丁的1/250-1/750),劑量降為0.3g/kg時作用即不明顯。市場上常誤作白頭翁的委陵菜,對溶組織阿米巴原蟲在體外或動物的體內(nèi)試驗中也有一定作用,但必需很大劑量(3倍于白頭翁)。至于其他誤作白頭翁的翻白草(薔薇科)、白鼓釘(石竹科)、漏蘆及秋鼠曲草(菊科),在體內(nèi)、體外均無抗阿米巴作用。
2.抗陰道滴蟲:白頭翁在體外抗陰道滴蟲的試驗中,60%的浸膏或水液于5%濃度時5分鐘即可殺滅天滴蟲,流浸膏對陰道粘膜刺激很大,但以丙酮、乙醚相繼提取所得部分刺激性小,對滴蟲仍然有效另有報道白頭翁粉殺滴蟲的MIC為2mg/ml。
3.抗菌作用:白頭翁新鮮莖葉榨取的汁液在體處(平皿挖洞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有抑制作用,在除去鞣質(zhì)后即失去作用(而打破碗花花--秋牡丹則仍有此作用);對痢疾桿菌的作用較差,但亦有報告,煎劑對痢疾桿菌之作用依菌腫濃度不同而異,對志賀氏菌作用較強(qiáng),對舒氏、弗氏及宋氏桿菌的作用依次減弱或不抑菌。白頭翁湯(白頭翁、秦皮、黃連、黃柏)各成分間在對痢疾桿菌的體外試驗中,既無協(xié)同也無拮抗作用。白頭翁酒精浸液在試管中對枯草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也有某些抑制作用,對體外結(jié)核桿菌的生長無抑制作用,對小鼠流感病毒感染有輕度抑制作用。有人研究過白頭翁(Anemonecernua)在試管中對致病性及非致病性真菌的作用,結(jié)果顯示對少數(shù)真菌有微弱的抑制作用。白頭翁的抗菌有效成分為白頭翁素,白頭翁素對白喉桿菌、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結(jié)核桿菌等的MIC在8×10(-5)-2×10(-6)之間、白頭翁素的抗菌活性還與鏈霉素有協(xié)同作用。
4.抗病毒作用:白頭翁水浸液能延長患流感病毒PR8小白鼠的存活日期,對其肺部損傷亦有輕度減輕。
5.其它作用:據(jù)報道白頭翁乙醇提取物具有鎮(zhèn)靜、鎮(zhèn)痛及抗痙攣作用。除去根部的白頭翁全草有一種強(qiáng)心成分喔奇哪靈(okinalin),其作用略似洋地黃。國外產(chǎn)之白頭翁Pulsatill anigricans有鎮(zhèn)靜作用,并能降壓,使心率變慢,心收縮增強(qiáng),增進(jìn)胃腸運(yùn)動。白頭翁尚能抑制植物種子發(fā)芽。其所含白頭翁皂甙A3有一定抑癌作用,于100μg/ml時對P-388的抑制率為53.7%。
藥理學(xué) 白頭翁煎劑及其皂甙的毒性很低,對大鼠幾無毒,皂甙的溶血指數(shù)為1:666,與純皂甙相比,其溶血強(qiáng)度僅及后者的1/100。對金魚的毒性,最多只及后者的1/400。
藥代動力學(xué) 大鼠po芍藥甙550mg/kg后,24h后糞尿的累積排泄量占給藥量的10.6%和10.8%;iv55mg/kg芍藥甙后,7h內(nèi)膽汁累計排泄量占8.64%。表明腸胃吸收差,主要以原形從腎臟排泄,糞膽汁排泄量少。犬iv11.25mg/kg芍藥甙后,前20min和7h內(nèi)尿中排出量少。犬iv11.25mg/kg芍藥甙后,前20min和7h內(nèi)尿中排出量為給藥的36.85%和79·3%。7h內(nèi)膽汁排出量占給藥量的3.77%。Iv給藥后的藥代動力學(xué)參數(shù)分別為:犬T1/2a6.29min,T1/2B1.33.4min,K12為0.663min-1,K21為0.0193min-1,K10為0.0396min-1,Vd為539.2ml/kg,Cl為3.14ml/(kg·min)。T1/2為5.92min,T1/2為66.0min,T12為0.0689min-1,T12為5.92min-1,K10為0.0349min-1,Cl為6.11ml/kg·min)。250mg芍藥甙igCmax為21.6mg/L。表明:在犬和兔體內(nèi)芍藥甙血藥濃度-時間曲線均符合二室開放模型,分布廣泛,消除快。灌胃給予兔后,體內(nèi)生物利用度低。
