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中醫(yī)雜志1989,(2):101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何首烏30g,丹參30-60g川芎10-15g,當歸10-20g,赤芍30-60g,生地15-30g,生山楂30g,桑椹子15g。 |
加減 | 頭痛、頭暈、頭脹較重,血壓較高者加懷牛膝30g,代赭石30g,鉤藤15g,更枯草30g;舌強不靈或時有流涎加菖蒲15g,郁金15g;視物昏花明顯者加石塊明30g,枸杞子12g,菊花9g;肢體麻木者加干地龍12g,豨薟草30g;面部麻木者加僵蠶10g;肌肉抽跳者加白芍30g,木瓜30g;大便稀或服藥后大便次數明顯增多者加砂仁6g;有氣虛癥狀者加黃芪15-30g。 |
功效 | |
主治 | 中風先兆。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服。15日為1療程。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治療中風先兆56例,男性40例,女性16例;年齡40-49歲8例,50-59歲27例,60-69歲19例,70歲以上2例,平均年齡為57.2歲;合并有高血壓病25例,冠心病、高血壓性心臟病22例,糖尿病4例,高血脂癥21例;甘油三酯單項增高者10例,血清總膽固醇單項增高者6例,甘油三酯和總膽固醇均增高者5例;有中風病家族史者13例;住院時間最長者86日,最短29日,平均住院54日。結果:治療后血液流變學各指標均值均比治療前降低,除紅細胞電泳時間、血沉、血流方程K值外,其余各項均有顯著意義(P<0.005-0.01);JB均值已降至正常范圍(小于80)。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生產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