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描述:
|
本病發(fā)生率約為潰瘍患者的15-25%,比穿孔或幽門梗阻高2-3倍,居潰瘍病四大并 |
發(fā)癥之首。出血并發(fā)于十二指腸潰瘍者較胃潰瘍高,尤其十二指腸后壁或球后潰瘍更易出血 | |
。 | |
癥狀描述:
|
主要是嘔血或黑便。 |
診斷要點:
|
有潰瘍病病史。嘔血劑便血。大量出血則發(fā)生出血休克。大便呈柏油樣,潛血試驗陽性。內 |
鏡檢查發(fā)現(xiàn)胃或十二指腸出血灶。 | |
疾病辨析:
|
應激性潰瘍。吻合口潰瘍。門脈高壓癥。糜爛性胃炎。肝內局限慢性感染、肝腫瘤、肝外傷 |
、膽道結石、蛔蟲并感染。 | |
治療方法:
|
胃中積熱 |
證候:脘腹脹滿,甚者作痛,吐血鮮紅或紫暗,或夾食物殘渣,口臭,便秘或黑便,舌紅, | |
苔黃膩,脈滑數(shù)。 | |
治法:清胃瀉火,化淤止血。 | |
主方:瀉心湯合十灰散加減。 | |
用法: | |
加減:若熱傷營血,迫血外溢者加水牛角、生地、赤芍,以涼血止血;若兼積滯內停,胃氣 | |
上逆者加枳實、陳皮,以消積和胃;若有脘痞,小便色赤,苔黃膩,脈濡數(shù)濕熱之象者加蒼 | |
術、黃柏,以清熱化濕。 | |
肝火犯胃 | |
證候:吐血鮮紅或紫暗,口苦脅痛,善怒寐少夢多,煩躁不寧,舌質紅絳,脈象弦數(shù)。 | |
治法:瀉肝火,清胃熱。 | |
主方:龍膽瀉肝湯加減。 | |
用法: | |
加減:血熱盛者加茅根、藕節(jié)、黑旱蓮等涼血之品;若血熱妄行,吐血如涌者加水牛角、赤 | |
芍,以涼血止血;如見口渴引飲,煩躁不安,舌紅,脈細數(shù)者去膽草、黃芩、梔子、木通、 | |
車前子,加生石膏、麥冬、知母、懷牛膝,以養(yǎng)陰清火;兼有瘀血者可加服化蕊石及參三七 | |
末;如出血過多,癥見面色蒼白,四肢厥冷,大汗出,脈微等陽氣暴脫之象者宜急服獨參湯 | |
,以益氣固脫。 | |
脾胃虛寒 | |
證候:便血紫暗,黑色,腹痛隱隱,喜熱飲,面色不華,神倦懶言,便溏,舌質淡,脈細。 | |
治法:益氣健脾,溫中止血。 | |
主方:黃土湯加減。 | |
用法: | |
加減:出血不止者加白及粉,以收斂止血;有瘀血之象者加參三七、化蕊石,以化淤止血。 |
經論書籍: | 《經絡全書》 | 《四圣心源》 | 《內經評文》 | 《靈樞懸解》 | 《素問懸解》 | 更多>> |
傷寒金匱: | 《傷寒說意》 | 《傷寒心法要訣》 | 《傷寒懸解》 | 《傷寒尋源》 | 《傷寒醫(yī)訣串解》 | 更多>> |
診治書籍: | 《脈訣刊誤》 | 《脈訣乳! | 《脈理求真》 | 《脈確》 | 《脈象統(tǒng)類》 | 更多>> |
本草書籍: | 《本草崇原》 | 《本草從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經》 | 《本草綱目》 | 更多>> |
方言書籍: | 《洪氏集驗方》 | 《華佗神方》 | 《回生集》 | 《本草分經》 | 《急救便方》 | 更多>> |
內科書籍: | 《中國醫(yī)籍考》 | 《中風論》 | 《重訂靈蘭要覽》 | 《重訂廣溫熱論》 | 《止園醫(yī)話》 | 更多>> |
婦科書籍: | 《產寶》 | 《產鑒》 | 《婦科秘方》 | 《婦科秘書》 | 《婦科問答》 | 更多>> |
兒科書籍: | 《保嬰撮要》 | 《保幼新編》 | 《慈幼便覽》 | 《慈幼新書》 | 《達生編》 | 更多>> |
外科書籍: | 《金瘡秘傳禁方》 | 《救傷秘旨》 | 《立齋外科發(fā)揮》 | 《傷科補要》 | 《傷科大成》 | 更多>> |
五官書籍: | 《白喉全生集》 | 《白喉條辨》 | 《包氏喉證家寶》 | 《喉科秘訣》 | 《喉科指掌》 | 更多>> |
針灸書籍: | 《針經指南》 | 《針灸大全》 | 《針灸甲乙經》 | 《針灸聚英》 | 《針灸神書》 | 更多>> |
醫(yī)論書籍: | 《思考中醫(yī)》 | 《四圣懸樞》 | 《塘醫(yī)話》 | 《推求師意》 | 《外經微言》 | 更多>> |
醫(yī)案書籍: | 《馬培之醫(yī)案》 | 《奇癥匯》 | 《三家醫(yī)案合刻》 | 《邵蘭蓀醫(yī)案》 | 《孫文垣醫(yī)案》 | 更多>> |
綜合書籍: | 《急救廣生集》 | 《景岳全書》 | 《明醫(yī)雜著》 | 《明醫(yī)指掌》 | 《儒門事親》 | 更多>> |
養(yǎng)生書籍: | 《食療方》 | 《壽世傳真》 | 《壽世青編》 | 《心醫(yī)集》 | 《服食導餌》 | 更多>> |
其它書籍: | 《本草問答》 | 《瘋門全書》 | 《厘正按摩要術》 | 《醫(yī)暇卮言》 | 《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