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證候及特征】
肺為五臟之華蓋,其位最高,外合皮毛,肺為嬌臟,不耐寒熱,又為清肅之臟,不容異物,故外感和內(nèi)傷因素都易傷損肺臟而引起病變。肺主氣,司呼吸,故肺病多以氣機升降失常的證候為主,其常見的證候有肺氣虧虛、陰津虧耗、寒邪犯肺、邪熱乘肺、痰濁阻肺等。
茲將肺病證的基本證候及特征分述如下。
·肺氣虧虛
1.主要脈癥聲音低怯,倦怠懶言,面色少華,極易感冒,惡風(fēng)形寒,或有自汗,若咳嗽則咳而無力,痰多清稀,舌淡苔白,脈虛弱。
2.證候特征本證以肺氣不足和衛(wèi)氣不固的見癥為主,此外,尚有一般的m.quanxiangyun.cn/pharm/氣虛見癥。
本證與陰津虧耗證的鑒別是:本證為肺氣不足和衛(wèi)外功能減退,而表現(xiàn)為短氣、自汗、畏風(fēng)、易感冒等癥;彼為肺之陰津虧耗,而表現(xiàn)為陰津不足和有熱象,如干咳少痰、潮熱盜汗等癥。
·肺陰虧耗
1.主要脈癥干咳少痰,或痰中帶血,聲音嘶啞,午后顴紅,潮熱盜汗,形體消瘦,舌質(zhì)紅,苔少,脈細數(shù)。
2.證候特征本證以肺虛氣失宣肅、津虧不潤及陰虛生熱的見癥為臨床特征。
肺臟陰津虧耗證與燥邪犯肺證的鑒別是:本證為肺臟自病,以陰津虧虛為主癥,如干咳少痰、潮熱盜汗等;而燥邪犯肺證,以外感燥邪為主,雖亦有肺失清潤,干咳少痰,咽喉干燥,但伴有外感表證。
·寒邪犯肺
1.主要脈癥咳嗽痰稀薄,鼻塞流清涕,惡寒發(fā)熱,頭身痛楚,無汗,苔薄白,脈浮緊。
2.證候特征本證除有寒邪束肺,肺氣失宣的證候外,尚有惡寒發(fā)熱等風(fēng)寒表證。
本證與寒飲內(nèi)阻證的鑒別是:本證為外感寒邪,肺氣失宣,故表現(xiàn)為咳嗽痰稀薄,惡寒發(fā)熱等;而寒飲內(nèi)阻證則為飲邪礙肺,肺失宣降,故以咳嗽氣急,痰白如沫如涎而量多等癥為主要表現(xiàn),而無外感表證。
·邪熱乘肺
1.主要脈癥咳嗽,痰黃或黃白相兼,痰不甚粘稠,痰量一般不多,或有鼻塞流黃涕,或惡風(fēng)身熱,咽喉疼痛,苔薄黃,脈浮數(shù)。·2.證候特征本證除有邪熱阻肺,肺失清肅的證候外,尚有惡風(fēng)身熱,咽喉疼痛,苔薄黃,脈浮數(shù)。
本證與痰熱蘊肺證的鑒別是:本證兼具肺失宣肅與風(fēng)熱表證;而痰熱蘊肺證則為痰濁化熱或熱邪灼津為痰,痰與熱壅塞于肺,肺失宣肅證,故以咳嗽痰多痰黃,或痰鳴或痰中帶膿血等為主要表現(xiàn),一般無外感表證。
·痰濁阻肺
1.主要脈癥咳嗽痰多粘稠,色白或灰白,胸滿憋悶,氣息急促,喉中痰鳴有聲,甚至倚息不能平臥,苔白厚膩,脈弦滑或濡滑。
2.證候特征本證兼有肺失宣肅和痰濁壅盛的見癥。
本證與痰瘀阻肺證的鑒別是:本證肺氣上逆和痰濁壅盛證都極為明顯;而痰瘀阻肺證以痰瘀阻蔽胸中陽氣為主要表現(xiàn),如心悸、胸悶、唇甲青紫等癥,多數(shù)情況不以咳嗽氣逆等肺氣上逆為m.quanxiangyun.cn/sanji/主證。
【病機述要】
