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俱沉者,少陰受病也。當五六日發(fā),以其經(jīng)貫?zāi)I,絡(luò)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大承氣湯下之。(方在可下證中。)
少陰之為病m.quanxiangyun.cn,脈微細,欲寐也。
少陰中風,陽微陰浮,為欲愈也。
凡少陰病四逆者,宜溫之。
少陰病,始得之,反發(fā)熱,脈沉者,麻黃細辛附子湯主之。
麻黃(二兩) 細辛(二兩) 附子(一枚)
咀,以水三升,先煮麻黃十數(shù)沸,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一升,去滓。每溫一盞,日三服。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汗,以二三日無陽證,故微發(fā)汗也。(謂初得病二三日,常見少陰證,無陽者,須發(fā)小汗也。)
麻黃(二兩) 甘草(二兩) 附子(一枚)
咀,以水三升,先煮麻黃十數(shù)沸,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一升半,去滓,每溫一盞,日三服。
龐曰∶少陰病脈沉,不知何沉也,且沉緊發(fā)汗則動經(jīng),沉數(shù)為病在里,不可發(fā)汗。詳此脈或沉而濡,或沉而微,是表中寒而里不消,脈應(yīng)里而發(fā)熱在表,故以小辛之藥,溫散而微微取汗也。
少陰病,吐利,手足不逆冷,發(fā)熱者不死;脈不至者,灸少陰七壯。(太溪穴在內(nèi)踝后跟骨上動脈陷中。言發(fā)熱者,謂其身發(fā)熱也。)
少陰病,吐利,煩躁四逆者,死。(煩躁者,內(nèi)煩躁也。與茱萸湯證,宜細審其生死也。)
少陰病,惡寒而倦(居員切。)時時自煩,不欲濃衣,宜大柴胡湯。(方在可下證中。)
少陰病四逆,惡寒而自倦,脈不至而吐利,煩躁者,死。(重詳定此。)
少陰病下利,利止而眩,時自冒者,死。(此合是少陽冒昧汗 出,脈勻小浮者生。少陰無眩冒之證。)
少陰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少陰病,脈微細沉,但欲臥,汗出不煩,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復煩躁,不得臥寐者,死。
黃連(一兩) 黃芩(一分) 芍藥(一分) 雞子黃(半枚) 阿膠(炙,三分,為末)
以水二升,先煮三物,取一升,去滓,內(nèi)阿膠烊盡,小冷,內(nèi)雞子黃,攪令相得,溫溫一盞,日三四服。
少陰病,下利清水,色純清,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大承氣湯下之。(方在可下證中。)
少陰病,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者,茱萸湯主之。
茱萸(一兩半,湯洗三遍) 人參(三分) 生姜(一兩半) 大棗(三個)
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每溫一盞,日三服。
少陰病,咽痛者,桔梗甘草湯主之。
桔梗(半兩) 甘草(一兩)
細銼,水一升,煎半升,去滓,作三服,細呷之。
又半夏散亦主之。
半夏(湯洗七遍) 桂枝(去皮) 甘草(炙)
上各等分,各別搗篩已,合治之。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溫冷少少咽之。
少陰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赤,或腹痛,或干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主之。
甘草(一兩) 附子(大者半個,強人加半個。) 干姜(三分,強人加一兩半)
細銼,水三升,煎至一升,去滓,每溫服一盞,日三四服。未瘥,急更作一劑,不可作煮散。
其脈續(xù)續(xù)出者愈,暴出者死。面赤者,加連須蔥四莖,去青;腹痛,去蔥加芍藥一兩;嘔www.med126.com者加生姜一兩;咽痛者去芍藥加桔梗半兩;利止脈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參半兩。病與方皆相應(yīng)者,乃與服之。
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宜豬苓湯。
咀,以水二升,先煮四物取一升,去滓,內(nèi)阿膠末烊盡,每溫一盞服。
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豬膚湯主之。
豬膚(半斤)
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加白蜜半升,白粉二合半,熬香和令相得,每溫服一盞,日三四服。
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甘草 枳實 柴胡 芍藥(各五分)
搗篩為細末,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炮),各二分半,并主下利;悸者,加桂二分半;小便不利者,加赤茯苓二分半;腹痛者,加附子一個,炮,去皮臍;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三升,薤白一升半,煮取二升,去滓,以散方寸匕,用薤白湯一盞,煎八分,日三四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