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yīng)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第三門(脾胃 翻胃 食藥 痼冷 積滯 腹痛)
    

是齋百一選方:第三門(脾胃 翻胃 食藥 痼冷 積滯 腹痛)

大溫脾丹神曲(三兩,炒) 麥 (炒) 附子(炮,去皮臍) 干姜(炮) 良姜 吳茱萸(湯洗) 桂(去皮) 陳橘皮(湯洗) 白術(shù)(各二兩) 細辛(去葉) 桔梗(各一兩)上為細末,用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湯下,食前服之。撾脾湯撾,陟瓜切,捶也。川姜(炮…

大溫脾丹

神曲(三兩,炒) 麥 (炒) 附子(炮,去皮臍) 干(炮) 良姜 吳茱萸(湯洗) 桂(去皮) 陳橘皮(湯洗) 白術(shù)(各二兩) 細辛(去葉) 桔梗(各一兩)

上為細末,用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湯下,食前服之。

撾脾湯

撾,陟瓜切,捶也。

川姜(炮) 良姜(炮) 陳皮(去白) 青皮(去白) 草果(煨熟) 縮砂仁 白術(shù)官桂(各

上為細末,每服一大錢,入鹽少許,沸湯點服,不拘時候!

桂曲丸

健脾溫,進飲食,助克化。治食少易傷,胸滿惡心,或心腹疼痛,病后衰弱,氣不人參 蓽茇 白術(shù) 干姜(炮) 高良姜(微炒) 縮砂仁 肉豆蔻(面裹煨) 陳皮(湯洗,去兩塊,銼,炒熟

上件羅為細末,熟湯泡,蒸餅和丸,如梧桐子大,食前一時米飲下五十丸至七十丸。

香樸湯

草果 濃樸(姜制了者) 陳皮(各二錢) 良姜(四錢) 甘草(炙) 川姜(炮) 白術(shù)(各一錢)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個,同煎至七分,去滓,帶熱服,不拘時候。有氣者,加木香二錢。

濃樸煎丸

孫兆嘗云∶補腎不若補脾,脾胃既壯,則能飲食,飲食既進,能生榮衛(wèi),榮衛(wèi)養(yǎng)骨髓,補益精血。是以《素問》云∶“精不足,補之以氣,形不足,補之以味。”宜服濃樸煎丸,溫中下氣,去痰進食。

濃樸(極濃者去粗皮,銼指面大片,秤 生姜不去皮,凈洗,作片子。二味各一斤。用水五升同煮,水盡,去姜,只將濃樸焙干) 舶上茴香(四兩,炒) 干姜(四兩,銼,骰子大)甘草(銼,半寸長,二兩。二味再用水五升,同焙干濃樸一處煮,水盡,不用甘草,只將干姜、濃樸焙干) 附子(二兩,炮,去皮臍)

上同為細末,生姜煮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米飲或酒下。

大養(yǎng)脾丸

京師古老錢張防御家方。

丁香皮 良姜(各一兩) 藿香葉 甘草(各一兩半)

上并生用,碾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隨意服之。

太倉丸

治脾胃因饑飽不時生病,太倉丸,蔣簽判方橘皮(不去白,湯洗,一兩) 陳倉米(用簸去空者,半兩)

上二味為細末,姜汁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米飲湯下。等分亦可。

白術(shù)沉香

墜氣,益脾胃。

沉香 人參(紫暈者) 白茯苓 半夏訶子肉 木香(《類聚》作二兩) 川姜(各一兩) 白術(shù) 干山藥(各一兩半) 甘草(六錢) 丁香(半兩) 附子(兩個,炮)

上為細末,每服二大錢,水一中盞,生姜三片,棗子一個,木瓜一片,煎七分,食前服。

八味理中丸

治脾胃虛弱,胸膈痞悶,心腹疼痛,腹?jié)M身重,四肢不舉,腸鳴泄瀉,飲食不川姜 縮砂仁 麥 (各二兩) 神曲炒 白茯苓 人參(各一兩) 甘草(一兩半,炙) 白術(shù)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兩分作十丸,姜湯空心嚼下,或加半夏曲一兩,入鹽點服亦可。

