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ㄎ)治療
膈下膿腫起始于感染,如能積極治療使炎癥逐漸消散,則能預防膿腫形成。因此,半臥位、胃腸減壓、選用適當之抗菌素、以及加強支持療法等都是預防形成膿腫的治療。一旦形成膿腫必須及早手術引流。以防膈下膿腫穿破膈肌形成膿胸,或破入腹腔再次形成彌漫性腹膜炎,穿破附近血管引起大出血等。手術前一定確定膿腫的位置以便選擇引流的切口和進路。手術避免污染胸腔和腹腔,并給以輸血等支持治療,保證病人順利渡過手術關并及早痊愈。
膈下膿腫常用之手術引流途徑有:經(jīng)前肋緣下部,后腰部、及側胸部三種。
、俳(jīng)前肋緣下部引流是最常用之途徑。優(yōu)點是此途徑較安全,缺點是膈下膿腫多數(shù)偏高偏后,從前壁引流不易通暢,目前加用負壓吸引可彌補其不足。對位置較前的膿腫,此手術進路最為理想。方法是局麻下作前肋緣下切口、切開皮膚和肌層顯露腹膜后,用長9號針穿刺以確定膿腔位置,若靠上可在腹膜外向上分離至接近膿腔部位,再穿刺抽出膿液后沿穿刺針進止血鉗以擴大引流口,吸盡膿汁,置管引流。若膿腫在切口附近,可直接引流,不要進入腹膜腔去分離膿腫周圍之粘連,以防濃汁進入腹腔造成腹膜炎。(圖2-40)。
圖2-40 右肝前上間隙膿腫的切開引流術插圖示皮膚切口的位置,
是在右側肋緣平行。切開腹壁肌層和橫筋膜后,
用手指將壁層腹膜向膈肌分離,直至膿腫的部位,
即可使膿腫獲得腹膜外之引流。
、诮(jīng)后腰部引流途徑:此途徑適用于左右膈下靠后部的膿腫,即使是右肝上間隙靠后的膿腫,也可采用此引流途徑。(圖2-41),方法是在局麻下沿第十二肋做切口,在骨膜下切除第十二肋(圖2-42),平第一腰椎棘突平面橫行切開肋骨床,然后進入腹膜后間隙,用粗針穿刺找到膿腔,再用手指插入膿腔排膿。(圖2-43)。手術盡可能在直視下進行,避免誤入胸腔。
圖2-41 膈下膿腫經(jīng)后腰部引流
圖2-42 圖2-43
、劢(jīng)側胸部引流:適用于右肝上間隙的高位膈下膿腫,此途徑須經(jīng)過胸腔肋膈角部分,除非原有胸膜疾病此處已粘連閉合,否則均應分二期進行。第一期在側胸部第8或第9肋處作切口并切除一小段肋骨直至胸膜。然后用碘仿紗布和酒精紗布填塞傷口,使引起周圍粘連一周后再行第二期手術時即可在穿刺定位后,切開已粘連的胸腔肋膈角,直達膿腫置管引流。
二、盆腔膿腫
盆腔位于腹膜最低部位,腹腔內(nèi)炎性滲出物易積于此間,為腹腔內(nèi)感染最常見的并發(fā)癥。由于盆腔腹膜面小,吸收的毒素也較小、因此盆腔膿腫的全身中毒癥狀較輕。而局部癥狀相對顯著,一般表現(xiàn)體溫馳張不退或下降后又回升,白細胞增多中性粒細胞比值增高,由于膿液刺激直腸和膀胱,病人感覺有里急后重感即下腹墜脹不適,大便次數(shù)增多,糞便常帶有粘液,尿頻和排尿困難等癥象。直腸指診可發(fā)現(xiàn)肛管括約肌松弛,直腸前壁可捫及包塊有觸痛,有時有波動感。
盆腔感染尚未形成膿腫時,可選用適當?shù)目咕刂委,熱水坐浴、理療,或用溫水灌腸(41℃~43℃),在保守治療過程中反復肛指檢查,一旦膿腫形成肛指即觸到包塊軟有波動感。應立即行盆腔膿腫切開引流術。手術方法是使病人在手術床上取截右位,用肛鏡顯露直腸前壁在包塊波動處用長粗針頭穿刺(圖2-44)。抽得膿液后,穿刺針暫不拔出,用尖刀沿穿刺針方向切一小口,再用直止血鉗插入膿腔擴大引流口,放盡膿液后,放置軟橡皮引流條引流(圖2-45)(圖2-46)。術后第3~4天拔去引流物。對已婚婦女,膿腫向陰道突破者,可經(jīng)陰道后穹窿切開引流(圖2-47)。
圖2-44 截石位,臀部盡可能靠近手術臺邊緣。用手指徐徐擴張肛門后。將肛門擴張器輕輕插入肛門,到達直腸內(nèi)撐開擴張器,看清直腸前面隆起部
位后,用2%紅汞消毒該處,隨即在隆起處用穿刺針向前上方刺入。
圖2-45 抽得膿液后穿刺暫不拔出,用刀尖沿穿刺方
向切開再用止血鉗插入膿腔撐開止血鉗擴大引流口。
圖2-46 排盡膿液后,取一根軟皮橡管放入膿腔內(nèi),從肛門引出。橡皮管頂端剪2-3個側孔,以利膿液引流。取出肛門擴張器,用交布固定引流管。
圖2-47后穹窿穿刺切開引流
三、腸間膿腫
膿液被包圍在腸管,腸系膜與網(wǎng)膜之間,可形成單個或多個大小不等之膿腫,由于膿腫周圍有較廣泛之粘連,常伴發(fā)不同程度的粘連性腸梗阻、如膿腫穿入腸管或膀胱,則形成內(nèi)瘺,膿液即隨大小便排出。臨床上可表現(xiàn)有馳張熱,腹張、或不完全性腸梗阻、有時可捫及壓痛之包塊。B超可以測出膿腔之部位和大小。數(shù)目。確診而又保守治療無效時,應考慮剖腹探查引流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