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福建中醫(yī)藥1992,23(4):16 |
劑型 | 口服液 |
藥物組成 | 藿香、白術、茯苓、葛根、連翹、野麻草、木瓜、車前子、石榴皮。 |
加減 | 熱甚加六一散,寒水石;濕盛嘔吐加川樸、半夏;脾虛明顯加扁豆、淮山藥;傷食加焦山楂、神曲;陰虛加烏梅、沙參;脾腎陽虛加肉蔻、訶子。 |
功效 | |
主治 | 小兒腹瀉。 |
制備方法 | 口服。 |
用法用量 |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治療小兒腹瀉132例中,男91例,女41例;年齡小者不足7個月,大者十幾歲,以7個月至3歲最多;病程0.5-12日。發(fā)病以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為多。療效標準:癥狀體征消失,大便次數每日4次以下,大便性狀正常者為痊愈;癥狀、體征好轉,大便性狀基本正常,大便次數較治療前減少為好轉;諸癥無變化為無效。結果:全部治愈,止瀉天數0.5-5日,退熱天數0.5-4日。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生產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