藿香

大治一切心肺脾胃氣變?yōu)槿f病,服之皆愈。盛秀文傳于賀方回云∶頃在河朔因生脾胃泄瀉膿血,仍發(fā)脾氣,嘔吐霍亂,心腹撮痛,時出冷汗,四體厥逆,殆不可俟懷此藥,煎以進,再服即定。

藿香葉(一兩) 木香 青皮(去穣,麩炒) 神曲(炒) 人參(去蘆) 肉豆蔻(面裹煨) 良姜汁制,炒) 陳皮(去白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吐逆瀉痢不下食,或嘔酸苦水,翻胃惡心,并用水一盞,煨生姜半塊拍破同煎,鹽一捻安盞中,候煎藥及七分熱呷;水瀉滑泄,腸風臟毒,陳米飲入鹽熱調(diào)下;赤白痢,煎甘草、黑豆湯下;脾元受虛邪變?yōu)楹疅幔蚱⑽柑摾,醋心氣脹,宿滯酒食,噫同煎至七分,入鹽少許,嚼姜棗,湯熱服;胃氣吃噫,生姜自然汁半茶腳,入鹽點熱呷;絕不思食,或吃少,氣弱膈滿,煨姜小塊先嚼,入鹽點熱服,中酒亦如之;一切氣膈變成萬病,如上服之。尋常不拘時候,如湯點,入姜、鹽、紫蘇最佳,大能消食順氣,利膈開胃,其功不可細述!

蓽茇丸

亦名潑雪丹,又名縮水丹。靈苑有治療方狀甚詳!

蓽茇 人參 白茯苓(去皮) 干姜(炮,各半兩) 胡椒 大附子(炮,去皮臍) 官桂(去皮) 蓽澄茄 訶子(面裹煨,去核,各三分)

上為細末,煉蜜搜和,杵三、二百下,丸如梧桐子大,食前鹽米飲下四、五十粒。

快脾飲子,陳慶長方。

連皮草果 甘草(炙) 附子(炮,去皮臍) 陳皮(去白,各五兩) 良姜 濃樸(去皮凈秤,各五兩三分)

上 咀為散,每服四錢,生姜十片,棗二枚,水一大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服。

安中湯

蘇家方。

草果仁 陳皮(連白) 川姜(炮) 良姜 益智仁莪術(shù)(炮) 京三棱(炮) 甘草(炙,上

上為細末,食后每服二錢,入鹽湯點服。

椒附健脾散

余姚陸醫(yī)方。川椒(去目,微炒出汗,秤) 濃樸(去粗皮、姜汁制) 縮砂仁 肉豆蔻(面裹煨) 訶子(煨姜(炮) 甘草(炙,以上各一神曲(炒) 大麥 (炒,以上各七錢半)

上 咀,每服四錢重,水一盞半,生姜五片,棗三枚,同煎至一盞,去滓,稍熱,食前服。

姜橘丸

呂仲武傳余姚陸醫(yī)方。

生姜(洗凈,不去皮,切作片子,焙干) 陳皮(去白稱,各一斤) 神曲(二兩,炒)

上為細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姜湯、熟水任下,不拘時候。

大建脾散

鄭器先傳。

蓽澄茄 干姜 白豆蔻 丁香(各半兩) 白茯苓 甘草 肉豆蔻 青皮 半夏(姜制一宿) 茴香 縮砂仁 濃樸(姜制一宿) 神曲 陳皮 檀香(各一兩) 草烏(炮,去皮臍尖) 附子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半,生姜七片,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

大建脾丸

調(diào)中養(yǎng)氣,和胃健脾。治中焦積寒,胸膈氣痞,嘔逆惡心,腹脅疼痛,臟腑虛滑多傷,困倦少力,肢體怠惰,晝少精神。

肉桂(去粗皮) 濃樸(去粗皮,細銼,用生姜一兩研爛,同淹一宿,炒令香熟) 干姜(炮 ) 甘草(炙,各一兩) 肉豆蔻(面裹煨) 丁香 胡椒 附子(炮,去皮臍) 木香蓽茇 神曲(炒) 白茯苓(去皮) 白術(shù) 麥 (炒) 人參(去蘆) 白豆蔻(各半兩) 訶子(面裹煨

