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long chi |
英文名 | Dragon's Teeth |
藥材基原 | 為古代哺乳動物如象類、犀牛類、三趾馬等的牙齒的化石。 |
動植物形態(tài) | 礦物組分主要為磷灰石、纖磷石。 主含磷灰石 晶體結(jié)構(gòu)屬六方晶系。單晶體呈六方柱狀或厚板狀,隱晶質(zhì)為依動物牙齒形態(tài)的集合體。表面白色、青灰色。粗糙白堊質(zhì)或稍顯琺瑯質(zhì)光澤,或有灰白、灰、黃褐、褐黃色環(huán)帶,似油脂狀、琺瑯狀光澤。斷口不平坦,顯示出纖維狀個體時硬度稍低,一般硬度大于或近于小刀。齒化石內(nèi)部呈灰白色瓷狀光澤,斷口平坦或次貝殼狀,硬度大于指甲,小于小刀,在5以下。原礦物具琺瑯質(zhì)和丘狀脊形齒冠,不同于龍骨。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內(nèi)蒙古、山西、陜西、甘肅、青海、河南、四川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挖出后,除去泥土,敲去牙床。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1)龍齒 呈齒狀或破碎成不規(guī)則的塊狀。完整者可分為犬齒及臼齒。犬齒呈圓錐形,先端較細或稍彎曲;長約7cm,直徑0.8-3.5cm,先端斷面常中空。臼齒呈圓柱形或方柱形,略彎曲,一端較細,長2-20cm,直徑1-9cm,有深淺不同的溝棱。表面為青灰色或暗棕色者,習稱"青龍齒";為白色或黃白色者,習稱"白龍齒"。具棕黃色條紋及斑點,有的表面呈有光澤的琺瑯質(zhì)(年限淺)。質(zhì)堅硬,斷面常分為兩層,層間有空隙,有時間有石化的牙髓,有吸濕力。無臭,無味。以體完整、吸水力強者為佳。(2)龍齒墩(俗稱牙床) 為不規(guī)則方形,長約7cm。表面灰白色,粗糙或光滑,在龍齒脫落處有明顯痕跡。質(zhì)堅硬,斷面粗糙,亦有吸濕力。以吸濕力強者為佳,但比龍齒質(zhì)次。 顯微鑒別 透射偏光鏡下:無色透明。齒化石表皮部位粒度極細;中正突起。干涉色Ⅰ級灰。內(nèi)部粒徑近0.02mm,一軸晶;負光性。個別樣品的表層部位可見到磷灰石纖維狀微晶,亦為無色透明;其光性特征與內(nèi)部磷灰石晶粒一致、光性方位或不相平行,為再結(jié)晶產(chǎn)物。纖晶與晶粒間分布少量碳酸礦物(方解石)。 |
中藥化學成分 | 主要含有碳酸鈣(CaCO3),磷酸鈣[Ca3(PO4)2]。尚含少量的鐵、鉀、鈉、硫酸根等。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取本品粉末約1g,加鹽酸約4ml,即泡沸,待泡沸停止后,濾過。①取濾液1ml,加硫酸即生成白色沉淀。(檢查鈣鹽)②取濾液1ml,用堿中和調(diào)至中性后,濾過,濾液加硝酸銀試液,即生成淺黃色沉淀;分離,沉淀在氨試液中均溶解。(檢查磷酸鹽)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1.龍齒:刷凈泥土,打碎。 2.煅龍齒:取刷凈的龍齒,在無煙的爐火上或入坩堝內(nèi)煅紅透,取出,放涼。用時碾碎;蚧痨褍纱悖心,水飛過,曬干。 3.《綱目》:修治同龍骨,或云以酥炙。 4.鹽淬龍齒:取凈龍齒,置適宜容器內(nèi),用武火加熱煅紅透,取出,立即噴灑食鹽水,冷后研碎。每凈龍齒100kg,用食鹽12.5kg。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配鐵粉、凝水石、茯神等,鎮(zhèn)心安神;配人參、當歸、酸棗仁、遠志等,補氣養(yǎng)血以安神;配麥冬、地黃、棗仁等,治療神經(jīng)衰弱之失眠驚悸、夢遺等證。 配鉤藤、蟬蛻、朱砂等,治小兒天釣,手腳掣動,眼目不走,有時笑啼嗔怒。 |
藥性 | 澀;甘;涼 |
歸經(jīng) | 心;肝經(jīng) |
功效 | 鎮(zhèn)驚安神;清熱除煩 |
功效分類 | 安神藥 |
主治 | 驚癇;癲狂;心悸怔忡;失眠多夢;身熱心煩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0-15g,打碎先煎;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diào)敷。 |
用藥禁忌 | 1.《本草經(jīng)集注》:得人參、牛黃良。畏石膏。 2.《雷公炮制藥性解》:"畏干漆、蜀椒、理石。"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舊說以本品為龍之牙齒,故名。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1.《本經(jīng)》:主小兒大人驚癇,癲疾狂走,心下結(jié)氣,不能喘息,諸痙。 2.《別錄》:小兒驚癇,身熱不可近,大人骨間寒熱。 3.《藥性論》:鎮(zhèn)心,安魂魄。 4.《日華子本草》:治煩悶,癲癇,熱狂。 |
考證 | 出自1.《本經(jīng)》:列為上品,附于龍骨項下,云"生川谷及巖水岸土穴中死龍?zhí)?(據(jù)馬繼興輯注本)。 2.《別錄》:生晉地及太山巖水岸土穴石中死龍?zhí)帯?3.《本草圖經(jīng)》:今河東州郡多有之……齒小強,猶有齒形。 4.《本經(jīng)逢原》:形似筆架,重數(shù)兩,外光澤如瓷,碎之其理如石,內(nèi)如龍骨,舐之粘舌者真。亦有微黑,而煅之色如翡翠者為蒼龍齒,較白者更勝。其小如筍尖或如指狀者,海鰍齒及骨也。叢生如貫眾根者,海馬齒也,舐之亦能粘舌。世多以等類偽充,不可不祥。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Dens Draconis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Apatite |
科屬分類 | 鈣化合物類 |
出處 |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