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云南中醫(yī)雜志1987,8(6):14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百合20-30g,烏藥10g,蒲公英20-30g,炒青皮10g,炒五靈脂10g。 |
加減 | 若脘腹脹甚,加沉香3g,炒萊菔子10g;惡心嘔吐加竹茹6g,清半夏6g;納呆加炒雞內(nèi)金10g,炒神曲10;大便燥結(jié)加大黃3g;泛酸加黃連6g,吳茱萸1g;嘔血加大黃6g,白芨10g。 |
功效 | |
主治 | 胃脘痛。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晚飯后頓服。若疼痛劇烈,每日2劑,上、下午各服1劑。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胃脘痛46例,其中男25例,女21例;年齡最小14歲,最大72歲;病程最短者10日,最長(zhǎng)者10年。胃竇炎者9例,胃或十二指腸潰瘍者11例,十二指腸炎者1例,輕度胃下垂2例,胃潰瘍合并膽囊炎1例,淺表性胃炎4例,其它18例。結(jié)果:顯效(胃脘疼痛及其他主要癥狀消失,X錢鋇餐造影有明顯好轉(zhuǎn),隨訪半年無復(fù)發(fā))14例(30.4%);好轉(zhuǎn)(胃脘疼痛基本控制,其它癥狀明顯好轉(zhuǎn)或消失,X線鋇餐造影有進(jìn)步)29例(63.0%);無效3例(6.5%);總有效率為93.5%);有效患者服藥最少3劑,最多24劑,平均6劑。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yàn)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