上件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溫米飲送下,食前服。

啟脾丸

治脾胃虛弱,氣不升降,中滿痞塞,心腹膨脹,腸鳴泄瀉?蛇M飲食。

人參 白術(shù) 青皮(湯洗,去穣) 神曲(炒) 麥 (炒) 陳皮(湯洗,去穣) 濃樸(去粗皮,銼,姜制一宿,炒) 縮砂仁 干姜(炮,以上各一兩) 甘草(炒,一兩半)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米飲湯送下,空心食前服。

大養(yǎng)脾丸

滁州趙學諭方。

人參(去蘆) 川姜(炮) 桂(去粗皮) 干山藥(以上各半兩) 白術(shù) 白茯苓 縮砂仁 胡椒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每兩只作十丸,食前細嚼白湯下一丸。

煮樸丸

健脾胃,療中寒,止腹痛,進飲食。

濃樸(去粗皮) 益智(連殼) 青皮(去白) 陳皮(去白) 青鹽(各四兩) 大棗(二百枚,去

上同以水二升,酒二升,醋一升慢火煮,令酒、水、醋盡,焙干,為細末。別用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米飲送下,空心食前。此藥治腹痛甚妙!

胃散

治翻胃嘔逆,藥食俱不下,結(jié)腸三、五日至七、八日大便不通,如此者必死之疾。全州大智禪師進方云∶臣得自異人傳授,十痊八九。

白水牛喉(一條,去兩頭節(jié)并筋膜、脂肉,節(jié)節(jié)取下,如阿膠片,黑牛不可用,須就宰牛,人買下修事了,臨病時旋炙修合。)

上喉節(jié)用好米臘一大盞浸,頻翻令勻,微火炙干,再蘸再炙,醋盡為度,存性,不得見太陽火,為細末,每服一錢,食前用陳米飲調(diào)下,輕者一服見效!

熟水草果飲

法嗣秀王方。

烏梅肉(四兩) 草果 干姜(炮,各三兩) 赤茯苓(二兩) 甘草(炙,半兩)

上為 咀,每用半兩,水一碗半,煎至一碗,去滓,瓷器盛,如熟水調(diào)和隨意服之。

附子黃草果飲

張叔平上舍傳。

白術(shù) 官桂(去皮) 附子(炮,去皮臍) 白芍藥 草果(炮,去皮) 良姜 黃(去蘆,微半兩) 甘草(炙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棗一個,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時候。

治翻胃大效散

羅太丞方。

田螺殼 黃蜆殼(二件不以多少,久在泥土中,多年陳者尤佳,各處燒成白灰)

上每劑m.quanxiangyun.cn/zhicheng/白梅肉四兩,田螺殼灰二兩,黃蜆殼灰一兩,同搜拌令勻,作團,用砂盒子盛,蓋了泥固縫,發(fā)頂火 ,令焦黑存性,取出碾細,每服二錢,用人參、縮砂湯調(diào)下,陳米飲亦得。如無盒子,只用建盞兩只相合,根據(jù)前法燒,食前服。凡人覺心腹疼痛,即翻胃先兆,此

治翻胃單方

灶中土(用十余年者)

上為細末,米飲調(diào)下三、二錢許。

安脾散

治翻胃吐食,及吃食咽酸,日吐黃水,曾經(jīng)諸方不瘥者,服之神效安脾散。

高良姜(一兩,以百年壁上土三、二合敲碎,用水二碗煮干,薄切成片) 南木香 草果(面浸去穣,以上各半兩) 甘草(炙,一兩半)

上同為細末,每服二大錢,空心食前米飲入鹽點服,鹽酒亦得。頃者甲申之春,以事至臨安寓,止朱家橋詹翁店,詹翁年六十余,苦翻胃危殆,已治棺在床側(cè),適予有宣司之辟,往別而去,其詹翁已不能言。及十一月自淮上歸,過其門,意此翁已不存,為之慘然,方訪問間,而此翁已出迎揖見,其顏色極紅潤,甚驚異之,問其所以,乃云∶官人是日離去,即有一川官來歇,得藥,數(shù)服遂愈,其后授得此方。昨以此在建康醫(yī)朱機宜新婦,及近日醫(yī)圓通觀維那,皆作效!詹丞宗書。

