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野米辣、臭辣吳萸。 |
漢語拼音 | chou la shu |
英文名 | Fruit of Farges Evodia |
藥材基原 | 為蕓香科植物臭辣樹的果實。 |
動植物形態(tài) | 臭辣樹 落葉喬木,高15m。樹皮平滑,淺灰色至暗灰色,枝條紫褐色至灰褐色,皮孔圓或長圓形。奇數羽狀復葉對生;葉軸頂端小葉柄長1.5-2.5cm,側生小葉柄長2-6mm;小葉7片(5-11),橢圓狀披針形或卵狀長橢圓形至披針形,長6-11cm,寬2-6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常偏斜,全緣,上面綠色,無 毛或有時疏被短柔毛,下面灰白色,干后蒼綠色或暗褐色,沿主脈疏被長柔毛或脫落,但脈腋間及主脈的基部兩側毛常密生成叢,無腺點。聚傘圓錐花序頂生,花序長6-10cm,寬8-12cm或更寬,花軸及花柄疏被短柔毛;萼片5淺裂,三角形,長約1mm,邊緣被短睫毛;花瓣5,白色;雄花內退化子房先端5深裂;雌花的退化雄蕊極短小;子房上位,近圓球形,花柱極短小。蓇葖果4-5裂,稀為3裂,淡紅色。種子棕黑色,卵圓形,直徑約3mm;ㄆ6-8月,果期9-10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向陽山坡,溪邊濕潤樹叢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8-9月采摘成熟果實,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果實呈星狀扁球形,多由5或4枚中部以下離生蓇葖果組成。表面棕黃色至綠褐色,略粗糙,具皺紋,油點稀疏,或不甚顯,頂端呈梅花狀深裂,基部殘留果梗,略被柔毛或無毛。種子棕黑色。質硬而脆。氣微香,味苦、微辛辣。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辛;溫 |
歸經 | 肺;肝經 |
功效 | 目咳;散寒;止痛 |
功效分類 | 止痛藥 |
主治 | 咳嗽;腹痛 |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6-9g,鮮品15-18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治小兒麻疹后咳嗽不止:自辣樹鮮果五至六錢,鮮高梁泡棍四至五錢,鮮金銀花藤三至四錢,鮮醉魚草根四至五錢,甘草三至四錢。水煎,早晚飯前各服一次。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1.《廣疥西藥植名錄》:治肚痛。 2. 江西《草藥手冊》:治麻疹后咳嗽。 |
考證 | 出自《廣西藥植名錄》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Evodia fargesii Dode |
科屬分類 | 蕓香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