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補中藥,用在需要的人身上是補品,用在不需要的人身上就是“毒藥”
春節(jié)前,老家鄰居的兒子為父母花高價帶回一大堆進補的中藥。老兩口奉為至寶,把
羊肉和
人參、
鹿茸、
雪蓮等放在一起燉著吃。誰知沒多久,他們患了一種說不清的病,上北京大醫(yī)院來治療,花費不菲。孝順的兒子后悔不迭:不進補還好好的,進補卻補出一身病來!
如今,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講究養(yǎng)生保健。但有些人過分迷信藥補,反受其害。目前,我國濫補中藥的現(xiàn)象嚴重。很多人誤以為中藥藥性平和、無毒副作用,有病治病,無病健身。其實,中藥進補也要講科學,不能濫用,不可亂來,否則既花了錢,又傷了身。不合理使用中藥進補,往往適得其反。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中醫(yī)理論認為,中藥的“毒”是指有偏性的東西。在臨床上,中醫(yī)是用藥物的偏性來糾正身體的偏性。如果吃補藥使身體產(chǎn)生不平衡的話,就是補“偏”了。拿人參來說,它有很強的補氣作用,可以補虛養(yǎng)氣,但如果給年輕人吃,他本來身體里面火力就很旺,吃了人參往往流鼻血。滋補中藥,用在需要的人身上就是補品,用在不需要的人身上就是“毒藥”。中醫(yī)非常講究平衡,人體既有不足的一面,需要補,也有亢盛的一面,需要抑制。如果補得太過了,就會適得其反,破壞平衡,營養(yǎng)過剩,也可能產(chǎn)生疾病。
中藥養(yǎng)生,重在補虛。對于無病也不虛的人,根本不需使用藥物,他們的養(yǎng)生以非藥物為主。中醫(yī)強調(diào)進補的原則是“虛則補之”。不是虛癥患者是不能吃補藥的。而虛癥又分陰虛、陽虛、氣虛、血虛等,對癥服藥才能補益身體。不分虛實諸癥,亂用補藥,只能越補越糟。中藥滋補大忌就是不辨體質(zhì)隨意進補,
盲目跟風。
事實上,虛弱的體質(zhì)并不會因為“進補”而好轉(zhuǎn)。合理藥補,先問脾胃。由于脾胃被藥塞滿了,運化出了問題,虛不受補。中醫(yī)常說,脾胃為后天之本。人體功能的興衰都與脾胃密切相關(guān)。無論食補、藥補,人體都必須經(jīng)過脾胃吸收才能利用。胃口不好,將導致體虛還不能進補的惡性循環(huán)。
有人形容健康人體狀態(tài)就像走得很準的鐘表,沒有必要人為地干預它的運行,切不可做那些“無病吃藥,花錢買病”的傻事。不要整天想著吃魚翅、
燕窩去補,勞逸舒和,氣血流動起來,經(jīng)脈通暢,吃窩窩頭都補。這才是正確的‘補’的原則。”
-----------有理
-----------發(fā)宜常梳,目宜常運,耳宜常搓,津宜常咽。肩宜常聳,臂宜常抻,腹宜常摩,腰宜常捂。肛宜常收,腿宜常曲,踵宜常提,足宜常按。每天做做這些比瞎吃亂補強多了。
-----------好帖,所論非常中肯!
-----------恩恩,每個人都是需要補一下。
-----------精辟,學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