治翻胃

及不怡飲食,楊叔子知府傳。半夏(湯洗十遍) 胡椒

上等分為細末,姜汁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姜湯下。

治翻胃

及脾間諸疾,腹痛泄瀉等,圓通維那可觀傳,渠曾親得效。

鄒面地蔥花即火 草花也上不以多少焙干為細末,蜜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送下,不拘時候。

棗合丸

治脾胃虛冷,干嘔惡心,嘔吐涎沫,全不思食,十膈五噎,并皆治之。

丁香(半兩) 半夏曲(一兩) 干姜(炮) 胡椒 木香(各二錢)

上為細末,生姜汁浸,蒸餅為丸,每一兩作一十五丸,每服一丸。用大棗一枚去核,入藥在內(nèi),用濕紙裹棗,煨令香熟,去紙,細嚼,溫生姜湯送下,空心食前。

姜合丸

療中脘停寒,胸膈結(jié)痞,嘔吐惡心,不思飲食。

附子(炮,去皮臍) 肉桂(去粗皮) 砂(紙上飛過) 木香(以上各一兩) 陳皮(去白) 丁香 沉香 蓽澄茄 青皮(去白,各半兩) 茴香(一分,炒)

上件為細末,次入 砂,研勻,酒煮,面糊為丸,每一兩作二十丸。每服一丸,以生姜一塊,剜如盒子,安藥在內(nèi),濕紙裹煨令香,去紙放溫,細嚼,鹽湯送下。

治翻胃

葛丞相傳。

松節(jié)上銼碎,酒煎服之。

扶老強中丸

久服溫暖五臟,大建脾胃,充實肌體,養(yǎng)真氣,通和血脈,逐宿食,除痰飲,消脹滿,破癥結(jié),化水谷,補中壯氣,令人喜食。

吳茱萸(揀凈,炒) 干姜(炮,各四兩) 大麥 (炒十兩) 神曲(銼,炒,二十兩)

又方添陳皮、青皮各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不拘時候,米飲下,熟水亦得。

治膈氣

向司戶方。

附子一個,先以銚子炒鍛石,令十分熱,埋附子于灰中,候灰冷取出,將鍛石根據(jù)前法再炒,如此三次,然后取附子,去皮臍,入丁香四十九個,不見火,同為細末,空心以糟茄兒三

六丁丸

治翻胃如神。姜堯章傳。

靈脂(五錢重) 生辰砂(一錢重) 母丁香(一兩不見火)

上搗羅為細末,入黃狗膽、粽子尖為丸,如雞頭大,姜湯米飲下,每服一丸。三十年病三、兩丸止。此即《本事方》香靈丸,只用丁香,及分兩不同。母丁香即丁香也,《沈存中筆談》言之甚詳!

治嘔吐

無為徐醫(yī)方。

胡椒(二十一粒) 丁香(十四粒) 半夏(七個,湯洗去滑)

上同為細末,生姜自然汁丸如雞頭大,每用一丸,以干棗一枚,擘破去核,入藥在內(nèi),以濕紙裹煨熟,放溫,以米飲湯爛嚼送下。

治嘔吐

胸膈痞滿不通。

枳實(去穣) 白茯苓(銼)

上各半錢,煎四味大理中丸一丸作一服,或服俞山人降氣湯十五味者。

小木香散

治翻胃,全不下飲食,開胃和氣小木香散,出《博濟方》。

胡椒(二十一粒) 木香(一小塊) 糯米(一撮)

上三味同炒,至米熟為度,杵為末,分作兩服,每用水一盞煎至六分溫服。庚戌年乳媼病,得上三方而愈。

千金大思食丸

食藥又名透氣丹,張承祖?zhèn)鳌?/p>

烏梅(去仁不去核) 神曲(炒,各十兩) 蒼術(shù)(四兩) 麥 (一十五兩,炒) 干姜(炮) 京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姜橘皮湯下。

七香丸

真徐家方。

甘草(銼碎,炒) 甘松(去土,揀凈) 縮砂仁 丁香皮 姜黃 益智(各一兩) 香附子(擦去毛,凈二兩)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小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細嚼白湯下。七香丸極多,惟此方最真。

又方,馮仲柔傳浙東藥局見賣,亦是徐家方,分兩不同。

丁香皮(六兩) 益智 莪術(shù)(各三兩) 香附子(二十兩) 甘草(四兩) 甘松(一兩) 縮砂仁

上為細末,面糊為丸。

消食丸

《和劑局方》消食丸不用蜜,以蒸粟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至七十丸甚妙!

