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客邪耳鳴
青年徒工喬某,于1974年初冒寒外出,忽覺寒風猛然吹過左耳,耳中嗡然一聲,隨即噪鳴不已。言語時耳中鳴響更甚,且覺有氣自左耳中出。耳科未予結論,如此十余日不止,于3月3日就治于余。
夫耳鳴一癥原因多端,蓋耳者腎之竅,腎虛于下,陽浮于上則耳鳴,治宜滋填鎮(zhèn)攝。若兼見心腎不交者,又當參以菖蒲、遠志,以開心火下降、腎水上達之路,此曹仁伯之臨證心得也。相火寓于肝膽,游行三焦,三焦與膽皆屬少陽之經,環(huán)繞于耳。肝膽風火相煽,循經上擾,必病耳中苦鳴,清泄之法,又不可廢也。而喬某之癥,與此內發(fā)之病不同,乃風寒入于少陽經中,閉阻經氣而成上述見癥,一經解散,病必自除。治當疏解少陽以達其邪,即以毫針刺左側聽宮及兩手中渚,以捻轉法瀉之,針尚未出,耳中鳴聲已失。
二、風火耳鳴
打字員徐某,素體康健。1975年春,已屆中年,常覺耳鳴盛于左側,入夜尤甚。夜愈靜則鳴聲愈噪,深以為苦。急急尋余為開耳聾左慈丸。
余告之曰:耳鳴雖是小恙,治法亦宜分別,或虛或實,最須審辨清楚,否則投劑不確,效必不彰。無奈其執(zhí)意甚堅,余思左慈丸即使誤服,亦不致釀成大禍,若非事實教訓,彼必不肯信服。即疏方予服左慈丸,凡三閱月耳鳴依舊,復問治于余。
診得其六脈不衰,反多弦象,舌苔正常。耳鳴作則如蟬聲高噪,止則沓無影蹤。發(fā)時以手指緊按耳孔,則按之愈重鳴聲愈甚。平時耳之前下方下關穴處常有脹滿不適。余曰:此乃肝經之風火上擾清空,是實證而非腎虛也。《經》曰:“虛則補之,實則瀉之,不虛不實以經取之!睘槿』紓戎T、中渚、下關三m.quanxiangyun.cn/job/穴,行捻轉瀉法,留針二十分鐘,隔日一次。首次針后,耳中鳴聲顯然減輕。連針五次,不復再鳴。
按:耳鳴一癥有虛實之分:客邪氣閉、痰火上擾、肝膽火熾等皆為實證;中氣虛憊、腎氣不足、水不涵木而致虛陽上僭等則為虛證。臨證之時務宜分別,辨證施治,可獲良效。
余治此證取穴以局部及遠端相結合,局部于耳門、聽會中選取一穴,遠端則取患側之中渚。蓋耳為手足少陽經繞絡之地,聽會屬足少陽膽經,耳門中渚為手少陽三焦經之俞穴,兩者相配善疏少陽經氣,有治耳鳴之良好作用。病情嚴重者加針翳風、俠溪。如因外感而m.quanxiangyun.cn/yaoshi/致者,加外關、合谷;氣閉者加太沖;痰火內盛者加內關、豐隆;肝陽上亢加太沖、丘墟;氣虛加百會、氣海;腎虛加腎俞、關元,或加三陰交、太溪。
上述二例皆屬實證,一因風寒自外而入,襲于少陽經中,不能自行解散;一因肝膽之火自內而發(fā),由下沖上,循經而達于耳中。兩者病因雖異,而膽經受病、經氣被阻則一一也,故取穴相似而皆獲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