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
英文名 |
|
用藥分類 |
內(nèi)科用藥;頭痛類藥
|
作用類別 |
本品為頭痛類非處方藥藥品。
|
藥物組成 |
白芷90g,川芎22.5g。
|
性狀 |
本品為棕黃色的滴丸;具光澤,有特異香氣。
|
功效 |
祛風散寒,活血通絡。
|
主治 |
用于頭痛風寒淤血阻滯脈絡證,癥見頭脹痛或刺痛,痛有定處,反復發(fā)作,遇風寒誘發(fā)或加重。
|
劑型 |
滴丸劑
|
用法用量 |
口服;蛏嘞潞看6粒,日4次。
|
用藥禁忌 |
1.忌煙、酒及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2.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患者應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
3.服藥3日后癥狀無改善,或癥狀加重,或出現(xiàn)新的嚴重癥狀者,應立即停藥并去醫(yī)院就診。
4.個別患者服藥后出現(xiàn)輕微惡心,不需特殊處理。
5.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滋補性中成藥。
6.小兒、年老體弱者、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應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
7.含化時偶有口內(nèi)麻木感,停藥后可消失。
8.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zhì)者慎用。
9.藥品性狀發(fā)生改變時禁止服用。
10.兒童必須在成人的監(jiān)護下使用。
11.請將此藥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2.如正在服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yī)師或藥師。
|
不良反應 |
1.個別患者藥后出現(xiàn)輕微惡心欲吐。
2.含化時偶有口內(nèi)麻木感,停用后可消失。
|
制備方法 |
以上二味分別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劑與浸膏劑項下的滲漉法(中國藥典1995年版一部附錄IO),分別用6倍量85%、4倍量90%的乙醇做溶劑,濕潤裝筒滲漉,以3ml/kg.分鐘的流速收集,將滲漉液在550C以下減壓回收乙醇,白芷滲漉液回收至乙醇用量1/20體積,靜置收集上層油狀物,即得白芷提取物。川芎滲漉液回收至相對密度為1.20-1.30(50℃)的稠膏即得川芎醇浸膏。另將聚乙二醇4000 9.0g與聚乙二醇6000 13.5g置容器內(nèi),在85-90℃的油浴上加熱熔融,隨即加入提取物,并使均勻,然后移入滴丸機貯液瓶,密閉并保溫在80-85℃,進行滴制,滴出的滴丸經(jīng)10-15℃的液體石蠟冷卻,瀝盡石蠟,制成1000粒,即得。
|
規(guī)格 |
30mg/粒
|
藥理作用 |
本品對動物有明確的鎮(zhèn)靜、鎮(zhèn)痛作用,對P物質(zhì)致動物疼痛模型有明確作用。
|
檢查 |
應符合滴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guī)定(中國藥典1995年版一部附錄IK)。
|
鑒別 |
取本品2粒,加氯仿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川芎對照藥材0.2g,加氯仿5ml室溫浸泡4小時,濾過,濾液作為對照藥材溶液。再取歐前胡素對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含1mg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1995年版一部附錄VI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于同一以0.5%羧甲基纖維素鈉為粘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30-60℃)—乙醚(3:2)為展開劑,在250C以下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分別在與對照品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
含量測定 |
|
浸出物 |
|
貯藏 |
|
備注 |
|
處方來源 |
99年新藥品種資料匯編
|
標準號 |
|
OTC分類 |
第二批OT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