三棱丸

食藥三棱丸,行在糯米倉巷口,牟郎中家方。

陳倉米(四兩,揀凈,以新好色巴豆二十一粒,削去皮,慢火同炒,候倉米香黃,巴豆黑色為度,不令米焦,揀去巴豆不用,只用倉米 橘皮去白,焙干,與倉米等分秤)

上同為細末,白面糊為丸,m.quanxiangyun.cn/shouyi/黍米大,每服三、四十丸,姜湯下,少甘草亦得!

滁州蔡司理所傳云∶張方提刑家方,治諸般積聚,酒食百物所傷,陳米一升(數(shù)年者),巴豆一兩去殼,同炒,令紫色為度,去巴豆不用,秤炒米四兩,入陳橘皮一兩,麝香少許,神曲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湯下,食后服之。治小兒慢脾風,只服五丸甚妙。

郭醫(yī)云∶食藥用巴豆者,春冬可服,夏秋不可服,易動臟腑。

附子倉米湯

補虛,生胃氣,逐冷痰,和五臟,快胸膈,進飲食,止泄瀉。平江章興祖承務(wù)親得效。附子(一只,炮,去皮臍,八錢重者) 人參(去蘆頭) 甘草(微炒) 半夏(湯泡七次,切作片,焙干,姜汁制) 黃 白術(shù)(各半兩) 川姜(二錢,微炒) 南木香(一錢半)

上為 咀,每服二大錢,水一大盞半,入炒陳倉米半合,同煎至八分,去滓,空心食前溫服。

十味丁香煮散

治脾胃傷冷,中脘痞滯,胃口宿寒,停痰留飲,氣積不散,心腹大痛,脅肋水谷,嘔逆惡心,下竭上虛,食飲不下,肢體瘦怠,自汗不止,陽氣暴脫。陸子丁香 川姜(炮) 附子(炮,去皮臍) 甘草(炙) 陳皮(去白) 青皮(去白) 益智仁 良姜

上為細末,每服三大錢,水一盞半,入生姜三片,入鹽少許,同煎至七分,去滓,帶熱空心食前服。

痼冷丸

韓府判傳。

白術(shù)(半兩) 神曲(一兩,炒令黃色) 川姜(炮) 桂心(各二錢) 川椒(一錢,炒香) 吳茱

上為細末,用蜜水糊為丸,如梧桐子大,食前米飲下五十丸或百丸。

白澤丸

治脾丸積冷,臟腑虛寒,真丸不固,腸虛泄利,心腹撮痛,氣逆嘔吐,自汗無時。

陽起石(火 通赤,研) 附子(炮,去皮臍,取末,各一兩半) 白檀香(取末) 滴乳香(別

上件和勻,滴水成劑,分作六十丸,每服一丸,水一盞化開,姜三片,煎至七分,通口溫服,空心食前。葛丞相所傳方附子只用一兩,去麝香,加天雄一兩,炮,去皮臍。

丁香溫氣湯

胃寒嘔吐涎沫甚妙。張上舍傳名莘云,其母常服有效!

丁香 吳茱萸(湯浸,微炒) 桂心(去粗皮,各一兩) 附子(炮,去皮臍) 黃(去蘆) 白一兩半) 甘草(七錢,

上件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棗二枚,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時候。

靈砂

治飲食所傷,一切積滯或痢赤白不瘥者。赤,甘草湯下;白,干姜湯下;赤白,干草湯下。酒食所傷,及暴瀉,白湯下,并食后臨臥服,勝感應(yīng)丸。沈仁父傳。辰砂(細研)

砂(研細,各二錢) 黃蠟(半兩) 巴豆(去皮殼,完全者,四十九個)

上先將蠟于銀石器內(nèi)熬溶,次投巴豆在內(nèi),渫令黑,濾出不用,只將黃臘入前二味為挺子,要時旋丸,大人服綠豆大七丸,小兒量歲數(shù)大小加減,老人、小兒、產(chǎn)婦皆可服。最治酒飲。今人施痢藥者,以黃丹代辰砂亦驗!侗臼路健分螢a痢所用巴豆數(shù)不同,其說病證甚詳!