毒理學(xué)
藥物配伍 配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配苦參:清熱燥濕;配秦皮:燥濕止。慌阿膠:清熱解毒。
藥性 味苦;性寒
歸經(jīng) 歸胃;大腸經(jīng)
功效 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燥濕殺蟲
功效分類 清熱涼血藥
主治 赤白痢疾;鼻衄;崩漏;血;寒熱溫瘧;帶下;陰癢濕疹;瘰疬;瘡;眼目赤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用藥禁忌 1.虛寒瀉痢忌服。 2.《藥性論》:豚實力使。 3.《日華子本草》:得酒良。 4.《本草經(jīng)疏》:滯下胃虛不思食,及下利完谷不化,泄瀉由于虛寒寒濕,而不由于濕毒者忌之。 5.《本草從新》:血分無熱者忌。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選方 白頭翁《金匱要略》;白頭翁丸《圣惠方》;白頭翁丸《圣濟(jì)總錄》;
臨床運(yùn)用
各家論述 1.李杲:張仲景治熱痢下重,用白頭翁湯主之,蓋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痢則下焦虛,故以純苦之劑堅之。男子陰疝偏墜,小兒頭禿膻腥,鼻衄無此不效,毒痢有此獲功。
2.《本草經(jīng)疏》:白頭翁;暑伏足陽明經(jīng),則發(fā)溫瘧;伏手陽明經(jīng),則病毒痢,滯下純血;狂易鼻衄者,血熱也;寒熱者,血瘀也;癥瘕積聚,癭氣,靡不由血凝而成。積滯停留則腹痛,金瘡血涼則痛自止?嗄芟滦,辛能解散,寒能除熱涼血,具諸功能,故悉主之,殆散熱涼血行瘀之要藥歟?
3.《本經(jīng)逢原》:白頭翁,《本經(jīng)》言苦溫者,傳寫之誤也。其治溫瘧狂易寒熱等癥,皆少陽、陽明熱邪固結(jié)之病,結(jié)散則積血去而腹痛止矣!秳e錄》止鼻衄,弘景止毒痢,亦是熱毒入傷血分之候。
4.《本草求真》:白頭翁,何以用此以治溫瘧寒熱,齒痛、骨痛,鼻衄,禿瘡,疝瘕等癥?亦因邪結(jié)陽明,服此熱解毒清,則腎不燥擾而骨固,胃不受邪而齒安,毒不上侵而止衄,熱不內(nèi)結(jié)而疝與瘕皆卻,總皆清解熱毒之力也。
5.《本草正義》:白頭翁味微苦而淡,氣清質(zhì)輕,《本經(jīng)》雖謂苦溫,然以主治溫瘧狂易,而仲景且以專治熱利下重,則必非溫藥可知。石頑《本經(jīng)逢原》改作微寒,蓋從閱歷中體驗得來,其說較為可信。今以通治實熱毒火之滯下赤白,日數(shù)十次者,頗見奇效。向來說者皆謂苦泄導(dǎo)滯,專以下行為天職,且有苦能堅骨;寒能涼骨之語。惟今何廉臣著實驗藥物學(xué)》,獨(dú)謂其氣質(zhì)輕清,為升散腸胃郁火之良藥。案……味苦又薄,合于經(jīng)文輕清發(fā)散為陽之旨。其主熱毒滯下,雖曰苦固能泄,而升舉脾胃清氣,使不陷下,則里急后重皆除,確是此藥之實在真諦。何翁此論,洵有特別見解。但終是苦泄宣通一路,不能竟以升散郁火四字簡直言之,與升麻、柴胡作一例看耳。試觀《別錄》以主鼻衄,其能清泄,尤為明白曉暢。輕用一錢至一錢五分,毒火甚者,可用至四、五錢。
6.《本經(jīng)》:主溫瘧狂易寒熱,癥瘕積聚,癭氣,逐血止痛,金瘡。
7.《別錄》:(主)鼻衄。
8.陶弘景:療毒痢。
9.《藥性論》:止腹痛及亦毒痢,治齒痛,主項下瘤疬。主百骨節(jié)痛。
