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紫藿香、澀藿香
|
漢語拼音 |
mao ye shi ye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柿科植物巖柿的葉。
|
動植物形態(tài) |
小喬木或喬木,高達(dá)14m,通常5-6m。多分枝,小枝纖細(xì),密生灰褐色絨毛,葉互生;葉柄纖細(xì),長2-5mm,密被黃褐色絨毛;葉片薄革質(zhì),披針形、卵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2-3.5(-6)cm,寬1-1.3(-2.5)cm,先端鈍或急尖,有短尖頭,基部楔形、鈍或圓形,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中脈和側(cè)脈上密生黃褐色柔毛,側(cè)脈每邊3-4條。雄花序單生小枝葉腋,有1-4朵花;花萼鐘形,4深裂,裂片卵狀三角形,外面密生貼柔毛;花冠白色,壺形,僅四脊上有白柔毛,裂片4,卵形;雄蕊16,每2枚連生成對。雌花單生,白色,花萼長約5mm,生伏毛,4深裂,裂片近卵形,先端急尖,有髯毛;子房和花柱有伏毛,花柱4,柱頭2淺裂。漿果卵形,徑約1cm,熟時由黃色變紅色至紫黑色,先端有小尖頭;ㄆ4-5月,果期10月至次年2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700-2700m的山地灌叢、山谷、混交林中,河邊或石灰巖山上。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收,曬干或鮮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微苦;澀;辛;性平
|
歸經(jīng) |
|
功效 |
健脾胃;解瘡毒
|
功效分類 |
健脾胃藥;解瘡毒藥
|
主治 |
慢性腹瀉;小兒消化良;瘡癤;燙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9g。外用:適量,鮮品煎水洗;研末調(diào)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Diospyros dumetorum W.W.Smith[D
mollifolia Rehd.et.Wils.」
|
科屬分類 |
柿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