肺病證的基本病機是由于感受外邪或痰濁等導(dǎo)致邪氣壅阻,肺失宣肅,或勞倦久病等導(dǎo)致肺氣陰虧虛,肺不主氣。因肺失宣肅,故常見咳嗽、喘息等;因肺不主氣,故常見短氣、自汗、易感冒等;肺朝百脈,助心主治節(jié),因肺氣失調(diào),不朝百脈,可引起心血的運行不利,而發(fā)為心悸、胸悶、唇甲紫暗等;肺能通調(diào)水道,因肺失宣肅,通調(diào)失職,可引起水腫、小便不利等。
茲將肺病證中基本證候的病機闡述如下。
1.肺氣虧虛勞傷過度,病后元氣未復(fù),或久咳久喘耗傷肺氣,或氣的生化不足,以致肺氣不足,肺氣不足則肺失宣肅,肺不主皮毛,而出現(xiàn)咳而短氣,聲音低怯,惡風(fēng)自汗。
2.肺陰虧耗癆蟲蝕肺,久病咳喘,氣血虧耗,或燥熱之邪犯肺,耗傷陰津,以致肺陰不足,陰不足則虛熱內(nèi)生,陰不足則肺失滋潤而不能肅降,故見干咳少痰,或痰中帶血,潮熱盜汗等癥。
3.寒邪犯肺氣候寒冷,衣服單薄,或貪涼飲冷而寒邪犯肺,肺為寒束則失于清肅,寒邪著于皮毛則衛(wèi)表不和,故見咳嗽,咳痰清稀,惡寒發(fā)熱等癥。
4.邪熱乘肺可因外感風(fēng)熱,或寒郁化熱,邪熱上乘于肺,肺為清虛之臟,熱邪蘊肺則肺失宣肅,故見咳嗽,喘逆,痰黃或黃白相兼,或痰有腥臭味等癥。
5.痰濁阻肺常因感受外邪,或久病咳喘,以致肺不布津,聚津為痰而阻于肺,或脾氣虧虛,脾不輸津,聚濕成痰,上漬于肺。肺為痰阻,宣肅失職,故見咳嗽痰多粘稠,氣息急促,甚至倚息不得臥。
【治療要點】
1.宣降肺氣肺病證的基本病機之一是肺失宣肅,因此,宣降肺氣為肺病證的治療要點。《素問,藏氣法時論》說:“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
肺氣不宣,則以辛散之品,驅(qū)散表邪,宣發(fā)肺氣。肺為清虛之臟而處高位,故宣發(fā)肺氣應(yīng)以輕清之品,正如吳鞠通所謂“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肺為嬌臟,不耐寒熱,且肺惡燥,燥則肺氣上逆而咳喘,甘潤可使肺氣自降,清肅之令自行,所以宣散之品又宜辛平甘潤。肺氣上逆,則用苦降酸收之品,以肅降肺氣。酸收意在固攝耗散之肺氣,但注意勿收斂邪氣?嘟禃r常與宣散同用,雖有主次,但重在一宣一降,順其肺之開闔。
2.扶正祛邪,邪氣壅遏于肺,肺失宣肅,法當(dāng)祛邪;肺之氣陰虧虛,肺不主氣,法當(dāng)補益。故扶正祛邪,為肺病證的治療要點。常用的治法有補益肺氣、滋陰潤肺、溫肺散寒、清泄肺熱、化痰降逆等,此為直接對肺進行補瀉法。另外,尚有根據(jù)五臟生克關(guān)系對肺進行間接補瀉法。如虛證有補土生金,即通過補脾(補母)以益肺(補子);有金水相生,即通過滋腎(補子)以益肺(補母)等治法以實現(xiàn)對肺臟的補益。如實證有瀉肝的治法,即是通過生克關(guān)系治療木火刑金(肝火犯肺)的病證治法。肺之實證也可通過臟腑表里關(guān)系進行治療,如瀉大腸,使肺熱或痰濁從大腸下泄以治肺實證。
3.重視調(diào)護肺病證尤應(yīng)注意預(yù)防感冒,病室要寒暖適宜,氣候變化時要及時加減衣服。病室應(yīng)通風(fēng)換氣,保持空氣新鮮,患者盡可能避免接觸刺激性氣體、粉塵等,更應(yīng)戒煙。飲食應(yīng)清淡,易消化,一般忌辛辣醇酒,或生冷肥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