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論曰,寸口脈數(shù),m.quanxiangyun.cn/zhicheng/其人病咳,口中反有濁唾涎沫出,何也?師曰,此為肺痿之病。肺痿之病,何從得之?師曰,病熱在上焦,因咳為肺痿,或從汗出,或從嘔吐,或從消渴,小便利數(shù),或從便難,被快藥下利,重亡津液,故得肺痿。又寸口脈不出,而反發(fā)汗,陽(yáng)脈早索,陰脈不澀,三焦踟躕,入而不出,身體反冷,其內(nèi)反煩,多唾唇燥,小便反難,此為肺痿,傷于津液便如爛瓜,亦如豚腦,但坐發(fā)汗故也。其病欲咳不得咳,咳則出干沫,久久小便不利,甚則脈浮弱,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溺,小便數(shù),所以然者,上虛不能制下故也,此為肺中冷,必眩。師曰,肺痿咳唾,咽燥欲飲水者,自愈;自張口者,短氣也。(出第十七卷中)
仲景《傷寒論》療肺痿吐涎唾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溺,小便數(shù),所以然者,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此為肺冷,必眩,甘草干姜湯主之,以溫其臟方。
m.quanxiangyun.cn/yishi/甘草(四兩炙) 干姜(二兩)
上二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溫二服,服湯已,小溫覆之,若渴者屬消渴。
又療肺痿涎唾多,心中溫溫液液者。炙甘草湯方。
甘草(四兩炙) 生姜(三兩去皮) 人參(二兩) 地黃(一斤) 阿膠(三兩炙) 大麻子仁(半升) 大棗(四十枚) 麥門(mén)冬(半斤去心) 桂心(二兩)
上九味,切,以美酒七升,水八升,相和,先煮八味,取四升,絞去滓,納膠上,微火烊銷(xiāo)。溫服七合,日三夜一。(并出第八卷中)
《肘后》療肺痿咳嗽吐涎沫,心中溫溫,咽燥而渴者方。(一云不渴)生天門(mén)冬(搗取汁一升) 酒(一升) 飴糖(一斤) 紫菀(末四合)
上四味,合銅器中,于湯上煎可丸。服如杏仁一丸,日三。忌鯉魚(yú)。(《范汪》、《經(jīng)心錄》同,出第一卷中)
《集驗(yàn)》療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方。(一云不渴)生姜(五兩) 人參(二兩)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忌海藻、菘菜。(仲景《傷寒論》、《備急又療肺痿,咳嗽涎沫,心中溫溫,咽燥而渴方。(一云不渴)生姜(五兩)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
上三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一方干姜三兩,代生姜。忌海藻、菘菜。(文仲、《千金》、《古今錄驗(yàn)》同,《深師》云溫脾湯,《范汪》亦同)又療肺痿,時(shí)時(shí)寒熱,兩頰赤,氣急方。
童子小便,每日晚取之,去初末少許小便,可有五合,取上好甘草,量病患中指節(jié),男左女右,長(zhǎng)短截之,炙令熟,破作四片,納小便中,置于閑凈處露一宿,器上橫一小刀,明日平旦去甘草。頓服之,每日一劑。其童子勿令吃五辛。忌海藻、菘菜、熱面。(并出第四卷中)
《刪繁》療虛寒喘鳴多飲,逆氣嘔吐。半夏肺痿湯方。
半夏(一升湯洗) 母姜(一斤) 橘皮(一斤) 白術(shù)(八兩) 桂心(四兩)
上五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忌羊肉、餳、桃、李、雀肉、生蔥。(一方有桑白皮切一升)又療凡虛寒肺痿喘氣。干地黃煎方。
干地黃(五兩) 桑根白皮(切二升) 芎 (五兩) 桂心 人參(各三兩) 大麻仁(一升炒)
上六味,切,以水九升,先煮五味,取三升,去滓,納大麻仁煎數(shù)沸,分三服。忌生蔥、蕪荑。(并出第二卷中)
《千金》療肺痿,涎唾多出,心中溫溫液液。甘草湯方。
甘草(二兩炙)
上一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溫三服。忌海藻、菘菜。(《范汪》同)又療肺痿吐涎沫。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方。
桂心(三兩) 甘草(二兩炙) 大皂莢(一挺去皮、子,炙) 生姜(三兩) 大棗(十二枚擘)
上五味,切,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分三服。忌生蔥、海藻、菘菜。(《范汪》、《經(jīng)心錄》同,并出第十七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