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曰∶足太陰厥氣上逆則霍亂。又曰∶不遠(yuǎn)熱則m.quanxiangyun.cn/hushi/熱至,熱至則身熱,吐下霍亂。夫霍亂之病,起于倉(cāng)卒,其證揮霍擾亂,無(wú)有寧止,故名霍亂。多因夾食傷寒,陰陽(yáng)乖隔,上吐下瀉,而煩躁悶亂者是也。蓋人有三焦∶上焦受納水谷,主入而不主出;中焦腐化水谷,流行于五臟六腑;下焦分別水谷,主出而不主納。故邪在上焦則吐,邪在下焦則瀉,邪在中焦則上吐下瀉。凡霍亂得吐瀉,則邪氣上下得出,斯無(wú)苦也;陳 出盡,而吐瀉自止。乃有上不得吐,下不得瀉,為干霍亂,又名絞腸痧。其病因脾胃之邪無(wú)從而出,若加喘滿作搐者,十不救一.其有上吐下瀉者,當(dāng)分寒熱而治之,亦宜止其乳食,恐其增痰也。故霍亂飲米湯必死,以其助胃邪故也,宜藿香正氣散m.quanxiangyun.cn/job/。
有先瀉后吐者,乃脾胃虛寒,故先瀉白水,而吐亦不多,口氣緩而神色慢,額上有汗,六脈沉細(xì),此為虛冷,宜溫之,六君子湯。不愈,則理中湯加藿香、木瓜各一錢。
有先吐后瀉者,乃脾胃有熱,故喘促唇紅,吐多面赤,渴飲水漿,脈洪而數(shù)。此為熱也,宜和解之,五苓散加藿香。
其干霍亂上不得吐,下不得瀉,最為危迫,速用鹽湯探吐之,必待其吐出宿食積痰,然后用藥,或以針刺十指甲邊令血出,或刺膝灣名委中穴,出血即解,后用藿香正氣散。
【入方】
藿香正氣散 治風(fēng)邪傷胃,陰陽(yáng)不和,上吐下瀉。
紫蘇葉(一錢) 大腹皮(一丸) 芽桔梗(一錢) 白云苓(一錢) 制半夏(一錢五分) 川濃樸(一錢)真廣皮(一錢) 炙甘草(一錢)
六君子湯 方見(jiàn)卷二非搐門。
理中湯 方見(jiàn)卷二乳子傷寒門。此加藿香、木瓜。
五苓散 方見(jiàn)二卷中暑門。加藿香。
鹽湯吐法 其法以溫水調(diào)食鹽略咸,一大碗,令兒服之。良久,以指探其喉間則吐,一吐即松。
凡霍亂吐瀉腹痛者,切忌熱湯及米湯,犯之必死,必待其吐瀉后一二時(shí)久,服藥過(guò)后,俟其胃氣稍回,渴止知饑,方可以稀粥與之。
凡霍亂嘔吐,不能受納藥食危甚者,速以新汲水和百沸湯各一盞和勻,名陰陽(yáng)湯,飲數(shù)日即定。
凡痰瘧及宿食惡毒之物,阻塞中焦,而令腹脹欲作霍亂者,即與鹽湯,令其頓服,吐盡痰食即安。
霍亂吐瀉諸藥不效,綠豆、胡椒各二十一粒,研細(xì),水煎服;如口渴甚者,將二物研細(xì),以新汲井水調(diào)服則安。
一方以六一散一二錢,濃姜湯調(diào)服,夏月更妙。蓋六一散涼,姜湯熱,亦寒因熱用之意也。
干霍亂即絞腸痧,其證忽然心腹絞痛不可忍,上不得吐,下不得瀉,痰壅腹脹,手足厥冷,六脈沉細(xì)或伏,死在須臾,真惡候也。急用食鹽一兩,生姜五錢,搗散,同鹽炒黑色,水一大碗,煎數(shù)沸,溫服。良久,以指探喉中探吐之,或不吐即瀉。
絞腸痧亦有陰陽(yáng)。陰痧腹痛手足冷,看其身上有紅點(diǎn),以燈火于紅點(diǎn)上淬之;陽(yáng)痧腹痛手足暖,以針刺其十指背近爪甲處一韭葉許,出血即安,仍先自兩臂捩下其惡血,令聚指頭,然后刺之。
凡發(fā)痧手足厥冷,腹痛,用溫水一碗,令病患伏臥凳上,以手蘸水,拍其兩膝灣,名委中穴,看其有紫黑點(diǎn)現(xiàn),以針刺出惡血即愈(脾脈、肝脈、腎脈、三陰之脈皆從此委中穴過(guò)。)又法,以香油拍兩手曲池穴,即肘內(nèi)灣處,以貯麻蘸油戛之,刮起紫疹,立刻即愈。(肺脈、心脈、心包絡(luò)脈皆從此曲池而過(guò)。以上所為,亦疏散之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