蘇湯煎

治膈中不快,酒食不消,飲食或怡或不怡,善治脾丸一切虛中積滯。寧安道方。

肉豆蔻 丁香 木香 砂(各一分) 京三棱 莪術(shù)(各一兩,燒,存性)

上為細末,將烏梅肉為丸,如麻子大,每服十四粒,熱紫蘇湯送下,空心食前服。

軟黃丸

治一切虛中積滯,兩脅有塊,寒熱往來不定。此方乃先君避地金州時,醫(yī)者夏巡所都機家叔位每用,以為神藥,治危疾皆驗,蓋諸藥既為蠟柜,不復(fù)有野狼虎之性,專于攻已。

粉霜 輕粉陀僧 砒霜(各一錢) 雄黃 烏魚骨 白丁香(即糞也) 黃鷹條

上件藥一處研為細末,黃蠟一兩,溶和為膏,旋丸如小豆大,每服二丸至五丸,食后臨臥冷水浸一時辰,卻用冷水下。

桂香散

《蘇沈良方》桂香散,治脾胃虛弱及腹痛甚驗。方見婦人諸疾門。

玉抱肚

治停寒痼冷,心腹刺痛,常系于臍腹間甚妙。梁縣鄭主簿渙傳一方,用針砂如下法只入 砂半兩,并不用余藥。

針砂(四兩,鐵銚內(nèi)火炒,用木或竹棒兒不住手攪,煙出盡為度,放冷) 白礬(半兩)

砂(一錢) 粉霜(半錢)

上件白礬等三味同研為細末,與針砂拌和,只作一服,以水數(shù)點灑,用匙拌,攤令勻,濃皮紙為貼,闊二寸以上,長四、五寸貼之,外以帛子包,系疼處,或常系臍下,如覺大熱,即再炒過,別入余藥,仍可用。

茴香煎丸

治脾胃弱,腎氣虛,飲食不美,噫醋吞酸,臍腹筑刺,小腸氣痛,及中酒惡心益脾腎,大病之后,氣體瘦弱,尤宜服之。漢陽章教授。續(xù)添川椒(半兩,去籽及合口者) 老生姜(二兩細研) 濃樸(去粗皮) 茴香 青鹽(海鹽亦得,以

上五味入瓷罐,湯浸得所,慢火煮干,各一兩) 大川烏 附子(二味去皮臍尖,銼骰子(米泔浸一宿,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鹽湯下,空腹食前服。

蒜紅丸

治脾積,腹脹如鼓,青筋浮起,坐臥不得者。華宮使方。

揀丁香 木香 沉香 檳榔 青皮(去白) 陳皮(去白) 縮砂仁 蓬莪術(shù)(炮) 去皮牽牛 草果子(各一兩) 肉豆蔻(面裹煨) 粉霜(各一錢) 白茯苓(去黑皮) 人參(各半兩) 蒜(

上為細末,以生熟蒜研細,生絹扭取汁,旋用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丸至十五丸,食后淡鹽湯送下。忌咸酸魚酢茶腌藏雞鴨生冷馬牛雜肉之類,只吃淡白粥一百日。

五香觸痛丸

大治冷物所傷脾胃,并酒食傷,久積成癖,胸膈痞塞,心腹疼痛不可忍者,服有傷滯臟腑不過一行,無傷滯臟腑不動!

丁香 藿香 木香 乳香 沉香 桂心 吳茱萸 青皮(去白) 蓬莪術(shù) 枳實(去白,麩炒) 京三棱(各一兩) 砂(四錢) 一出牽牛末(三兩) 橘皮(一兩,去白,同巴豆五兩去

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熟水送下。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