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傷寒論》。
|
藥物組成 | |
加減 | |
功效 | 溫里散寒,復(fù)陽通脈。
|
主治 | 少陰病,下利脈微者。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以水3升,煮取1升,去滓,分溫再服。
|
用藥禁忌 | |
臨床應(yīng)用 | |
藥理作用 | |
各家論述 | 1.《注解傷寒論》:少陰主水,少陰客寒,不能制水,故自利也。白通湯,溫里散寒。內(nèi)經(jīng)日:腎苦燥,急食辛以潤(rùn)之,蔥白之辛,以通陽氣,姜、附之辛,以散陰寒。 2.《醫(yī)方考》:少陰屬腎,水臟也,得天地閉藏之令,主禁固二便,寒邪居之,則病而失體矣,故下利。蔥白,所以通陽氣也;姜、附,所以散陰寒也。是方也,能散陰而通陽,故即蔥白而名曰白通。 3.《金鑒》:少陰病,但欲寐,脈微細(xì),已屬陽為陰困矣。更加以下利、恐陰降極,陽下脫也。故君以蔥白大通其陽而上升,佐以姜。附急勝其陰而緩降,則未脫之陽可復(fù)矣。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