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球蟲病對雛雞和成年雞的危害十分嚴重,15—50日齡的雛雞發(fā)生率高,死亡率可達80%以上。耐過的雛雞生長緩慢,發(fā)育不良。成年雞多為帶蟲者,增重和產(chǎn)蛋受到一定影響。
1.病原 柔嫩艾美耳球蟲寄生在盲腸黏膜內(nèi),稱盲腸球蟲。毒害艾美耳球蟲寄生在小腸段黏膜內(nèi),稱小腸球蟲。球蟲卵的形態(tài)呈卵圓形、圓形或橢圓形。
病雞是主要傳染源。凡被帶蟲雞污染過的飼料、飲水、土壤或用具等,都有卵存在。雞感染球蟲的途徑主要是吃了感染性卵囊。人及其衣服、用具等可以成為機械性傳播者。蒼蠅、甲蟲、蟑螂、鼠類和野鳥都可成為機械傳播媒介。
當存在帶蟲雞(傳染源)并有傳染性卵囊時,就會暴發(fā)球蟲病。發(fā)病時間與氣溫、雨量有密切關(guān)系,通常在溫暖的月份流行。室內(nèi)溫度高達30—32℃、濕度80%—90%時,最易發(fā)病。
外界環(huán)境和飼養(yǎng)管理對球蟲病的發(fā)生有重大關(guān)系,天氣潮濕多雨,雛雞過于擁擠,運動場積水,飼料中缺乏維生素A、維生素K以及日糧配備不當?shù),都是本病流行的誘因。
2.癥狀
(1)急性型 病程多為2—3周,多見于雛雞。發(fā)病初期精神沉郁,羽毛松亂,不愛活動。食欲廢絕,雞冠及可視黏膜蒼白。逐漸消瘦。排m.quanxiangyun.cn/shouyi/niu/niu/水樣稀便,并帶有少量血液。若是盲腸球蟲,則糞便呈棕紅色,以后變成血便。雛雞死亡率高達100%。
(2)慢性型 多見于2—4個月齡的雛雞或成年雞。癥狀類似急性型,但不大明顯,病程也較長,拖至數(shù)周或數(shù)月。病雞逐漸消瘦,產(chǎn)蛋減少,間歇性下痢,但較少死亡。
3.病變 死雞消瘦,黏膜和雞冠蒼白或發(fā)青。泄殖腔周圍羽毛被糞便污染,往往帶有血液。內(nèi)臟的主要變化在腸管,而腸管病變的部位和程度與病原種類有關(guān)。柔嫩艾美耳球蟲主要侵害盲腸,急性型時盲腸顯著腫大,是正常的3—5倍,腸內(nèi)充滿凝固的或新鮮的暗紅色血液,腸上皮變厚并有糜爛。直腸黏膜可見有出血斑。毒害艾美耳球蟲損害小腸中段,這部分腸管擴張、肥厚、變粗,有嚴重的壞死,腸管中有凝固血塊,使小腸在外觀上呈淡紅色或黃色。
4.防治 雞舍要保持清潔干燥,通風良好,及時清除糞便及潮濕的墊料。飼槽、飲水器、用具和棲架,要經(jīng)常洗刷和消毒,減少感染機會。飼料中應保持有足夠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K,以增強抵抗力,降低發(fā)病率。
藥物防治包括:
(1)氨丙啉 預防量為每千克飼料添加40—250毫克,連喂7天,以后將濃度減半,再用14天。治療量為500毫克,連用7天,再減為250毫克,連喂10天。
(2)磺胺二甲氧嘧啶 預防量為飼料或飲水中加入0.05%,連用6天;治療量為預防量加倍混于飼料或飲水,連續(xù)3—7天。
(3)氯苯胍 每噸飼料拌入35克,混勻,連喂1—2個月。
(4)磺胺喹噁啉 以間斷投藥治療為佳,0.1%混飼,連喂2—3天,停3天再用0.05%混飼2天。
(5)速丹(常山酮) 用量為每千克3毫克濃度混飼。
(6)泰滅凈 按0.1%濃度混飼,連用5天。
(7)鹽霉素 按0.007%混入飼料。預防從15日齡開始,連續(xù)投藥30—45天。
(記者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