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紅頂珠、地紅參、活血丹、四季草、小銅錘、金線草、月月換葉、連線草、地草果、紅豆草、頭頂一顆球、地胡椒、滾山珠、四季青、一串錢、小紅豆 |
漢語拼音 | bian da xui qiu |
英文名 | Herb of Diversifolious Hemiphragma |
藥材基原 | 為玄參科植物鞭打繡球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多年生鋪散鋪匐草本。全株被短柔毛。莖纖細,多分枝,節(jié)上生根,莖皮薄,老后易破損脫澆。葉二型,主莖上的葉對生;葉柄短,有時近無柄;葉片圓形、心形至腎形,長8-20mm,先端鈍或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圓齒;分枝上的葉簇生,笛必,針形,長3-5mm。花單生葉腋,近無梗;花萼裂片5,近于相等,三角狀狹披針形,長3-5mm;花冠白色至玫瑰色,輻射對稱,長約6mm,筒部與檐部等長,裂片5,圓形至長圓形;雄蕊4,著生花冠基部,內藏;花柱長約1mm,柱頭小,不增大,鉆形或2叉裂。蒴果卵球形,紅色,近肉質,直徑6-8mm,室間開裂,果瓣全緣。種子卵形,淺棕黃色,光滑;ㄆ4-6月,果期6-8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鞋于陜西、甘肅、臺灣、湖北、四川、貴州、云南西藏。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3000-4000m的高山草地或石縫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收,切段曬干或鮮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微甘;淡;性溫 |
歸經 | 歸心;肝經 |
功效 | 祛風除濕;清熱解毒;活血止痛 |
功效分類 | 止痛藥;祛瘀藥 |
主治 | 風濕痹痛;經閉腹痛;瘰疬;瘡腫濕毒;咽痛;齒齦腫痛;跌打損傷 |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10-15g;或研末。外用:適量,煎湯含漱;或鮮品搗敷;或搗汁搽。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①治小腹隱痛:紅頂珠三錢,煨水服。(《貴州草藥》)②治咳血:紅頂珠一兩,煨水服。(《貴州草藥》)③治風濕,跌打損傷,經閉,淋巴結結核,砂淋,瘡瘍:鞭打繡球三錢至一兩,水煎服。(《云南中草藥》)④治風濕腰痛,破傷風:鞭打繡球五錢至一兩,泡酒服。⑤治神經衰弱:鞭打繡球五錢至一兩,研末,蒸雞蛋吃。⑥治經閉,月經不調:鞭打繡球三錢,白酒為引,煎服e(④方以下出《云南中草藥選》)⑦治黃水瘡,瘡瘍:鮮鞭打繡球搗爛敷患處。(《云南中草藥》)⑧治口腔炎:鞭打繡球根加紅糖搗爛,口含十五分鐘。(《云南中草藥》)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1.《植物名實圖考》:治一切齒痛,煎湯含口,吐之。 2.《貴州草藥》:理氣,止痛,止血祛痰。 3.《云南中草藥》:舒筋活血,祛風止痛,清熱解毒。治風濕,跌打損傷,閉經,淋巴結結核,砂淋,瘡瘍,黃水瘡,口腔炎。4.《西藏常用中草藥》:強壯滋補,祛風除濕。治月經不調,風濕腰痛,神經衰弱,破傷風。 |
考證 | 出自《植物名實圖考》:鞭打繡球,生大理府。細葉,莖如水藻,近根處有葉大如指,梢端開淡紫花☆尖圓如小球。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Hemipharagmatis Heterophylli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Hemiphragma heterophyllum Wall. |
科屬分類 | 玄參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