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丹溪心法1347年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當(dāng)歸、赤芍、川芎、熟地黃、人參、白茯苓、甘草、砂仁各等份,生姜 3片,大棗 2枚。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虛損屬于氣血兩虛,脾胃不和者。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1.慢性萎縮性胃炎:用本方加雞內(nèi)金、砂仁、三棱、沒藥、烏藥。肝胃氣滯型加柴胡、枳殼;脾胃氣虛型加黃芪;胃熱陽虛型加沙參、石斛;濕熱中阻型加白花蛇舌草、土茯苓,水煎服,每日1劑,半年為1療程。治療本病54例,證屬肝胃氣滯者22例,脾胃氣虛者13例,熱陰虛者5例,濕熱中阻者14例。結(jié)果總有效率為98.15%,與猴頭菌片治療組(27例,有效率為76.2%)比較,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01)。 2.冠心。河眉t參20g,茯苓20g,白術(shù)、甘草、生地各15g,當(dāng)歸25g,川芎30g,白芍20g,水煎,分3次溫服。每日1劑,30日為l療程、治療冠心病48例,男43例,女5例;年齡56-76歲。結(jié)果:顯效(心虛之臨床主征消失或減輕,心電圖改善并穩(wěn)定,血液粘度及血脂較治療前明顯下降)29例;有效(心虛之臨床主證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轉(zhuǎn),并發(fā)癥消失或改善,心電圖改善并穩(wěn)定)17例;無效(心虛之臨床之癥效果不明顯)2例。總有效率為95.8%。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yàn)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