10.《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fēng)氣及暖腰膝,明目,消贅。子:功用同上。
11.《傷寒蘊(yùn)要》:熱毒下痢紫血鮮血者宜之。
12.《本草匯言》:涼血,消瘀,解濕毒。
13.《本草備要》:治禿瘡、瘰疬、疝瘕、血痔、偏墜,明目,消。
14.《綱目拾遺》:去腸垢,消積滯。
15.《現(xiàn)代實用中藥》:療咽腫。
考證 出自1.《本經(jīng)》。 2.《別錄》:白頭翁生高山山谷及田野。四月采。 3.《唐本草》:白頭翁,其葉似芍藥而大,抽一莖,莖頭一花,紫色,似木堇花,實大者如雞子,白毛寸余。正似白頭老翁,故名焉。根甚療毒痢,似續(xù)斷而扁。 4.《蜀本草》:《圖經(jīng)》云,(白頭翁)有細(xì)毛,不滑澤,花蕊黃,今所在有之。二月采花,四月采實,八月采根,皆日干。 5.《開寶本草》:今驗此草叢生,狀如白薇而柔細(xì)稍長,葉生莖頭,如杏葉,上有細(xì)白毛,近根者有白茸。《唐注》云葉似芍藥,實大如雞子,白毛寸余,此皆誤矣。 6.《本草衍義》:白頭翁,生河南洛陽界及新安土山中。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白頭翁、敗草、鴉膽子皆具有清熱解毒涼血,而常用治腫毒或濕熱痢。但白頭翁長于用治濕熱痢,清熱涼血除濕力較強(qiáng);敗醬草用于痢疾滯而平爽之里急后重之癥。能除垢去積并兼用治瘡瘍,帶下,熱淋等證;鴉膽子解毒除濕殺蟲作用較為突出,除用治冷痢久瀉外,尚治瘧疾。白頭翁味苦性寒,為赤痢特效藥,此品治赤痢之所以有效,除苦寒清熱之作用外,尚能宣通腸胃郁火,使熱毒能散能清。
藥典收錄
藥材拉丁名 1.Radix Pulsatillae 2.Radix Pulsatillae Turczaninovii 3.Radix Pulsatillae Ambiguae 4.Radix Pulsatillae Dehuricae 5.Radix Pulsatillae Cernuae 6.Radix Pulsatillae Campanellae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1.Pulsatilla chinensis(Bunge)Regel[Anemone chinensis Bunge] 2.Pulsatilla turczaninovii Kryl.et Serg. 3.Pulsatilla ambigua Turcz.ex Pritz. 4.Pulsatilla dahurica(Fisch.ex DC.)Spreng. 5.Pulsatilla cernua(Thunb.)Bercht.et Opiz.[Anemone cernua Thunb.;A.cernua Thunb.var.koreana Yabe ex Nakai;Pulsatilla koreana Nakai ex Mori] 6.Pulsatilla campanella Fisch.ex Regel
科屬分類 毛茛科
出處 《中華本草》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xué)論壇 - 醫(yī)學(xué)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xué)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10,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rèn)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