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 | 1810 |
總例數(shù) | 98例 |
性別例數(shù) | 男54例,女44例 |
治療組例數(shù) | 56例,男32例,女24例 |
對照組例數(shù) | 42例,男22例,女20例 |
年齡區(qū)間 | |
平均年齡 | 治療組(59±19)歲;對照組(58±16)歲 |
疾病 | 2型糖尿病 |
并發(fā)癥 | 治療組:合并高脂血癥17例,冠心病15例,高血壓14例,末梢神經(jīng)病變8例,糖尿病腎病2例。對照組:合并高脂血癥13例,冠心病11例,高血壓10例,末梢神經(jīng)病變6例,糖尿病腎病2例。 |
藥品通用名稱 | 益氣活血降糖方 |
藥品商品名稱 | |
藥品英文名稱 | |
劑型 | 湯劑 |
規(guī)格 | |
批準(zhǔn)文號 | |
生產(chǎn)廠家 | |
分類 | 中藥 |
用藥目的 | 治療 |
用法用量 | 對照組采用格列喹酮片30~60mg,每日1次,每日3次,同時給予飲食控制和運動療法,高血壓者予常規(guī)降壓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方法的基礎(chǔ)上,加用益氣活血降糖方:黃芪30g,黨參20g,丹參15g,赤芍10g,川芎10g,桃仁10g,紅花10g,山藥10g,元參10g,麥冬10g,天花粉10g,玉竹10g。根據(jù)證候隨癥加減,兼見神疲乏力、少氣懶言或易出汗、脈細(xì)無力等虛瘀者重用黃芪至50g;兼見胸悶或脘腹脹滿、急躁易怒或情志抑郁、脈弦細(xì)或澀等氣滯血瘀者加枳殼10g,香附10g,柴胡10g;兼見五心煩悶、腰膝酸 |
聯(lián)合用藥 | |
療效評價標(biāo)準(zhǔn) | 顯效:臨床癥狀消失,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小時血糖<7.8mmol/L。有效:臨床癥狀好轉(zhuǎn),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時血糖<11.1mmol/L;無效:臨床癥狀無變化,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時血糖≥11.1mmol/L。 |
治療效果及臨床指征比較 |
1.2組療效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9.3%,對照組為64.3%,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1)。見表1 。2.2組治療前后血糖、血脂和血液流變學(xué)比較:治療組治療前與治療后比較,空腹血糖、TC、TG明顯下降(P<0.01);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高切黏度、纖維蛋白原明顯下降(P<0.05或P<0.01)。2組治療后比較,治療組TC、TG、空腹血糖降低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 |
本研究報道不良反應(yīng) | |
其他報道不良反應(yī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