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原著言“急”字50余處,對啟迪后學識證、辨治、擇方等有莫大警戒之義,今擇要析之。
加強辨證效果 “急”字在原著
中使用較多的是用來形容疾病所處狀態(tài),具有直觀形象、明白暢達、加速理解的作用。如攣急、拘急、里急、弦急、強急以及心下急、腹皮急、膀胱急等。形象地表明了不柔和、不通暢,或滿、或硬、或疼痛等自覺或他覺癥狀,為臨床辨證提供鮮活的依據(jù)。如《
傷寒論》29條(成都中醫(yī)學院主編《傷寒論講義》1964年第2版,下同)說:“傷寒,脈浮,
自汗出,小便數(shù),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其病機是因汗出和小便過多,致使津液大傷,陽氣隨之耗散,筋脈失養(yǎng),致關節(jié)屈伸不利。這里的“急”字加強了辨證效果。
表明疾病的程度 如《傷寒論》102條云:“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健中湯;不差者,小
柴胡湯主之!北緱l屬柴胡兼建中湯證,從證候表現(xiàn)來看,“腹中急痛”為建中湯證尤亟于柴胡證之眼目,所以仲景用“急”是突出里證偏重,故先宜建中湯補虛安中、緩急止痛,繼以
小柴胡湯疏木散邪。此乃里虛當先救里,后治其表的治療法則。
判斷疾病的傳變 《傷寒論》4條:“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為不傳;頗欲吐,若燥煩,脈數(shù)急者,為傳也!鄙w疾病傳變與否,當以脈證為憑,這里的“脈數(shù)急”與“脈若靜”對仗,表明因邪氣的深入,正氣奮起與之抗爭。與5條:“傷寒二三日,陽明少陽證不見者,為不傳也”結合起來看,“急”字其義更加明晰。
論述病理變化 如《金匱·中風歷節(jié)》(
湖北中醫(yī)學院主編《金匱要略講義》1963年9月第1版,下同)論中風之病機與主證時說:“邪氣反緩,正氣即急,正氣引邪,喎僻不遂!边@里用“急”字形象地表明了正邪間量的對比。人體陰陽一旦失衡,調節(jié)紊亂,即發(fā)生疾病,如尤在徑所言:“邪氣反緩,正氣即急者,多邪之處筋脈不用而緩,無邪之處正氣能約而急!
指導立法處方 《傷寒論》93條:“傷寒,醫(yī)下之,續(xù)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里,后身疼痛,請便自調者,急當救表。救里,宜回逆湯;救表,宜
桂枝湯!贝藯l論述當正氣衰弱,里氣虛寒之時,雖有表證,亦未追顧及,必速取回逆湯溫里,待里氣復而正氣盛時,方能用
桂枝湯調和營衛(wèi)以解在表之邪。大凡治傷寒之法,有表證者當先解表;兼里證時須待表解之后,再行治理,此乃常法。但臨證病情有緩急之分,本條所云“急當救里”與“急當救表”即是辨證論治的范例。
又有少陰三急下證,不急不必危;323條論少陰虛寒證,“急溫之,宜
四逆湯”。前者急下為存陰,后者急溫是救陽。言病情較重、發(fā)展變化較快時,其處置應刻不容緩。另如文中“急與之”、“急治之”等,皆屬此類。
值得提出的是《金匱·驚悸吐衄下血》載:“夫酒客咳者,必致
吐血,此因急飲過度所致也!边@里“急飲”之“急”涵義有二:其一通“極”,做“過度”講,主指所飲酒的量太多;其二指頻度,做“快”解,指在短時間內飲酒速度過快。該條言嗜酒者咳,乃肺胃濕熱上迫,肺絡被傷,血隨氣逆,故血由吐而出。
-----------仲景行文,字字珠璣,先生以放大鏡觀之,亦乃不可或缺之一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