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慎齋遺書》卷七。
|
藥物組成 | |
加減 | 若怔忡恍惚,夜臥不安,加棗仁3錢,茯神1錢;若元陰虛甚,加熟地3-5錢,1枚者佳;若火動而燥熱,加細辛1-2分,甘草1錢,生地1錢,童便半杯;若咳嗽,減去五味,加天冬、麥冬、百合、黃柏、桔梗;若火乘心胞絡,胸中痞悶,倍用熟地、甘草;若燥渴,倍用麥冬、五味、熟地;若胸中有痰不舒,減熟地去五味,加瓜蔞、貝母、姜汁、竹瀝;若坐臥不安,加百合、甘草;若火動腹痛腸鳴,去五味,加白芍、甘草;若精神短少,加熟地、棗仁;若驚惕心跳,肢體痠疼,加當歸、地黃、棗仁、甘草、茯芩;若腰疼骨痠,加杜仲、補骨脂、生地黃;若火動飲食易消,加元參、細辛、白芍、童便;若肺募間連背心,熱如杯火,往來無常,加元參、桔梗;若熱從睪丸而起,肝火也,加柴胡以達之;若元陽不足,加人參、黃耆;厥加附子;若火乘陽精之分而夢遺,加山藥、山茱萸、枸杞子、細辛、蓮花蕊,兼用六仙丹;如稟氣壯盛,可用知母者,酌而加之,使火邪無犯元陽;如尿后沸滴,二仙丹加龍骨、蓮蕊;若虛火游行無定,斑疹出沒不時,遍發(fā)紅熱,加元參、生地,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去五味子;若灑淅似乎惡寒,并加生甘草、童便,切不可用諸寒劑,只補其陰,則火降而寒自除矣。
|
功效 | |
主治 | 房勞傷腎之陰虛證。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
用藥禁忌 | |
臨床應用 | |
藥理作用 | |
各家論述 | 熟地大補五臟之陰,安神志,健精脈而填骨髓,故用為君;生地能滋陰退熱,有益精壯神之功,同麥冬、甘草,能去神中之火;歸、芍補血堅志,安魂定魄,與熟地同用,峻補真陰,此四味大補元陰之圣藥也;麥冬清心除煩退熱,同五味補元精而止渴,保金益水,勿使火邪傷肺;若火炎傷金而喘嗽者,五味又當慎用;甘草泄心火,心藏神,能降神中之火也。
|
備注 |
經(jīng)論書籍: | 《經(jīng)絡全書》 | 《四圣心源》 | 《內(nèi)經(jīng)評文》 | 《靈樞懸解》 | 《素問懸解》 | 更多>> |
傷寒金匱: | 《傷寒說意》 | 《傷寒心法要訣》 | 《傷寒懸解》 | 《傷寒尋源》 | 《傷寒醫(yī)訣串解》 | 更多>> |
診治書籍: | 《脈訣刊誤》 | 《脈訣乳! | 《脈理求真》 | 《脈確》 | 《脈象統(tǒng)類》 | 更多>> |
本草書籍: | 《本草崇原》 | 《本草從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經(jīng)》 | 《本草綱目》 | 更多>> |
方言書籍: | 《洪氏集驗方》 | 《華佗神方》 | 《回生集》 | 《本草分經(jīng)》 | 《急救便方》 | 更多>> |
內(nèi)科書籍: | 《中國醫(yī)籍考》 | 《中風論》 | 《重訂靈蘭要覽》 | 《重訂廣溫熱論》 | 《止園醫(yī)話》 | 更多>> |
婦科書籍: | 《產(chǎn)寶》 | 《產(chǎn)鑒》 | 《婦科秘方》 | 《婦科秘書》 | 《婦科問答》 | 更多>> |
兒科書籍: | 《保嬰撮要》 | 《保幼新編》 | 《慈幼便覽》 | 《慈幼新書》 | 《達生編》 | 更多>> |
外科書籍: | 《金瘡秘傳禁方》 | 《救傷秘旨》 | 《立齋外科發(fā)揮》 | 《傷科補要》 | 《傷科大成》 | 更多>> |
五官書籍: | 《白喉全生集》 | 《白喉條辨》 | 《包氏喉證家寶》 | 《喉科秘訣》 | 《喉科指掌》 | 更多>> |
針灸書籍: | 《針經(jīng)指南》 | 《針灸大全》 | 《針灸甲乙經(jīng)》 | 《針灸聚英》 | 《針灸神書》 | 更多>> |
醫(yī)論書籍: | 《思考中醫(yī)》 | 《四圣懸樞》 | 《塘醫(yī)話》 | 《推求師意》 | 《外經(jīng)微言》 | 更多>> |
醫(yī)案書籍: | 《馬培之醫(yī)案》 | 《奇癥匯》 | 《三家醫(yī)案合刻》 | 《邵蘭蓀醫(yī)案》 | 《孫文垣醫(yī)案》 | 更多>> |
綜合書籍: | 《急救廣生集》 | 《景岳全書》 | 《明醫(yī)雜著》 | 《明醫(yī)指掌》 | 《儒門事親》 | 更多>> |
養(yǎng)生書籍: | 《食療方》 | 《壽世傳真》 | 《壽世青編》 | 《心醫(yī)集》 | 《服食導餌》 | 更多>> |
其它書籍: | 《本草問答》 | 《瘋門全書》 | 《厘正按摩要術》 | 《醫(yī)暇卮言》 | 《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