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鐵精粉、鐵花 |
漢語拼音 | tie jing |
英文名 | Ashes in iron-smelting furnace |
藥材基原 | 為煉鐵爐中的灰燼。 |
動植物形態(tài) | 赤鐵礦,三方晶系。晶體常呈薄片狀、板狀。一般以致密塊狀、腎狀、葡萄狀、豆狀、魚子狀、土狀等集合體最為常見。結(jié)晶者呈鐵黑色或鋼灰色;土狀或粉末狀者,呈鮮紅色。但條痕都呈櫻桃紅色。結(jié)晶者呈金屬光澤,土狀者呈土狀光澤。硬度5.5-6,但土狀粉末狀者硬度很小,比重5-5.3。在還原焰中燒后有磁性。 |
資源分布 | 主產(chǎn)于河北、山西。山東、河南、湖南、廣東、四川等地亦產(chǎn)。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赤鐵礦是自然界分布很廣的鐵礦物之一,可以形成于各種地質(zhì)作用中,但以熱液作用,沉積作用或區(qū)域變質(zhì)作用為主。作用為藥用的鮞狀、豆狀、腎狀集合體赤鐵礦系沉積作用的產(chǎn)物。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主要成分為氧化鐵。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辛;苦;平 |
歸經(jīng) | 心;肝經(jīng) |
功效 | 鎮(zhèn)驚安神;消腫解毒 |
功效分類 | 安神藥;清熱解毒藥 |
主治 | 驚悸癲狂;疔瘡腫毒;脫肛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或入丸、散。外用:調(diào)敷。 |
用藥禁忌 | 脾胃虛寒、心腎兩虛者慎服。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①治火熱播心,暴發(fā)驚狂如癎者:鐵精一錢,甘草二錢。煎汁飲。(《至寶方》)②治陰腫:鐵精粉敷上。(《子母秘錄》)③治婦人陰挺出下脫:鐵精細研,以羊脂調(diào),布裹,炙令熱,熨之,以瘥為度。(《圣惠方》)④治小兒因痢肛門脫:鐵精粉敷之。(姚和眾)⑤治蛇骨刺人毒痛:鐵精如大豆者,以管吹瘡內(nèi)。(《補缺肘后方》)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1.《本經(jīng)》:主明目。 2.《別錄》:療驚悸,定心氣,小兒風癎,陰KUI,脫肛。 3.《本草匯言》:拔疔毒。 4.《本經(jīng)逢原》:破胃脘積血作痛。 5.《醫(yī)林篡要》:泄肺熱,墜涌痰。 6.《本草匯言》:鐵精,療驚癎,安心氣,拔疔毒,止小兒陰KUI脫肛之藥也。因火盛氣法,而神情浮越不靜者,服之立安。倘由勞倦神疲,氣虛魄亂,神不守舍,以致驚癎煩潰者,非所宜用也。 7.《本經(jīng)逢原》:鐵精,胃氣虛寒入服之,往往有奪食發(fā)呃之虞,以純陰鎮(zhèn)攝太過,而傷犯陽和之氣也。 |
考證 | 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陶弘景:鐵精,出煅灶中,如塵,紫色,輕者為佳。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Haematite |
科屬分類 | 鐵化合物類 |
出處 |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