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理論教學 > 臨床? > 皮膚性病學 > 正文:第一節(jié) 天皰瘡(Pemphigus)
    

天皰瘡

  天皰瘡是一組嚴重的慢性復發(fā)性大皰性皮膚病。

  病因:

  本病病因尚未闡明,目前多數學者認為可能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因為用間接免疫熒光檢查,發(fā)現患者血清中有抗表皮棘細胞間物質的特異抗體(又稱天皰瘡抗體),主要是IgG,血清中天皰瘡抗體滴度與疾病的嚴重程度相平行。天皰瘡抗體的反應部位病理組織學上是天皰瘡的發(fā)病部位(棘解離發(fā)生的部位)。本抗體作用在表皮細胞間的結合部。

  臨床表現

  本病好發(fā)生于30-50歲。無明顯性別差異。

  目前多數學者主張采用Lever分類法,即1.尋常型天皰瘡,約占2/3。2.落葉型天皰瘡。紅斑型天皰瘡,約占15%。增殖型天皰瘡,約占3%。

 。ㄒ)尋常型天皰瘡(Pemphigus Vulgaris)

  在皮膚上突然發(fā)生黃豆大至蠶豆大水皰,有時可達核大,皰壁多薄而松弛,皰液開始清亮,以后混濁含有血液,皰破潰后形成皰液結痂、糜爛、常有特異的腥臭。在外力作用下,表皮極易剝離,或輕輕地壓迫完整的大皰,皰液即在大皰內從壓迫點向四周擴散,為Nikolsky 征陽性。其發(fā)生機理是由于表皮棘層細胞發(fā)生棘松解,而缺乏表皮細胞的內聚力。

  一般僅有輕癢,治療后留有色素沉著,不留疤。

  約有80%患者累及口腔,外陰及眼結膜,口腔粘膜發(fā)生頑固的糜爛極易出血范圍廣,燒灼痛明顯、常常是本病的早期癥狀。

  皰疹可以發(fā)生于各部位,背部,腋窩部及鼠蹊部則更容易發(fā)生。

  水皰泛發(fā)全身,出現廣范圍的糜爛面,易并發(fā)感染、發(fā)燒、全身衰弱等癥狀。

 。ǘ)增殖型天皰瘡(Pemphigus Vegenate)

  是尋常性天皰瘡的異型,皮損好發(fā)生于頭面、腋下、胸背等處。初起為松弛的水皰,Nikolsky 氏征陽性,破潰后形成糜爛,乳頭伏增生,表面污穢,結痂 、有惡臭。

  常侵犯口腔、鼻腔、陰唇、肛門等處粘膜,水皰極易開成糜爛面。

  自覺癥狀不明顯,有時伴有高熱等全身癥狀。病變時輕時重,往往持續(xù)多年。

  有人認為增殖性天皰瘡可分為兩型:①重型(neumann型)多與尋常性天皰瘡相移行。②輕型(Hallopeau 型)無明顯水皰僅在間擦部位出現小膿皰和乳頭狀增生。臨床上和增值性皮炎難以區(qū)別,用直接免疫熒光檢查發(fā)現本病在表皮細胞間有IgG沉著。醫(yī).學.全.在線.網.站.提供

 。ㄈ)落葉型天皰瘡(Pomphigus foliaceus 型)

  在正常皮膚上或紅斑上出現松弛的水皰,特征是極易破潰并形成油膩狀結痂,出現限局或廣泛性的剝脫,有腥臭。有時患處皮膚潮紅腫脹及葉狀痂皮,類似剝脫皮炎損害。Nikolsky征陽性。

  皮損多發(fā)生于頭、顏面、胸、背部?谇徽衬ず苌偈芾。自覺瘙癢,全身癥狀輕重不一。

 。ㄋ)紅斑型天皰瘡(Pemphigus erythematosus)

  本病亦稱Sener-usher癥候群、脂溢性天皰瘡(Pemphigus seborrhoicus),是落葉型天皰瘡的異型,以紅斑,小水皰為主,Nikolsky氏征陽性可覆有鱗屑、結痂、好發(fā)于頭部、面頰及胸背部。面部皮損分布多為蝶型紅斑,酷似紅斑狼瘡。頭部、胸背部多覆有脂溢性結痂,和脂溢性皮炎相象。

  一般很少播散全身,預后良好,不累及粘膜,全身癥狀輕微。本癥最后可以發(fā)展為落葉型天皰瘡。

  診斷

  1.皮膚松弛大皰,覆有結痂,或難治的糜爛面。

  2.粘膜特別是口腔粘膜往往是尋型天皰瘡的早期癥狀。

  3.Nikolsky氏征陽性。

  4.水皰皰底刮片,可以找見天皰瘡細胞(Tzanck細胞)

  5.免疫熒光檢查

  a、直接法:病損部表皮細胞間有IgG和C3沉著。此外大約25-30%患者可見有IgA和IgM。非病損部約60%有IgG和C3沉著。

  b、間接法:在患者血清中,大約100%有天皰瘡抗體?贵w效價和病情大致是平行的。

  紅斑性天皰瘡除上述所見外,尚有抗核抗體陽性,表皮與真皮接合部有IgG和C3沉著,類似紅斑狼瘡所見。

  6.病理:表皮內棘融解性水皰,棘融解(acantholysis)在電鏡下可以發(fā)現橋粒中心部解離,而使細胞間喪失結合能力。這也是Nikolsky氏征的病理基礎。

  在水皰內可以找到棘松解細胞(Tzandk細胞)

  皰底部有絨毛形成,真皮輕度炎性細胞浸潤。

  增殖型天皰瘡除有上述變化外,可見有表皮增生呈現假上皮瘤樣改變,表皮內有多數嗜酸細胞小膿腫形成。

  落葉型天皰瘡和紅斑型天皰瘡棘融解性水皰發(fā)生在表皮淺層(角層下或顆粒層內)。

[1] [2] [3] 下一頁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2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2017320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