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niu teng guo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木通科植物那藤Stauntonia hexaphylla Decne.或尾葉那藤S.Hexaphylla Decne.var.urophylla Hand.-Mazz.的果實。 |
動植物形態(tài) | 1.那藤 常綠藤本。掌狀復(fù)葉互生;葉柄長;小葉3-7,小葉柄長3cm;小葉片長圓形至長卵圓形,革質(zhì),先端短漸尖,基部圓形,長4-9cm,寬2-2.5cm,全緣,上面平滑,下面帶白色?偁罨騻阈位ㄐ蛴3-7朵花組成,雌雄同株;花直徑1.5-2cm,白色、淡紅色或有青蓮色暈;雄花外輪萼片3,闊披針形,長約13mm,內(nèi)輪萼片3,線形,稍長,雄蕊6;雌花較大而數(shù)少,內(nèi)輪萼片3,披針形較外輪的為短,退化雄蕊6,成熟心皮卵圓形,紫色。漿果卵圓形,紅色,長6-7cm,果肉白色,內(nèi)含黑色種子多數(shù);ㄆ5月,果期9-10月。 2.尾葉那藤 攀援灌木。全株無毛。小枝灰褐色。掌狀復(fù)葉;小葉3-7,革質(zhì);葉形變化很大,倒卵形至長圓狀倒披針形,長3.8-8cm,寬1-3cm,先端長尾尖,尖頂常具短而易斷的絲狀尖頭,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上面亮綠色,下面黃綠色,有時具白色斑點,側(cè)脈和網(wǎng)脈常在上面明顯凹下,下面稍隆起。花雌雄同株,常排成疏松的總狀花序,總花梗長3-8cm,小花梗長1-3cm;雄花有萼片6,外輪3,長圓狀披針形,頂端略尖或鈍,內(nèi)輪較狹。痪狀披針形,先端鈍;無花瓣;雄蕊6枚,花絲全部合生,藥隔先端凸頭長約1mm,遠(yuǎn)較花藥為短;雌花的萼片和雄花相似,但較大,心皮3。漿果卵圓形,內(nèi)含數(shù)粒黑色光亮的種子;ㄆ3-5月。 |
資源分布 | 1.分布于臺灣、廣東、廣西等地。 2.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1.生于山谷林緣或山腳灌叢中,也有栽培于庭園中。 2.多生于山坡路旁或溝谷林緣灌叢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秋季果實將成熟尚呈青色時采摘,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種子含七姐妹藤甙(mubenin)A、B及C。愈傷組織提取液含那藤甙(mubenoside)A。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果實和果仁對蛔蟲、鞭蟲有驅(qū)蟲作用。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解毒消腫;殺蟲止痛 |
功效分類 | 解毒消腫藥;殺蟲止痛藥 |
主治 | 瘡癰;疝氣疼痛;蛔蟲病;鞭蟲病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12g。外用:鮮品適量,搗爛外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1.Stauntonia hexaphylla(Thunb.)Decne. 2.Stauntonia hexaphylla Decne.var.urophylla.Hand.Mazz. |
科屬分類 | 木通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